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鎮裡的古文化 看百年古厝群、吃夏日限定芒果抹茶戚風
2025-07-29・社內大小事
文字、攝影/Kelly's Runway 繪圖/龔嵐欣
在竹北這樣的新市鎮,竟保有259年歷史的古厝,而且還是「一群古厝」!快跟著我們走一趟,認識這裡的歷史。宅米 丼飯.咖哩.定食- 竹北店(美食)
📍 地址|新竹縣竹北市文興路一段86號📞電話|03-6682590
宅米是間性價比很高的餐館。竹北店的店型很狹長,前半段的店身一側是用餐座位、一側是廚房料理區,後半段的用餐區寬敞不逼仄,是舒服的用餐環境。當天品嘗的牛肋條定食含有三樣小菜,飲料、味噌湯可無限享用。牛肋條烤得極香,軟嫩不硬。茶碗蒸非常好吃,蛋香濃醇、口感滑順。用餐時在google評論給五顆星加上幾句短評,會額外贈送炸地瓜球一份。

六家古厝群(景點)
📍 地址|新竹縣竹北市16號📞電話|無
六家古厝群的歷史,可追溯到清乾隆17年(1752年),林孫彰帶領兒子林先坤到此地開墾。其後,林先坤在林爽文之亂時,協助朝廷平亂有功;林先坤的三子林國寶在竹塹城改建時出錢出力,嘉慶年間父子兩人同獲「奉直大夫」誥封,林家地位躍然而升。
古厝群中的「大夫第」建於西元1766 年,原為林家的祭祀空間「善慶堂」,後來因為林家出了二位大夫,因此改稱為大夫第,當天到訪時也是唯一開放參觀的古厝。大夫第為二堂二廂二橫的建築,是家族生活文化的中心。建築是文化的載體,參觀古厝、了解歷史,讓文化得以傳承。

日日風味所(美食)
📍 地址|新竹縣竹北市文興路一段123號📞電話|0903-745551
日日風味所隱身在新瓦屋的一棟小房子裡,推開大門走進去,竟是沒有屋頂的半開放空間。店員說因為前一任的承租人把屋子燒了,他們接手後,索性改成玻璃天窗,增加採光,室內還有一座小池塘,並運用灑水槍向空中灑水降溫,讓體感溫度降低。當天喝的手沖冰咖啡「夏花」清爽甘甜,有淡淡的水果香氣;夏日限定的芒果抹茶戚風,好看又好拍,是必吃甜點。

竹北蓮華寺(景點)
📍 地址|新竹縣竹北市頭山下39號📞電話|03-5501476
竹北蓮華寺為縣定古蹟,建於清光緒4年(1878年),民國37年重建,成如今樣貌。蓮華寺主祀觀音,當地人也稱之為「觀音廟」,是竹塹地區居民的信仰中心。蓮華寺每年農曆七月,會舉辦客家人傳統「義民祭」,由竹北鹿場、東平、中興、隘口、東海、十興及新埔文山等七個里輪流舉辦,並依照習俗有賽神豬比賽,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祭儀。

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景點)
📍 地址|新竹縣竹北市文興路一段123號📞電話|03-6580651
「新瓦屋」的名字是因為林孫彰的堂侄林象賢、林象明在這建立「忠孝堂」公廳,因建成時間晚於六家古厝群的公廳,便稱為「新瓦屋」。新瓦屋坐北朝南,屋外有曬穀場,場外有圍牆和門樓,再外側是稲田和水圳,是標準的防禦型封閉聚落。原本新瓦屋納入高鐵新竹站的都市計畫範圍內,在官方與民間共同努力下保留下來,經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與地方政府協調後,成為全國第一處客家文化保存區。

佇站夥伴

竹北站站長
林家玉
社員平均較為年輕的站所
竹北站所這一區,是因新竹高鐵站和科學園區的關係才發展出來,人口很多都是從外縣市移入,竹北站長林家玉也是從台北搬到竹北生活,因此這裡的社員平均年齡較低,大約在40-55 歲之間,也有40歲以下的社員,家玉開玩笑說「近期開發的輔具類產品我們這邊社員還比較不需要」。
最喜歡家事皂
問到家玉自己最喜歡的產品是什麼,她最推薦家事皂。「不管是站所或是自己家裡,我都會準備家事皂。這真的好用,除了一般髒污,連麥克筆畫到的地方也很容易刷乾淨。椅子坐久了用家事皂刷一刷,也會有彷彿曬傷前、曬傷後的差別。」家玉很喜歡美川姊的理念,疫情前她們有去拜訪美川姊,協助推廣她們的傘布產品。
來站所吃午餐
竹北站從今年開始辦理「站所吃午餐」的活動。站所裡有二、三位委員很會料理,加上站所的餐廳很寬敞,也有一張大長桌,因此每個月最少會辦一、二場活動邀大家來吃飯。家玉表示,這樣的活動比辦課程更容易聯絡感情,大家邊吃飯、邊話家常,情感很容易就建立起來。
一起共讀《綠主張》
竹北站每個月開會,都會共讀跟產地有關的內容,用這機會來認識生產者。合作社很重視環境的健康,尤其在農產品的種植上,除了種出健康安全的蔬果,也要注意友善土地的問題,因此共讀《綠主張》來認識與我們有相同理念的生產者,是很重要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