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合作這條路 一生都會走下去
2023-04-07・社內大小事
文/莊佩珊‧北南分社社員
資深合作人劉潔鳳參與最初的共同購買,曾任主婦聯盟合作社第二、三屆社代,第四至六屆理事,第七屆士林區會委員等等,一路陪伴共同購買與合作社,這些經歷也改變了她生命的軌跡。與前主婦聯盟合作社理事劉潔鳳約訪在綠主張綠電合作社(下稱綠電) 會議室,看到筆者,潔鳳開心地從背包中拿出一個白色塑膠罐,「看看當年留下的東西,這就是我們當初分裝核果的罐子!」共購的歷史,出現在綠電的辦公室,潔鳳跨越30年的合作歷程奇妙地交會了。
從環境保護到共購志工
潔鳳與共同購買的緣分始於對環境保護的關注,1980、90年代台灣一連串的工廠污染、廢水排放、有毒廢氣引發居民抗爭事件躍上新聞,促使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下稱基金會)於1989年成立。「我是全職媽媽,看到新聞,心裡就想有空一定要去參加基金會。」1993年,最小的孩子上學了,潔鳳終於得空踏進基金會,人生就此離不開主婦聯盟這一條環保共購路。她加入基金會的「環境保護委員會」,當時還有一群同樣有理想,願意投入的女性,分散在教育、環保、自然步道等多個委員會。而接連爆發的食安事件,在1991 年催生了「消費者品質委員會」,並在1993年發起第一次的共同購買。潔鳳雖在「隔壁班」環保會,耳濡目染,從環保啟發食物與土地的關聯,也成為第一批共同購買成員。「那時候的菜真是『柯(kua,纖維粗糙)』, 總是要挑掉一些才能煮」,她笑著回憶。
共同購買幕後的支持
共同購買草創初期,翁美川於士林推動的「好所在‧生活者社區空間」是共同購買運動開始第二年成立的社區據點,之後也促成北區共同購買中心在此成立,負責涵蓋士林、北投、石牌、天母等地區的發貨理貨業務。一群媽媽在此據點陳列乾貨、舉辦試吃,拉近在地社區參與,推動仍在萌芽期的共購理念。創業初始,雖能量滿滿,但人員精簡,有賴更多認同理念的媽媽幫忙,家住士林的潔鳳也曾投身參與,成為協助理貨的志工。潔鳳指著帶來的白色綜合核果包裝罐解釋,「以前不像現在包裝好好的,各種核果送來,我們就一種一湯匙裝入罐子,社員用完回收洗乾淨再用」。購買要開收據,「當時,收據就用手寫,一個人利用項目多的時候,數量、單價就要寫好多。」
創業很難,潔鳳成為共同購買行動的小螺絲釘,支撐著翁秀綾、林碧霞等前輩在前線視察產地,陪伴農友,組織協調,那是段開疆闢土的歲月。「那時大家會到我家開會,都有留我家電話。有時秀綾家人會打電話來找她,因為過了晚餐時間還沒回家,她還在看生產者的路途中,很辛苦。」
當時士林還有第一代班長翁美川成立的媽媽生產班,協助加工去化過剩的農產品,既促進女性就業,也發揮惜食以支持農友的精神。早期的共同購買已儼然成為串連環境土地、產消支持以及女性勞動的實踐平台,合作社共好的身影隱然成形。
溫柔而持續的力量
從共同購買到合作社,潔鳳一路陪伴,更在關鍵時刻伸手護持。「我在第二屆社代期間,生平第一次發言,很多人嚇一跳。」內向不太講話的潔鳳當時看到社代會一些狀況與衝突,拼命研讀合作社法和會議規則,找出每一個提案的法條依據,甚至自己發函內政部詢問社員代表組織的權利事宜。也因爲這樣紮實的基本功,潔鳳被當時的幾位理事找去商量理監事選舉制度。「當年候選人可以當天突然說要參選,有時造成混亂衝突」。潔鳳援引《合作社選舉罷免辦法》, 有「候選人參考名單」和「登記候選方式」兩種制度,建議改成登記制,才有了現在登記期限、利用額、入社年資等規定。她回憶當時的心情說:「一群人辛苦共同成立的團體,希望拉回最早的初衷。」
合作社是社員參與的共同體,會激發人與人共同的情感,但也會翻攪人與人共事相左的情緒,現在的樣貌,實為共購路上無數雙手,一點一滴梳理問題,回歸行動初心,不斷修正的足跡。
「用消費改變世界」是潔鳳對共購精神不變的認同,她歷任多屆社代、理事,並持續陪伴士林地區營運委員會,30年來初衷未曾改變。她感性地說,合作社真的是很值得投入的團體,「參與基金會和合作社影響我的一生,以及現在我做的事」。現在的她投身綠主張綠電合作社,以共同購買精神推展綠色能源,換個角色,持續當理念的行動者。
(首圖圖說:位於台北士林的「好所在‧生活者社區空間」是早期共同購買向民眾推廣的據點。(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