2020年11月201期

紓解糧食危機 讓本土雜糧上餐桌!

台灣每年進口雜糧達800 萬噸,國產雜糧僅占進口量不到6%。在雜糧自給率低落的狀態下,雖然政府近年推出雜糧耕作推廣計畫,然而面臨進口雜糧的價格競爭、消費者尚未警覺到糧食安全的重要性,本土雜糧一直以來都面對銷售的難題。 今年的肺炎疫情導致國際運輸受阻,但或許危機也是轉機,此刻我們更有動力去瞭解培育本土雜糧的獨特風土,看見價格之外,包括提升糧食自給、擴大友善耕作、保留飲食文化記憶等價值,最重要的是,以實際的消費行動支持本土雜糧的復育!

本期月刊內容

  • 2020年11月201期 共 10 篇

2020-11-24 主婦食堂  支持本土農糧 

來自本土黃豆的香醇豆乳冰

主婦聯盟合作社台中分社社員余宜瑾和先生白祜綱,原本在飯店從事行銷與設計工作,2014年大轉行,先在菜市場擺了豆漿攤,繼而開了一間台灣本土黃豆製品專門店「美軍豆乳冰」。

2020-11-23 主婦食堂 

百搭雜糧|營養滿分的真食物

每年十至十二月是本土雜糧的產季,全穀雜糧種類豐富,各種豆類、紅藜麥、薏仁、南瓜、山藥、蓮藕、菱角等都包括在內,搭配其他食材,可大大增加餐食變化與樂趣,如豆腐與蔬菜一起燴炒、菇類拌入藜麥、山藥搭配蔬菜做成湯品,料理方式簡單又營養豐富。

2020-11-23 產品故事  支持本土農糧 

本土雜糧飼料的現況與挑戰

人吃五穀雜糧,禽畜的餵養也多半以雜糧飼料為大宗,即便國內仍有少部分以廚餘製作飼料,在非洲豬瘟的威脅下,經由市場機制也將逐漸萎縮。如此,作為主要飼料來源的雜糧材,就成為重要的研究議題。

2020-11-18 產品故事  支持本土農糧 

見證土地健康的花生 台南18 號大小均勻油脂多

合作社的花生製品原料皆指定選用王建朝的花生,接受合作社栽培管理的輔導過程,讓王建朝更了解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性,他以選種、播種作為田間管理源頭。幾年前承租台糖二十公頃農田之後,買下農改場培育「國產落花生台南十八號」的專屬授權,於產品包裝註明品種,更容易與國外進口花生原料做出生產品質上的識別區隔。

2020-11-16 樂齡生活 

家庭長照的長期抗戰(下):機構、鄰居、政府資源 家庭照顧長路不孤單

照顧的路有多長?照顧者的擔子如何扛得起來走得下去?長期關注家庭照顧者權益的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下稱家總),支持並鼓勵每個人了解政府與民間組織相關支持資源。

2020-11-13 親子食育  支持本土農糧  食農教育 

用食農教育守護台灣本土雜糧

孩子為自己種的雜糧撐傘擋雨、與麻雀分享熟成的小麥,台南五位國小老師,如何從校園地景到營養午餐,無形帶入食農教育,來聽聽老師的分享。

2020-11-12 社內大小事 

新南倉綠建築紙上導覽

二〇一九年九月,台南物流中心(以下簡稱「新南倉」)落成啟用,二〇二〇年七月,大家期待已久的光電設施竣工。新南倉以綠建築概念設計,負責設計的建築師石昭永受訪時曾說:「綠建築的重中之重在於減少能源的消耗,因此節電和省水是最重要的工作。」

2020-11-10 產品故事 

不畏種植風險 雲林小農守護逐漸消失的本土綠豆

台灣在一九七0年代是種植綠豆的全盛時期,面積達五千公頃,但近年來,因為農業缺工及工資上漲,讓大量仰賴人工採收的綠豆成本大幅增加,目前種植面積縮減到兩百公頃左右,年產量也僅剩兩百公噸。

2020-11-05 社內大小事 

與世界接軌 共同參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如果希望世界永續發展、地球生生不息,我們該怎麼做呢? 二〇一五年九月,聯合國大會發表的《二〇三〇年永續發展議程》著眼於人、地球、繁榮、和平與夥伴關係,透過盤點當代全球面臨的挑戰、與需要解決的問題,歸納出十七項永續發展目標。

2020-11-03 產品故事 

無化肥不用藥 番社十六號米更甘甜

稻米是台灣最主要農作物、節慶餐飲桌上的要角,主婦聯盟合作社為延續台灣米食文化,提升社員食米喜好,與友善耕作的東山生產合作社進行社間合作,開發有「台版越光米」美名、台南16號米種的「番社16號米」,口感甘甜Q彈。

推薦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