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出繁花似錦的春天:台南永康站「親子共讀團」
2016-09-19・社內大小事
作者‧ 攝影提供/ 社友林思晴
▲台南永康站三樓有一座充滿陽光的大陽臺,炎熱的夏天,孩子們蓄勢待發準備與大人來場水槍大戰,這是充滿歡笑與尖叫的一天。
台南永康站於2015年8月成立,初期永康區會「永康聊聊」在幾位臺南地區熱心的社員加入後,與站所建立起緊密連結與共識:認為社員應參與站所的活動,陪著永康站逐漸成長茁壯。為了使永康站的活動有別於其他站所,決定以手作課程為主,特別商請社員蕭玉琴、林勤文及黃子芳帶領,幾堂課後,發現一些年輕媽媽會帶孩子來參加活動,「永康聊聊」認為可以著手組織一個媽媽聊天室,讓她們在繁忙的育兒生活中,有一個喘息的空間。
「親子共讀團」(原名「媽媽聊天室」)由永康站籌畫,呼應主婦聯盟合作社在地區營運中對於共育的支持,廣邀家有學齡前孩童的社員一起加入,從2016年1月開始運作,利用站所一樓空間,固定每週三早上聚會,至今已過半年,成員人數逐漸增加,目前約有12至14組親子共襄盛舉。
在共育的理念下,站所搭起區域的橋樑,透過站所-社員、社員-社員,多方的互動聯繫,建構出緊密的網絡。聚會一開始由社員蕭玉琴帶領閱讀「綠繪本」,提供家長如何利用繪本,引導孩子在環境、食安等議題上進行反思,會後再讓家長分享讀後心得與回饋;站所同時準備營養精緻的點心,給孩子吃到合作社用心挑選的食物,也讓家長在料理食材上獲得新的發想,聚會總是充滿書香、食物與笑聲。一段時間後,玉琴從說故事的角色退位,鼓勵參與的媽媽們(可惜聚會尚未出現「爸爸們」)提槍上陣,每週由不同人輪值,講述自身有興趣的故事,累積至今已閱讀了不少繪本。
▲社員蕭玉琴帶領孩子們進入綠繪本的世界,也操作簡易實驗,讓大家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圖中示範如何調配一杯汽水,大家驚呼這些添加物如此輕易地就能製成一杯「色香味俱全」的飲料。
6月時,與會的媽媽們提議將「媽媽聊天室」名稱改為「親子共讀團」,原因之一,活動主要以繪本講述為主軸,希望用「共讀」來聚焦,吸引對此有興趣的家庭;其次在性別考量上,爸爸也能是參與活動的一份子,用「親子」替代「媽媽」減低性別刻板的印象,也鼓勵爸爸一起加入這個聚會;最後,學齡前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會離開家人,但參與的媽媽希望能藉由聚會,透過彼此的閱讀討論,繼續成長,這也算是共育精神的延展--教育不只是學院體制內的學習,在合作社提供的空間中,繼續關心孩子與家長自身的成長,孩子會大,父母也要持續往前面對新的人生課題。
在共讀團的實際運作上,大家十分踴躍熱情,同時也希望組織更有彈性,所以多方嘗試不同的組合:原本每週固定一位媽媽唸繪本,繪本後有時玩遊戲或帶活動,現在改為分組進行,一方面不希望媽媽單打獨鬥,二方面也想藉此提升參加者的熟稔度。目前共分3組,一組4到5人,每組認領兩週,進行一個連貫性的主題,包含原有的共讀外,再以相關主題為發想,設計活動,有些媽媽擅長烘焙、有些媽媽唱跳俱佳,大家集思廣益形成有趣的模式。
▲親子共讀團的大合照,一些小朋友拿著共讀過的繪本入鏡,他/她們年紀從蹣跚爬步的嬰幼兒到已上學的大朋友,每位都在媽媽細心陪伴下長大。親子共讀團的每場活動皆會留下影像紀錄,供大家留存。
在站所一樓空間中,共讀團進行故事閱讀、點心烘焙、與美勞彩繪;三樓露天陽臺則提供孩子奔跑、吹泡泡、與打水仗,每一次大家都費盡心思,不過是希望看見孩子們開心的笑容。媽媽們不僅充滿活力,同時也非常自律;大家排定值日生清潔環境,孩子生病也會在家自我管理,不影響到其他成員,在互相幫助下,對彼此也擁有革命的情感,在疏離的世道,擁有一起長大的童年玩伴,彌足珍貴。
在共讀團人數穩定成長下,站所空間逐漸不敷使用,是目前需要克服的問題,還需參與者與站所持續討論出一個合適的方案。當然,也十分感激合作社提供了這麼友善、舒適的環境,使單打獨鬥的媽媽有個交流扶持的空間,歡迎有興趣的家長一起加入,讓共讀團吸收不同養分,滋養出更豐富的花朵,讓孩子們一個個開出屬於他/她們自己繁花似錦的春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