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堂海洋教育的入門課

2013-08-12・親子食育

文/張淑賢 圖/王俊智

大手拉小手落實海洋教育。

南門站社員期待已久的「南門好High ─ 海生館嗨海人生之旅」,總算在天公作美之下,為大家上了一堂海洋教育的課。這個活動原訂於去年舉辦,但遇到「天平」風災,恆春地區遭受重創,因此延宕。今年四月中旬,我們終於出發囉!氣候驟變似乎告誡我們,要將愛地球理念化為實際行動;身為地球公民一分子的我們,應盡一己之力,加入海洋保育行動。

為什麼去過海生舘多次的社員們依然趨之若鶩呢?為什麼我們願意花時間等待呢?原來南極來的嬌客「大頭魚」正在呼喚著,帶領大家一起祝福野放的海龜,並有機會探訪一般人不易進入且禁止拍照的水族實驗中心,以及典藏南極生物標本的館藏標本室。這是一趟結合主婦聯盟倡議的「環保護地球」所安排的行程,帶著社員與孩子們,踏進奧妙的海洋世界,並且在生活中落實海洋教育。

118p2702(600)

與海兔相遇。

平安回家的海龜

行程中特別安排參與野放海龜活動,藉此機會宣導海龜保育觀念。過去我們只能在電視上觀看野放海龜,此次能親眼目睹海龜重返大海,還有機會聆聽海生館的李宗賢獸醫師說明海龜的照護過程與野放目的,彷彿置身在Discovery 頻道中。

獸醫師李宗賢說,海龜是去年九月在新北市被海巡人員發現,由海洋大學帶回照護,後轉送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的收容中心暫時收養照護。這一隻欖蠵龜送抵海生館時無法潛水,僅能虛弱的漂浮於水面上,且背甲有明顯傷痕,完全無法進食。海龜因誤食油汙造成腸胃道及肺臟嚴重發炎, 經治療後才逐漸回復體力,待可完全正常潛水覓食,並成功通過肺部功能、X 光腸胃功能等檢測項目後, 就可以野放了。

欖蠵龜為體型較小的一種海龜,但性情較為凶猛,喜食肉類,在台灣周遭海域較罕見,因此在野放前為海龜裝上衛星追蹤器,希望能了解牠在海中的遷移路線。海龜除了上岸產卵外,一般很少離開海洋,因此,在沙灘或漁網中發現的海龜,通常極需要幫助。若發現受傷的海龜,可以撥打專線118 向海巡署報案。海龜離岸時, 大人、小朋友們紛紛向海龜說「要平安回家哦!」頓時間縮短了人與海龜的距離。

118p2703(600)

看到海龜緩步走向大海,大夥兒歡送海龜回家。

和海約定的孩子

水族實驗中心是海生館養殖研究的心臟地帶,有珊瑚農場、海龜收容池、水母養殖區與仔稚魚產房。在水族實驗中心,驚呼聲此起彼落,社員們直說長了見識開了眼界,進一步認識了繽紛多樣的海洋生物生活史。當看著逗點般一群小黑點在「育嬰池」悠遊時,解說員特別提醒大家要睜開大眼欣賞,原來眼前晃動的是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海馬寶寶們,按照牠們的體型放入不同的水缸飼養,依序觀察,我們看見了海馬逐漸長大的樣貌。海馬的成長過程引起小朋友的興趣,想要為海馬寶寶作成長紀錄。

館藏標本室蒐羅了著雪龍號從南極採集回來的標本,以及深海地震魚、活化石龍宮貝等珍貴標本,訴說著海洋的開拓史。在這裡,我們得以仔細觀察海洋生物的結構,其中擄獲大人小孩心的企鵝標本,流線型的身軀清晰可見其油亮亮的毛髮,小朋友一直在尋找藏匿在豐厚羽毛下的油脂,解開為何企鵝是游泳高手的謎題。海的孩子,你和大海已悄悄定了秘約,未來將在海的某處看見你的身影。

潮間帶觀察活動讓大人小孩都瘋狂,館方提供潮間帶專用膠鞋,避免腳被珊瑚礁刮傷。許多孩童生平第一次近距離與海洋生物接觸,對彼此來說都是初次見面,孩子們用愛的眼神觀察、以小手輕輕觸摸海洋生物,為彼此留下好印象。基於愛護與尊重,所有的海洋生物都不帶離潮間帶。

回程同時淨灘,館方準備手套與大型塑膠袋,供大家撿拾垃圾用。看似乾淨的沙灘暗藏著諸多垃圾,一下子就豐收一大袋,當下我們也為這片美麗的海洋盡了一分心力。(作者:台南分社南門站地區營運主委)

118p2704(600)

李宗賢獸醫師(第二排左邊第四位)詳細解說野放海龜活動。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