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科學的探究精神帶進廚房與餐桌
2023-08-15・生活提案
文、圖/王萬珍.台南分社社員
常在台南分社站所開課的萬萬老師(王萬珍),也是高中化學老師的雙寶媽,一起來看看她是如何從科學角度,以「食驗」陪伴孩子思考,連結食物教育。在高中任教時,為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與知識,配合課程我額外設計了以食物為主的科學「食驗」,如沖泡咖啡、自製愛玉豆花、湯圓芋圓、美乃滋等,讓學生有更多觀察、討論和驗證的練習,還可橫向擴展生活裡的食安議題(化製澱粉、反式脂肪、酸價等)。同時,也發現多數高中生廚房經驗很少,每天疲於通車或補習的他們,三餐偏向收買口感的高脂、高糖食物,讓我對於「好好吃飯就是好好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Chem is try」動手做食驗
2015年,為了孩子的副食品加入主婦聯盟合作社,觸動我心的是透過共同購買集結的力量竟足以改變市場,開啟自身關於價格與價值的思考,也引燃推動食育的熱情。化學英文是「Chemistry」,拆解可得「Chemis try」! 是呀,科學就是多嘗試!有了孩子後,雖是教師,但我不刻意對他們講科學原理,而是陪伴動手做,孩子一、兩歲時給鍋碗瓢盆敲打、給菜梗果皮剝、玩、咬、夾、撕……打發時間也豐富五感體驗,甚至一起買菜、洗切烹煮,過程中訓練小肌肉靈活度、認識食材原型、更塑造獨特的成長記憶。所謂的食驗其實日常就能進行,像是小黃瓜切薄片,和孩子一起吃吃看,再加點糖或鹽搖一搖,哇!小黃瓜不太一樣了(軟化且有水滲出),再吃吃看跟先前有什麼不一樣,並請孩子推測水從哪來( 滲透現象),加點酸平衡滋味,小小年紀也可自行完成一道菜!這之中有太多現象可以觀察,進而自發地分享所見或提出疑問,這就是探究起點,例如蔬果橫切、縱切的剖面就有差異,年紀稍長的孩子可練習記錄,並查找相關資訊對照,幼兒可延伸玩有趣的蓋章遊戲。
食物教育從好奇與提問開始
近年我常和站所合作開課,分層飲料、冰淇淋、認識大豆、分子料理等,涵蓋色素、界面活性劑、酸鹼指示劑、密度等食育科學概念,藉由親子共同參與活動,創造讓孩子有動手做的機會與空間也是食育方法之一。廚房跟化學實驗室很像,瓶瓶罐罐、秤重、加熱、攪拌……慢慢地,擴及歷史、地理、藝術(餐桌美學)、數學(食譜比例、百分比計算) 等多領域。而餐桌則是連結家庭情感的好所在,從食物認識生產者,與土地連結更能感恩惜食、認知環境保育的重要、氣候變遷、公平貿易、糧食自給率……有太多議題和食物相關可與孩子談論。學科知識是累加在生活經驗之上,家長能做的是打開好奇心,不視一切為理所當然,以好奇與提問開始,陪伴孩子延續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培養觀察力,這些才是向上延伸學習的金字塔根基。
建立在科學基礎的有意識選擇食物,加上從自家餐桌擴及對文化、土地、環境的情感,我相信營養健康、心靈富足的孩子有能力與熱情在變化莫測的未來走出自己的路。
萬萬老師的科學料理
雲朵蛋花圈沙拉
蓬鬆雲朵蛋再搭配蔬菜與自製油醋醬,滿足視覺與味覺,製備過程,也有很多變化可觀察,是道趣味與科學兼具的料理唷!材料:蛋一顆、當令蔬果(如小黃瓜、秋葵、牛番茄、生菜) 適量
雲朵蛋作法:
1 蛋白與蛋黃分開,打發蛋白至尖角硬挺。
2 蛋白鋪烤盤上,集中塑成圓形,中間挖洞放蛋黃。
3 放入已預熱180°C烤箱約7至10分鐘即完成。
科學觀察
1 打蛋前,近距離觀察蛋(形狀、蛋殼),可放入水中觀察沉浮,也可加點鹽巴看看變化。
2 打蛋後,觀察蛋內結構。(新鮮蛋可觀察到圍在蛋黃旁的濃厚蛋白,與最外圍的稀薄蛋白、蛋黃、氣室等。)
3 觀察打發蛋白後的過程變化。(變蓬鬆且體積變大,因蛋白被攪打後結構改變,空氣困於內,形成泡沫。)
油醋醬作法:
基底為油、醋、鹹味(如鹽、醬油、味噌等),一般油醋比例約2:1,萬萬家的油醋醬這樣做:油、梅子醋(已含糖)、醬油比例為1:1:0.5,再加點鹽巴、黑胡椒調味。調整不同比例也是種試驗過程,找出自家專屬比例吧!
科學觀察
1. 加入油和醋後有何現象?(分層明顯,即油水分離)
2. 置入瓶中上下搖晃,混合後又變成如何?(稍微融合,暫時乳化現象)
3. 靜置一段時間,再觀察油醋醬的變化。(漸漸油、水分層)
4. 動動手:加豆漿、蛋黃等天然乳化劑,油醋能均勻混合成美乃滋狀。(延伸談市售食品的乳化劑添加物)。
(首圖圖說:讓孩子動手嘗試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