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愛吃飯 展現好食力!

2013-07-18・合作找幸福 邁步向前走!

文/王韻雅 插畫/陳愛斯

二○ 一二年合作社社員數成長十七%,但食米力並沒有相對成長,稻米的成長率僅十%,每人年平均利用量只有十二公斤(二○一二年台灣人平均食米量為四十四公斤),合作社食米率的衰退,除了飲食習慣的改變,你曾想過是不是下廚煮食的機會變少了?想一想你的早餐是吃麵包、三明治還是飯糰呢?而中餐是簡單煮個麵度過一餐嗎?不吃米飯對營養健康及台灣糧食自給都產生極大影響。

他山之石:食農教育從小紮根

二○一二年末一趟韓國稻米產地參訪,讓我大開眼界,除了農民的自主團結外,政府亦大力支持糧食教育,西方飲食同樣也入侵韓國,但從精彩的農業博物館、稻米推廣展覽、Slow Food推廣中心, 皆可看見教育下一代的用心,韓國小學生校外教學是到產地做農事體驗,在博物館看見小朋友專注地看著模擬農事 耕種景觀,好奇地發問,當時的我想著:在這個食農教育從小深耕的國家,飲食又會偏差到哪去呢?韓國街頭很少看見早餐店,原來韓國人早餐大都在家裡吃,一鍋熱湯熱飯、醃漬醬菜便成了一餐,而我們六天的行程也是餐餐米飯,反而比在台灣的三餐更飽足,行動更有活力。走進韓國超市,多元化的米食產品開發,透過行銷從出色的產品包裝到功能需求的提供(如一人份的熟食),讓吃米飯更加便利,這些都是台灣得好好學習,才能迎頭趕上的地方。

回歸廚房 吃出米食力

反觀台灣的小家庭結構普遍仰賴外食,「便利」主宰溫飽的一切,現下食物安全問題都指出外食的風險,對於家人的健康要如何把關,還是回歸廚房從食材挑選到烹煮,讓家人能享用營養均衡一餐,這挑戰許多媽媽的智慧。許多社員分享,以前她都不做飯,但為了孩子的健康開始嘗試下廚,看孩子們對自己用心準備的料理吃得津津有味,透過做便當、共食餐桌與孩子靠得更近。當然忙碌仍是現實,如何製作省時方便的一餐,社員可以發揮想像巧妙變化,例如以米漢堡搭配青菜、紫菜包飯、捏飯糰等,或是利用電鍋煮一鍋菜飯、燉一鍋蔬菜也可以豐富一餐,兼顧均衡營養又簡單,並在擺盤上發揮創意, 讓孩子對色香味充滿期待。

愛吃飯成為今年的目標

為什麼要提倡共購制度呢?當社員能夠有意識的購買,計畫性的消費,也讓生產者能計畫性生產, 對契作農地帶來穩定的產銷關係。未來合作社要落實完整預購制度,持續性訂定產銷計畫,今年預購來年要吃的米,為提升台灣糧食自給率持續不懈的行動。

為了讓社員清楚了解自己的食米力到底實際支持了多少農地,今年我們設計了「食米力對照表」方便大家實際估算自己的食米力,以兩口之家每週開伙四天為例,每天食用兩杯米、每週八杯米,輕鬆轉動對照表換算一下,一年可食用五十四公斤的白米, 等同0.016 公頃的農地收穫,所以只要餐餐有米飯,我們就可以為台灣農地復耕努力。

合作社今年除了米食加工品的開發外,更增加了水旱輪作的台梗十四號,契作的稻鴨米也增加至十公頃,福來伯的香米也有三甲的收穫需要社員共同支持,讓愛吃飯變成今年的目標,從每週八杯米開始立即行動吧!(作者:企畫部專員)

 118p1701(600)

食米力對照表模擬版(依實體文宣為主)。

2012年合作社總共食用了394,322公斤的稻米,支持110公頃農地,約估4.2個大安森林公園面積大小。

2012 社員數成長20%,但食米總量成長9.8% 2011 社員數成長13.4%,但食米總量成長17.8% 可見米食力並沒有隨社員數正比成長。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