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的生產者,符合良好無污染的生產環境要求,並重視自然永續,以做給家人吃、家人用的心情, 生產出安全、環保、健康的產品。根據以上需求,合作社擬定了 9 項開發準則:
目前能力所及且共同需求,以安全之食品及食材之供應為優先。
1. 優先供應加工程度較低與營養素保存較好之食品,不過度強調營養補充品或特殊療效之保健食品。
2. 優先供應本國生產及國人熟悉之食材,包括常用之傳統食補或保健藥材。但季節性短缺或本地產量極少者,可考慮進口之食材。
重視種植與加工流程之了解及要求。非必要,盡量不添加化學性添加劑或色素,並減少種植及加工時對化學品之依賴,
以安全、健康、環境為三大訴求。但如有添加物之使用,應誠實標示,而產品檢驗則為檢證食品及生活品之末端把關。
努力減少對人類及環境有害物質之使用或排放;以持續性之方式使用水、土壤、森林等再生性自然資源; 減少產品在生產、流通過程中能源之消耗,並節約使用不具再生性質之自然資源;支持公益團體或弱勢生產者之產品。
以保護食品之新鮮度、安全性及營養之完整性為目的,並以減量、可循環使用及無毒性之包材為原則。
盡量選擇與生產者契約生產之產品,並經常與生產者保持聯繫及建立長期夥伴關係。生產者得為個別農戶、產銷班、合作農場或加工業者。
徹底了解生產加工過程及原料,並對社員公開資訊。
社員得藉由地區營運委員會提出建議,推薦代表參與理事會委託之相關委員會,學習、研發並推廣特定產品。
社員得藉由地區營運委員會提出建議,推薦代表參與理事會委託之相關委員會,學習、研發並推廣特定產品。
學習並傳遞抗議不安全食品之杯葛策略。本社身為消費團體,應為傳達集體消費權與消費知識努力。
1. 在環境方面,需釐清可能的污染源同時設定隔離帶,同時評估水源的安全及合理性。
2. 在土壤方面有基本的檢測,如重金屬、有效肥份、PH值、EC值(電導度)、有機質
3. 以及土壤有效肥力等,以評估安全性及栽培的基本條件。
4. 在水質方面則需檢測重金屬及EC值的問題,以評估安全性。
5. 在使用資材方面,防治資材及肥料種類詳實記錄其來源、原料、用途等。
6. 在生產者方面,則需評估其對有機生產的認知、栽培管理技術及主要專長作物以及經濟狀況等。
合作社的蔬菜都是低硝酸鹽蔬菜,因此農友除了必須遵守栽培規範外,還需要有更專業的知識控制硝酸鹽在蔬菜中的殘留量。
在果樹生產方面,基於果樹為多年生作物,且在粗放管理下適合台灣的氣候且具有經濟價值的果樹種類並不多, 若勉強施以有機農法,常造成果樹生命提早結束,這樣就失去了永續農業的原意,因此合作社的水果一直是以減農藥栽培為主。
我們的農友以良好的營養管理增加果樹抵抗力,農藥只用在氣候變化時,以降低病蟲危害程度,並延長停藥期以提供高品質且無農藥殘留的水果為目標。
然而,停藥期延長並不是一定會通過農藥零殘留的考驗,遇到乾旱或更換藥劑時,即使延長了三倍停藥時間, 仍有檢出微量殘留的可能。遇到這種狀況,如果合作社無法幫農友銷售,這些因為停藥期延長使得外觀變差的水果, 幾乎無法在以外表取勝的市場上銷售,將丟棄浪費掉,因此,合作社也訂了一個水果安全殘留標準,比國家標準低1/2以上,提供社員購買時選擇。
水畜產品分為生產及加工兩個階段,首先需要找尋生產理念很好的生產者,這類型的生產者對品質的要求必須高於產能, 利用營養及環境的控制減少生產時對藥物的依賴,同時了解漁牧場防疫、用藥及停藥、飼料、品種、管理方式等基本資料, 然後把好產品交給好的加工業者,盡可能達到HACCP的管制要點,即使無法取得認證,加工過程需全程低溫且避免交叉污染之可能。
