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食安事件中看見轉機

2013-07-18・合作找幸福 邁步向前走!

文/張明純 圖/主婦聯盟基金會台中分會提供

異常忙碌的五月, 我帶著咳嗽越來越嚴重的哥哥跑遍小兒科、中醫診所、中國醫大附醫,對抗的是「肺炎披衣菌」所感染的肺炎。那一瓶不得不喝的喀痰藥水,上面清楚寫著「內有阿斯巴甜」;而沒標示出來的,其實還有香料與色素。當時,我把幾包某大連鎖藥局贈送的益生菌也拿出來看, 成分標示著「蔗糖素」、「香料」。蔗糖素和阿斯巴甜一樣,都是化學的人工代糖,連兒童藥品與營養補充劑,都有許多雖是合法但對身體有害的人工添加物,我的心裡實在很難過。

這就是現在的飲食環境。孩子的口味與飲食習慣,本來是可以被要求、被建立的,但是現在的食品工業,卻助長了孩子喜愛甜、香的口味,並以視覺刺激食慾感官。沒有健康觀念的家長,就在這樣不友善的飲食環境中,讓孩子、家人與自己吃進上百種人工添加物。色素香精會傷害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其他添加物則傷肝腎,還有一些物質累積過量會致癌。

添加物非食物

還記得前年五月, 塑化劑事件搞得全島滿城風雨之際,義美食品公司未受波及安然度過,事後,董事長說了一句話讓人記憶猶新:「食品工業,是良心事業。」諷刺的是,同樣是五月,我帶著孩子進出醫院的同時,一連串食品安全新聞就由義美發端。從義美小泡芙使用過期原料開始,到接連爆發的毒澱粉、黑心醬油、工業用防腐劑等等食品安全新聞,接二連三占據新聞版面。讓人咋舌的是,這些添加物和塑化劑一樣,根本就是不能加入食品的工業用添加物。而業者的良心到底在哪裡?

更可悲的是,台灣廣大的消費者,幾乎都倚賴一次又一次的食品安全事件來「增長」對食品添加物的知識。若不是接二連三的食安危機,消費者對「食品添加物」的概念幾乎是一片空白。意外的是,倚靠大眾媒體作為資訊來源管道的社會大眾,第一次聽說「順丁烯二酸酐」竟然是在吃了四十年之後,而且,這還是工業用的非食品添加物!

我不禁想起改革英國校園午餐的英國主廚傑米奧利佛(Jamie Oliver),二○一○年他在美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非營利組織TED 環球會議演講上說了這麼一段話:「過去四個世代的成年人,賦予了下一代孩子的命運,那就是,孩子的壽命,比父母的壽命還短!我們現在正為孩子打造的食物城堡,讓他們比我們少在世界上生活十年。」

很少有人說得出來,衛生署通過合法使用的食品添加物究竟有幾大類、幾個項目?這些添加物雖合法使用但有安全疑慮嗎?食品安全關乎國民健康,事關公共衛生管理政策,尤其是食品生產已經高度工業化,風險控管應該成為「通識教育」的一環;但這多年來幾乎都是主婦聯盟等少數幾個民間團體透過一場又一場的環境教育來推動,政府的積極作為,完全付之闕如!

反正, 這一切都是慢性傷害,又不是急性中毒,不是嗎?(協奇的老闆移送法辦時,不也說過「吃一點又不會死」。)反正,食物就是商品,色香味最重要,迎合消費者最重要,我們早就失去富裕時代之前,對食物的感恩、尊重與珍惜心情,不是嗎?

118p1901(600)

 冬令營讓孩子認識真食物,自己動手料理切馬鈴薯。

但願危機就是轉機

托「順丁烯二酸酐」之福,因為塑化劑而在立法院躺了兩年的「食品衛生管理法草案」,終於修法通過了。官方終於願意亡羊補牢,我們也只好苦笑接受。不過,罰則提高,都比不上嚴格執行源頭管理來得有意義。通過的草案,還是沒有把衛生署在民國八十九年廢止的複方「查驗登記」列入條文(查驗須經嚴格檢驗,取得許可證之後才可買賣),僅僅要求「登錄」,再讓編制少得可憐的稽查人員,一一去工廠抽查。所以,黑心化學醬油在水解作用所產生的「單氯丙二醇」,也將不會是最後一宗食安事件。

再看到另外的修正條文,未來須明確標示化學原料品名(原來過去這一直沒被要求)、未來進口食品級和工業級化學原料時,海關編碼要分開處理(原來一直以來並未分開登記)。衛生署也要在三個月內和各部會協調,將工業級化學原料工廠和食品級原料工廠分開登記,讓食品級化學原料,可依照貨號追蹤流向;主管機關也要在原預算外,編列專款專項,補助地方查緝人員的經費和人力。

好吧!危機就是轉機,我們也很難期待,一夕之間食品業者便一改過去被短視近利矇蔽的道德良心;而一向在食品衛生管理上極度鬆散、也不願投資更多經費的政府,趁此危機之時宣示要嚴格修正法令與執行效率,我們也就等著看!但我們最能期待,還是從消費者與主婦的眼光,利用集體消費的力量,促成飲食生 產環境的提升。請把綠色生活飲食的實踐,當作重要的社會運動吧!(作者: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副主任)

118p1902(600)

綠食育繪本課程演示用色素、香精等添加物調製汽水可樂,告訴小朋友食品添加物的危害。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