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分享成為一種風格──從搶救世大運剩食到共煮共食活動回顧
2017-11-01・惜食
文/林邦文.第六屆社員代表、吳佩玲.東門站社員 攝影/葉國棟
▲「食物何去何從共創營」參與者大合照。
二○一七年八月底世大運結束後, 一直到今天仍有人問我們,為何發起搶救世大運剩食運動?有哪些成員? 如何滾動公民參與?聖食盟的下一步是什麼?
事情的緣起是:二○ 一七年三月中,我們喝咖啡時談到英國名廚傑洛米‧奧力佛( JamieOliver )透過他的影響力,邀請釀酒師傅用過剩的麵包釀酒,並邀請酒館業者品酒、討論如何減少麵包過剩,甚至積極建立剩餘麵包的產銷通路;二○一六年巴西里約奧運時,義大利名廚博圖拉( Massimo Bottura )亦曾發起類似活動,每天從選手村、贊助商及合作超市搶救即將被丟棄的食材,製成五千份愛心餐點,轉贈里約貧困居民,搏得各界好評。
英國和巴西都曾發起有創意的惜食行動,二○一七年八月十九日起台北將舉辦世界大學運動會, 一連十二天,選手村每天提供三萬五千至四萬份餐點。如此龐大的餐點工程,必然留下許多食材及剩食,我們開始思考是否應有所行動?
民間結盟推動、政府回應「搶救世大運剩食」
我們決定發起「搶救世大運剩食」運動,從兩個社員校長兼撞鐘開始,透過臉書、電郵及搜尋各式網路媒介,找出關心剩食議題的社團, 一一留言詢問,短短幾天之內串聯近二十個民間團體參與結盟;三月二十八日合作社理事們討論後同意參與連署,並由常務理事柳家瑞代表出席三月二十九日於台北市政府舉辦之活動記者會,當天也有合作社社員們主動參加,大家齊心呼籲台北市政府儘速回應,關於世大運多餘食材及剩食如何妥善再利用的問題。
三月二十九日記者會後,我們和台北市社會局召開一場會議,當天晚上就得到世大運餐飲組回應,他們表示一定會妥善處理剩食。接著,「聖食盟」臉書粉絲專頁成立,歡迎大家線上討論,同時我們也積極聯繫台北市議員,希望向世大運餐飲組索取營運計畫書,收集、學習相關資料,包含食物檢核表與進銷存貨控制表,建立管控剩餘食物的量表,然後告知市民剩食的處理方式。
另外,我們也想瞭解新北市府在食物不浪費方面已有哪些成果,於是在四月底拜會新北市政府社會局,瞭解他們如何推動惜食分享網、如何篩選領取團體、使用端概況以及蔬果與剩食再利用的路徑與軌跡。
▲7 月15 日合作社志工在公館站進行活動前備料。
不只減廢,惜食更是一種尊重
接著,我(林邦文)開始思考如何招募更多「合作人」參與「搶救世大運剩食」運動,除了善用站所空間及即期品,從合作社內走到社區推動食育,讓惜食成為社會習慣之外,並於四月下旬向合作社申請公益金,計畫名稱是「搶救世大運剩食,社員促進行動」,五月合作社通過計畫補助,因此催生出七月十六日「聖食活力營」與八月二十五日「這是我們的煮場」兩個模式不同、但目標一致的共創營,希望喚起公民重視食物浪費問題,並呼籲政府行政部門挺身作為表率。
▲7 月16 日「食物何去何從共創營」公民促進行動會議剪影
七月十六日召開的「食物何去何從工作營」,由聖食盟主辦,廣邀關心惜食議題的民間社團,以參與式規劃方式展開互動學習,提供惜食培訓課程,並協助食育推廣事宜,當天午餐由合作社公館站社員林曼芬帶領志工協力完成。八月二十五日,聖食盟與新北市政府社會局合辦「這是我們的煮場,Just Cook It 」活動,希望透過「共煮、共食」的過程,探討食物如何從源頭減量、全食物如何利用,找回認識食物的能力,也藉由和陌生人分享食物的美味,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從發起活動至今,我們推廣愛惜剩食觀念的努力,已得到一定的效果。未來,除了繼續推廣觀念,聖食盟更樂意成為政府公部門和民間團體之間的合作平台,也將進一步督促政府部門,積極盤點社區、公民團體、非營利組織的資源,並和這些致力解決剩食問題的團隊合作,不僅要將大型活動的剩食議題納入政府規劃中,更要讓每一天都在發生的剩食問題,在公、私協力的過程中找到常態、永續的解方。
世大運結束後,聖食盟臉書持續關注與分享食物不浪費議題與行動,我們相信這是一個讓「聖」食不孤單、讓分享成為一種風格的運動,藉著有趣、有意義、永續的民主學習型組織,讓透過網路認識的團隊與網友們,在每一次行動裡產生影響與改變。減少剩食,不只是減少廢棄物的行動,更是對食物、農夫、動物、勞動者和環境資源的尊重。
減少食物浪費4面向
我們從關注大型運動賽事可能產生的食物浪費,進而推至瞭解每個人、每個社會部門產生食物浪費的原因,並嘗試提供社會大眾四個減少食物浪費的可能面向:①烹煮的知識交流及體驗,增加對食物的瞭解;
②瞭解產地生產狀況,認識格外品或無法上架的糧食;
③探討協助通路面對剩餘食物的可能方案,瞭解從源頭減量的可能;
④如何從教育現場傳承珍惜食物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