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班到地區營運 延續共同購買精神
2023-12-12・社內大小事
文/黃榆晴・北南分社社員 圖片/張嘉珮提供
2013年台灣被食安風暴籠罩,張嘉珮為了讓孩子吃健康食物而入社,在新北市土城組織青雲班,並投入綠繪本等議題小組。她從一個單純的消費者,到現在可以上台講課兩個小時,源自一個未竟的成站計畫。十多年前,張嘉珮居住的地方有機店還很少,為了讓孩子吃到健康無污染的食物,她得「東市買蔬菜,西市買水果」四處採買,但仍不夠家中所需。某天, 經由好友介紹參加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舉辦的首屆志工培訓,課程內容包括減硝酸鹽蔬菜、基改食物等議題,她了解到原來「有機」背後更重要的是食物與環境的關係,其中一堂課是到主婦聯盟合作社(下稱合作社)公館站聽入社說明會,她聽完一拍即合,隨即入社。
班與班長 合作社的文化資產
「可以買到安全又美味的食材,還能直送到家,實在很幸福。」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嘉珮在時任班專員林丹薇鼓勵下,邀請親友一起組成「青雲二班」,並擔任班長處理訂菜等班務。她利用接案工作之餘,將每週四物流司機送來住處的菜和產品分類打包,再通知班員取貨。除了班員共購可降低個人消費門檻、直送到家等好處之外,「在家帶小孩、整天對著電腦工作很宅,組班讓我跟人有連結。」任職網頁設計師的嘉珮笑說。當時土城沒有站所,地區班員們曾有一個共同目標「成站」,大家努力辦活動宣傳合作社,希望提高利用額,但缺少活動場地,她曾經找教會、安親班等空間舉辦活動,也發揮自身專長幫忙做宣傳海報,在克難中努力了好幾年。2019年10月,因北倉空間不足,合作社將冷凍配送委外處理,物流司機編制縮減,導入當日配等更便利的個人宅配服務,不少班員轉向站所購買。此外,隨著許多班長年紀漸長,承擔班務倍感辛苦,家中人口和食量減少訂購量下降,班於是陸續解散,土城成站的夢想,也隨著解班而暫時中止。雖然沒有順利成站,不過嘉珮透過閱讀《菜籃子革命》,才知道「班」是共同購買草創時期的組織原型,班長凝聚眾班員消費力量推動站所設立,也是合作社發展的歷史軌跡,「目前還在運作的班長就像『保育類動物』,班的精神(自發參與、互助合作)可說是合作社的『文化資產』啊!」她說。雞婆投入地區營運 傳承共購精神
面對組織型態轉變,嘉珮希望透過地區營運來傳承、延續共購精神,如同資深前輩說的「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久」。2017年她參加培訓成為解說員,開始承擔對外宣導合作社的任務,2020年更就近加入板橋地區營運成為預備委員。自認從小個性雞婆的她,主動發掘在地社員的長處,例如邀請擅於料理、具備芳療等不同專長的社員到站所開課,「希望地區營運不只是一個名詞,而是讓人與合作社有更多連結,同時更認識產品、增加利用。」嘉珮說。她也在其他社員幹部邀請下,參加綠繪本、合作教育種子等講師培訓,不斷挑戰自己。「在合作社學習的過程就是持續增能,例如參加北南分社編採營學影音採編、綠繪本培訓學設計教案、種子講師培訓學簡報技巧。」為了克服上台的緊張感,講課前二週每天都早起寫逐字稿、演練簡報,
「簡直像在合作社上班一樣。」她打趣形容。付出這麼多心力,為的是什麼?嘉珮記得解說員培訓課程結束後,資深解說員林曼芬、黃玉敏在評核過程中告訴她:「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每次看已故的創社前輩林碧霞博士演講影片,嘉珮都會感動地眼眶泛淚,對合作社深厚的認同感讓她不求回報,努力將理念散播出去。
因應社會生活型態轉變,嘉珮十分樂見合作社開發新服務,如當日配,讓社員利用更方便,也期待透過更多不同社群管道與社會對話,使年輕世代有機會認識合作社,讓共同購買運動繼續走向下一個30年。
班員共聚的美好回憶
2019年合作社年貨預購期間,桃子班長梁淑桃在住家社區涼亭舉辦聚會,邀請土城的班員一起試吃年菜,「明明湯就只有一包的量,桃子班長卻煮成好大一鍋,裡面都是她自己加的料,無私跟班員分享。」嘉珮回憶班員聚會的溫馨情誼讓她印象深刻。(首圖圖說:2023年張嘉珮( 左一) 與板橋地區營運夥伴到裸裸市集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