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林一善的秘密花園
2013-09-10・海上良田 孕育豐碩的蚵仔
文/王琪君 圖/潘嘉慧
▲林一善說自己是顆落在都市裡的種子,在這裡發芽、成長。
林一善因為種稻而結識賴青松,從此開始接觸共同購買。緣份如此地奇妙,曾在偏鄉服務的他,最後選擇在都市裡傳播他的教育理念,形容自己像是一顆落在都市裡的種子,從此在土地上發芽、成長。座落台北市大安社區的陽光寶貝幼兒園,位處市中心,然而園方希望引導孩子們親近自然,林一善就在這裡擔任生態教育的老師,他細心打造園內的一草一木,用原生植物取代園藝植物,讓小花園自然回復生機,在有限空間內營造出小而美、能孕育多樣自然生命的微生態體系,讓孩子們透過身體感官接觸來認識環境生態,林一善對於自然生態多樣性的認同與尊重,也反映在他追求尊重個體差異、強調溝通合作的人文生態景觀之理念。
環境是不說話的老師
求學期間主修政治,輔修教育,當初因為旁聽人本教育課程而觸及教改理念,進而省思主流教育的不足,促使林一善日後選擇教育為志業,並且將自然生態哲理導入工作之中。
「教育的本質是生命」,林一善認為教育應該先與大自然產生連結,讓生命順應自然法則成長,若單方面灌輸孩子書本上的知識是缺乏溫度的,也將失去與外界更深刻聯繫的機會,更讓人與自身相距甚遠,因此,他曾耗費不少心力至幾個民間團體學習野生動植物知識與樸門永續設計,再將這些概念與技能帶回幼兒園實踐。
林一善將原生植物種子與苗木遍植在校園庭院裡,現今已長成綠意盎然的自然景觀,吸引許多小動物來此棲息、繁衍,還有一個小巧而豐美的生態水池,孩童們可以在此近距離、長時間觀察生態的四季變化。他強調「自然不待遠求,在巷弄轉角間即可看見生機盎然,但大人卻時常視而不見,孩子感官敏銳反而發現處處皆自然,心生好奇然後碰觸,再經由老師們引導,孩子也逐漸學會尊敬與自己不同的生命」。
▲食物議題不只對人類來說是重要的,我們也試圖為其他動物建置適合牠們生存的環境,有了各種台灣原生植物,昆蟲、爬蟲、鳥類等動物就有了棲身之所。(圖/林一善提供)
「得先瞭解人與自然的實際依存關係,才有可能讓孩子們學會珍惜並且善待生態萬物」,林一善在園區內培養各種可食、可染的植物,使它們融入校園景觀中,以便讓人有更多機會親近自然,為了彰顯這樣的教育意義,每個學期都還特別設計相關課程,教導幼兒直接觀察、體驗生態變化,也依節氣種植水稻、蔬菜,孩子們透過播種、照顧、採收、進食的循環,進而瞭解我們與其他自然生命是緊密相繫的,在名為「開飯了」的主題課程裡,林一善會鼓勵校內師生先試著品嚐食物的原味,而非一般坊間便利享受的美味,然後盡量親自動手烹飪,從中培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自主能力。
▲水生池裡有豐富的植物
▲台灣原生植物在小小花園裡恣意生長。
營造「和而不同」的人文生態
林一善強調,大自然無時不刻都在告訴我們應該適性教育,在教學現場,成人必須觀察不同個體的先天氣質與成長需求,適時地給予學習資源和引導,讓孩子們得以開心成長。林一善希望自己除了營造可親近的自然生態環境,也可以與同事、孩子、家長一起朝向更民主的師生共同治校模式而努力,為了打造更具多樣性的人文生態,他也在園內的工作會議中試圖用共識決取代舉手投票的多數決,讓各方意見都能被傾聽、被瞭解。
「競爭是天性,合作需要學習」,林一善認為競爭是動植物的生存本能,然而現代社會的進步有賴人們後天的溝通協調與合作,這是個學習的進程,他本身也持續地透過體驗自然、與孩子們相處,藉此回看、調整自己的思想及做法。
「雖然自己並非嚮往都市生活的人,但是希望我能像顆種子般,在那落地就在那萌芽生根,形成一個微生態系,進而影響生活週遭的人事物」,默默地耕耘,期盼能夠重新建立起人與自然的親密關係,這就是林一善的生活態度。
▲各式各樣的種子和自然物,都是孩子們作畫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