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眼前 放眼群山 當病人與照護者的最佳靠山

2025-01-14・2025第二個國際合作社年 讓合作社成為永續、 具影響力的企業組織

文字/蘇怡和 攝影/陳建竹

郭于誠醫師,是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暨癌症中心副主任,同時也是台灣漢和國際精準放射醫療協會理事長,一般醫師處理醫療事務就很忙了,但他除了上述身份,還身兼作家與Podcaster,與同為癌症患者家屬的陳奕琳開設「隔壁的桌子—本日休診」單元節目,講述並記錄病友與照顧者、醫護人員的治療故事,在沒有門診的時間,暢談他所關注的議題和人生觀。
 
大郭醫生身兼作家與Podcaster,運用各種機會暢談他關注的議題和人生觀。

治療身體疾病 關照病人內心

採訪當天,人稱大郭的郭醫師沒有休診,他甫結束上午門診,緊接著就為下午的活動開場,後又接受本刊採訪,採訪途中再去為病友活動致詞,同時在電梯中與兩名巧遇的病患交流,會後馬不停蹄又回到診間……過程行雲流水、不露疲態,看來緊湊充實的節奏已是郭醫師的日常。

面對過無數癌症患者,大郭醫師除了治療身體的疾病,也關照病人內心的想法,他看過許多人把癌症當作是缺點,甚至是污點,而罹癌,使得他們成為非人物設定中的自己。郭醫師接觸過許多會隱藏病情,因而錯過治療機會的案例,所以他鼓勵病人,何不轉換心態,把癌症視為一個讓生命完整的經驗,積極去正視與面對病情。

致力於推動腫瘤心理療癒的大郭醫師表示,面對癌症,所謂的順其自然不應是「兩手一攤不作為」,而該是「用盡全力不強求」。許多患者以為順其自然,不做任何治療,就不會造成家人的麻煩,但許多遺憾的案例正是因為這樣的想法,影響了工作而讓正常生活運作癱瘓,不想麻煩別人反而更麻煩別人,因此,郭醫師不定期在院內舉辦癌症病友專屬的希望講座與體驗活動,像是手作藝術品課程,一來是鼓勵病人把心打開走入人群,二來是透過創作獲得成就感,讓病人自覺自己原來不是沒有用的累贅、能進一步幫助到別人,如此一來,產生的正向心態,就會讓人生發展有不同的結果。
 
面對癌症,大郭醫師覺得正確的心態是「用盡全力不強求」,不是「兩手一攤不作為」。

突破心魔 是癌友面對疾病的第一步

大郭醫師規劃癌友專屬活動極為細緻,他了解要讓癌友走出來,除了讓他們達到成就感,更重要的是不能對體力造成負擔,因此活動設計會控制在二至三小時內,同時類型要多元,才能讓不同興趣的病友都有機會參與。「此外病患家屬壓力也不容忽略,當大家都關心病人時,鮮少人注意照護者的心情,他們面對的經濟壓力、照顧病人的體力消耗,辛苦不亞於病人, 卻經常被忽略。」當郭醫師談起照護者時,不像腫瘤專科醫師,反而更像你我的家人。
 
醫院常設計二至三小時內的活動,能讓不同興趣的病友都有機會參與。
郭醫師特別重視醫病互動,他的門診一天只看20幾位病人,「因為我想要好好的跟病人對話。」在診間遇到新病患,大郭醫師會由書籍破冰,以著作《對話─大郭醫師的癌症診間微光故事》作為開場,並送書給需要的患者,而送出去的書其實是之前接受過幫助的人回饋的,大郭醫師用這些微光故事陪伴患者找回抗病的動力,形成了正向循環,讓病友知道他們並不孤單。郭醫師的診間中,隨處可見病人的回禮,包含親手刻的木雕、水墨畫作、複合媒材創作等,然而許多回禮,是禮在人凋零,面對持續迎來的道別,郭醫師又要如何去化解內心的沉痛?
 
醫生問診時,常以著作《對話─大郭醫師的癌症診間微光故事》作為開場。
郭醫師表示從業多年,已認清疾病發生、癌細胞擴散、死亡等都是正常的,甚至可以說是無法預期,而這就是生命的尋常,當認知這點,就不會再感到害怕。「人生還有很多事可以做,我會把專注力放在更需要投入的事情上。」像寫書就是其一,郭醫師藉由把診間故事寫出來,進而幫助到其他人,並產生正向的蝴蝶效應,讓對社會有益的事情繼續在非預期下發生。
 

非典型醫師看見平凡與不平凡

「我從學生時代,就知道自己不是天才型醫學院學生,背誦各種藥名和器官病理學名對我來說很吃力。」謙稱自己不若同學優秀的大郭醫師說,會成為放射腫瘤科醫師,是因為他喜歡物理,且放射線和儀器治療背的藥名不用那麼多。

醫學院七年時間,郭醫師認識很多優秀的同學,「他們不是普通人,學習快速、過目不忘,那種天才是你不能想像的。」他坦言自己屬於做中學一派,是直到臨床急救時,才覺得自己是個醫生。「但很多優秀的醫師,一生都在當醫生,一生也只爬一座山,擔心退休就失去舞台。」而郭于誠醫師理解,改變是人生的尋常,他學習放下與傳承,以哲思和人文關懷的醫者心,對未知的群山抱持開放態度,快樂地迎接一座又一座的山,像是新作《對話對畫:陪伴生命長出力量的故事》,即是與台灣藝術心潛能協會理事長的藝術治療專家王心佑合作,目前也跨領域結合餐飲治療中,未來若有機會,戲劇治療、音樂治療也不設限。

在診間, 郭醫師看到很多人不是被病情打倒,而是被悲傷打倒,因此他在「本日休診」Podcast 中開講,介紹面對疾病時除了悲傷還能做什麼,在每一集的節目中,除了關照患者,也提供照護者支持的力量。問起年屆50的大郭醫師除了寫作和錄製節目,下一步有何計劃?他表示邁入60歲時,會逐步從這座醫者之山下山,用玩與學習的心情攀登其他座山。「我根本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但人總是會老,最重要的是注意健康、創造美好的回憶、把每天過好。」

 
大郭醫生的診間,隨處可見病人的回禮。
 

 大郭開講 
Podcast節目「隔壁的桌子」中「本日休診」單元,為身心健康促進節目,由郭于誠醫師邀請醫界醫護人員、病患、家屬,透過分享自身經驗,以聊天的方式、深入淺出的分享,增進大眾對於健康的認識、疾病的瞭解,並撫慰患者及照顧者心靈,促進病患與醫護人員之間的溝通,以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首圖圖說:醫生在採訪途中去為病友活動致詞。)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