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一起實踐的十四堂食育課

2024-08-13・生活提案

書摘/嵇國鳳 插圖/freepik

什麼是食育?其實,一切得從食慾開始……書中生動紀錄了昭儀與大、小夥伴們一起學習、玩樂的食物日誌,從認識農產品、走進菜市場到動手料理,以活潑的口吻搭配詳實的教案說明,使人讀來有趣又感動。以好吃的食物取悅孩子,這看似簡單的起心動念,卻往往知易行難。透過昭儀積極的行動力,帶我們從每一場上山下海的活動中,尋回「好好吃」的初心。

從買菜上菜、到惜食愛物,每一次面對食物的思考與實踐,都是生活的體驗與學習。透過每一場用心準備的活動,向孩子介紹新鮮著時(tioh-sî)的農產品,不只傳遞出臺灣各地的人文風土,包含對醜蔬果(格外品)的惜福與認識,也能重新翻轉美醜與好壞的消費定義。在豐富的教案經驗中,除了以食物為主題,串聯起多元的沉浸體驗外,陪伴孩子的心意,是貫穿整本書最閃耀動人的靈魂之所在。書中對於食農教育的推廣,絕非由上而下的單向解說,更多的是,打成一片的歡鬧與共享。

以〈食物的天堂與地獄〉為例,以「讓孩子們在餐桌的發言被聽見」,作為此堂課的核心,透過蒐集與整理孩子對食物的好惡,集體創作出一首屬於食物的詩。以詩的語言,擁抱孩子自由揮灑的食物想像,也讓大人更認識與孩子間的距離,展現了平等同理的共學精神。〈山上的小廚師〉則於教案規劃的初始,在學校的協助下,逐一拜訪偏遠山區的家庭,熟悉部落當前的生活處境。接著,以因地制宜的彈性,與孩子攜手,透過食物,建立自信,也更貼近自己腳下的土地。

如何買一籃有感情的菜?從親身參與消費的那一刻起,我們就走在共同打造理想生活的道路上。合作社用消費實踐環境友善的信念,其實並不遙遠。生而為人,如同「好好吃教室」裡每一頓有感情的料理、每一口用心品嚐的感謝,正是好好生活最根本的能量來源。
 
作者簡介
劉昭儀

少女時代在媒體業拼搏;曾經不稱職的扮演政治人物牽手;中年以後冷不及防地變成書店與小農市集的闆娘;近年在偏遠地區的學校執行食物教育。在養育一女一子的歷程中,用日常的餐桌料理,紀錄各種笑中帶淚的酸甜滋味,陪伴許多在苦海浮沈的女性一些慰藉。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