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糧食主權 非基改行動 go!
2013-12-01・非基改的推廣與行動
文‧圖/李建緯.企畫部專員
▲搞非基行動培訓課程首場在NGO會館展開,社員們熱情參與後留影紀念。
台灣每年自國外進口二百三十萬公噸的黃豆,其中高達九成是基因改造黃豆;基改黃豆在國外大部分作為飼料用途,來到台灣卻成了國人家戶餐桌上的豆漿、豆腐、豆乾等製品。台灣大學農藝系郭華仁教授說「這是國家級的醜聞」,放眼鄰近的日本、韓國、中國、越南、馬來西亞,這些國家人民食用的均是非基改黃豆,為何獨獨台灣要進口基改黃豆作為食用呢?為什麼大部分民眾都不知情,政府也漠不關心?「基因改造」與「核能」號稱二十一世紀兩大科技謊言,用科技便利去包裹現在知識體系下無法全盤了解的危害,但許多人卻選擇忽視。在這個狀況下,我們又可以做什麼?
從第一塊非基改豆腐開始
面對這樣的現況,合作社從一九九八年開始反對基因改造,選用非基改食品級黃豆,製作了台灣第一塊非基因改造的豆腐,而後持續開發油豆腐、豆漿、豆包等等使用非基改食品級黃豆的豆製品; 二○ ○ 八年進而遊說農民成立無基改農區,與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綠色陣線與台大種子研究室成立無基改農區推動聯盟;二○一一年與喜願麵包坊推動本土大豆復耕。十五年來, 看似緩慢推進的消費者運動,今年也有所突破,三月底國內小麥進口第一大廠聯華實業在烘焙展以記者會宣告響應無基改農區推動聯盟的主張, 拒絕基改、共同守護台灣糧食主權。下半年,合作社延續推動無基改農區的行動,辦理一系列的「搞非基行動計畫」,包含培訓課程、參訪活動、讀書會及論壇,加強社員對於非基改議題的參與和推廣。
▲台南分社第二階段open space討論會,劉秀雀帶領大家圍圈圈討論。
七月, 從台北出發, 辦理了第一場「搞非基行動計畫培訓課程」,安排理事主席黃淑德女士分享合作社第一塊豆腐的開發心得,也邀請吳東傑與郭華仁老師分享對基因改造風險的看法,並安排榖盛食品總經理許嘉生教大家DIY非基改黃豆的味噌。之後在新竹、台中與台南陸續辦理培訓課程, 並在課程後進行open space 討論會,讓參與社員透過開放空間的討論形式,激盪出後續各區可以執行的推廣活動,例如讀書會共學、豆豆料理共食會推廣、豆類料理食譜整理、非基改保種與推廣教案發想等等概念。
第一階段培訓課程的最後,各分社分別舉行參訪活動,讓社員瞭解合作社生產者堅持使用非基改食物的理念。北部社員參訪名豐豆腐,聽黃豆爺爺講述從二十年前共同購買開始時,與合作社共同走過的辛苦與感動。中部與南部社員則前往榖盛食品,瞭解生產黃豆產品的流程。第一階段培訓結束後, 社員回到分社,各自把想法化為行動。北北、北南分社以「搞非基讀書會」為主,從九月到年底,共同閱讀郭華仁老師的「 基改十二講」與[欺騙的種子]一書,增加成員對於基改的知識;中南部則以開發非基改豆類食譜,開辦站所「豆豆料理共食會」,從「吃」開始讓更多社員認識非基改議題。
推廣非基改理念的種子
除了上述活動,各地的行動種子也慢慢萌芽。九月十二日,無基改農區推動聯盟與高雄市議會黃柏霖與張豐藤議員舉辦「體檢高雄市校園午餐」公聽會,討論基改作物和校園午餐問題。十月十二日,合作社與水花園有機農夫市集、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蠻野心足協會等團體共同舉辦「 二○ 一三世界糧食日—永續、健康、無基改」活動,以響應世界糧食日「健康與永續糧食生產體系」及全球和台灣反孟山都遊行,利用遊戲與推廣的方式提升一般民眾對基改食物的認識,拒絕基改食物及參與連署。合作社持續與更多團體發展共同的倡議活動。