合作社的加工品一向以自行提供的原料為主,其它副原料或非合作社之原料,需管控其來源並確定其安全性,在加工生產條件及流程則需經過明確討論後,始進入樣品的試作,克服問題後才進入生產,依每批次生產狀況逐一調整。
乾貨產品以國產品優先供應,國內沒有生產或品質不佳者,才採用進口產品,目前國內生產的有綠豆、紅豆、薏仁、金針等, 需直接找生產者並了解生產、加工過程以及物流配合的可能性,方能順利供應。 對於進口產品, 則主要依靠檢驗以及可能取得之憑證確認安全性。乾貨產品常需注意到倉儲用藥及其它添加物使用的問題, 雖說生產流程的確認比檢驗報告的確認更有意義,但是進口產品實在難以確認產地的資訊,未來期望能以第三者認證的方式, 採用通過國際認證之產品,增加產品安全之保障。
檢驗項目:依產品屬性,檢驗農藥殘留、微生物(生菌數、大腸桿菌(群)、李斯特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 重金屬、動物用藥殘留、乙型受體素(瘦肉精)、孔雀石綠、防腐劑、丙酸、抗氧化劑、人工色素、人工甘味劑、黃麴毒素、 赭麴毒素、橘黴素、基因改造、硼砂、過氧化氫、亞硝酸鹽、磷酸鹽、二氧化硫、甲醛、加馬能譜分析( 輻射)、 三聚氰胺、苯芘、丙烯醯胺、戴奧辛、多氯聯苯…等。
依據「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沒通過有機驗證,就不能標示「有機」字樣。合作社在權衡社員需求、農友生計及產品安全性的條件下,制訂農產品自主管理分級制度,讓社員可清楚明白農產品的栽培管理及農產品安全性,並依照自己的需求做選擇,進而鼓勵農友往友善環境的生產模式邁進。藉由農友與消費端的攜手合作,建構台灣農業永續共榮的生產模式。
合作社在1996年成為全台第一個控管蔬菜硝酸鹽的團體,和農友攜手栽培出減硝酸鹽的季節時蔬,讓社員、農友、土地都健康!
硝酸鹽是大自然中氮素循環的一部份,也是植物吸收氮肥的主要形式。由於政府長期對農藥、化肥及有機肥提供補助,農友若因此過度施用化肥,容易造成土壤酸化、病蟲害增加及地下水體氮素汙染,作物內也會累積過多硝酸鹽。合作社連接生產端及消費端攜手合作,透過蔬菜硝酸鹽數值監測,不僅確保農友依循合理化施肥的栽培管理,也預防農田土壤與水源遭受汙染。推廣合理化施肥與責任消費,提升農業體質,維持地力永續,減少台灣土地與河川環境的負擔。
合作社將農友每天送達的蔬菜均衡調配葉菜、根莖、瓜果,並檢測硝酸鹽含量,組合出不同大小的一籃菜供社員每週預訂,輕鬆滿足全家人各種蔬菜的營養,更支持農友安心在田間生產最高品質的蔬菜。
在每一天的,每一個農友的,每一批菜,都要經過硝酸鹽檢測。合作社每週透過檢驗,透明標示硝酸鹽等級。 所有的檢驗報告都公開讓社員了解,級別也會清楚標示於產品標籤。 合作社的產品硝酸鹽檢驗共分為四級:
・A 級品(正常品):經過合作社檢驗,判定為硝酸鹽A級。
・B 級品:經過合作社檢驗,判定為硝酸鹽B級。
・C 級品:經過合作社檢驗,判定為硝酸鹽C級。
・觀察期O級品:經過合作社檢驗,判定為硝酸鹽觀察期O級。
B級品、C級品與觀察期O級品皆不配入一籃菜中。
合作社為提升蔬果品質,而設定分級標準。
項目 | 檢驗項目 | 檢驗單位 |
---|---|---|
蔬菜類 | 硝酸鹽含量檢測 農藥精密檢測 |
物流部驗收組 第三方檢驗單位 |
水果類 | 農藥精密檢測 | 第三方檢驗單位 |
其他類 | 委外精密檢驗 | 第三方檢驗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