▲社員張明麗在水花園的世界糧食日活動中,分享她如何讓非基改食品進入校園午餐。
▲在世界糧食日活動中,以闖關遊戲讓民眾認識生活中的基改食品。
非基改行動經過半年多的醞釀,合作社在十月三十日舉辦一年一度的永續農業論壇,以「碗中的未來—從共同購買邁向食農教育」為主題,從非基改議題出發,持續關注學童的校園午餐問題。論壇議程從內部經驗開始,與會進行分享的有社員張明麗在七堵復興國小推動校園午餐使用非基改食材、中壢社員詹琪芬以行動劇推廣非基改,以及社員陳昶君在仁美華德福的校園午餐推動經驗。與外部經驗的交流也很重要,論壇邀請了上下游新聞市集的汪文豪、福和國小的吳柚校長與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的陳曼麗董事長,分享推動非基改與翻轉校園午餐的經驗。另外,幸福農莊主人陳惠雯、喜願麵包坊施明煌,及東華大學教授宋秉明,則分享了他們推動食農教育的實作經驗。
▲一包包堆疊在名豐倉庫的非基改黃豆都是黃老闆所契作。
▲名豐至今仍堅持以手工製作豆乾的流程。
合作社從共同購買開始,期許以消費的力量改變世界,讓世界變得更美好;面對最近的食品安全問題,以及基改食品危機,縱使我們知道問題所在,距離全面的改變卻還有很長的路。社會大眾對於這些問題缺乏瞭解,而社會利益結構更是改變的阻礙,我們需要更多行動,也需要更多社員的參與, 不只從自家餐桌出發,而是期許每位社員成為種子,把理念推廣至社會大眾,尋求更多人的參與,才有力量要求政府立法,或鼓勵業者生產非基改的食品。期待有一天,我們可以讓基改食品真正遠離我們的餐桌。
參與社員的回饋與分享
匯集婆婆媽媽的知識與行動力
文/洪幸元(公館社員)
《看見台灣》讓我們以鳥的高度看見台灣土地的美麗;積極參與主婦聯盟的活動,則讓我感受到台灣人性的美麗。加入主婦聯盟三年了,之前僅由消費者的角度看她,認為她是一個可以信任的商家,服務人員都很熱心親切。今年開始參與志工培訓課程、參訪活動、讀書會等活動,體驗到除了信任外,還有成長與感動。婆婆媽媽的生活小常識其實蘊含很多專業知識—食品添加劑、基因改造食物、政府政策等等。生產者為對土地友善、為提供我們健康的食物,所投入的心血,真的令人感動。主婦聯盟的工作人員與志工二十多年來堅持的付出,也讓人佩服。我很幸運在退休後有時間、有機會投入主婦聯盟這個專業、又充滿愛與關懷的團體,共同為了台灣的美麗未來,一點一滴付出。
分享新知、集中力量
文/勵麗芬(北北分社社員)第一次接觸基改是《欺騙的種子》一書,但印象停留在動物會挑非基改的作物吃,反而許多人不知道自己吃的食物種子本身就是基改,有許多不可測的風險。而後參與讀書會,在專家先進的帶領下,透過「基改十二講,進一步對照討論書中的一切,瞭解目前台灣基改危機的現狀,書中的內容不再艱澀。能學不倦並有知音同伴,有發揮專長的演出舞台多幸福。在一連串的「搞非基」活動後,拒吃飼料豆,已然為多數人熟知,校園午餐中也看到各方人士的努力;期待學習告一段落後,讀書會能由社員自組,定期聚會,分享新知,集中力量,讓基改產物逐步退出台灣。
【2013論壇手冊下載】
▲培訓課程中,社員動手製作味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