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母親走過老年─修一門老人安心課程

2014-11-06・美好晚年

文/于躍門 圖/于知仁

在屋後小公園三部,這是每天晚餐後的例行行程;每週光顧公園旁的湯包店,是去意願打針的中途休息站,九十二歲的母親不能一次走得太遠,每五百公尺需要休息一下。

我們來自父母,先天就帶有一份恩情,這份恩情相較於夫妻的愛情、兄弟姊妹的手足之情,更有血緣的關聯性。在恩情的滋育下,我們得以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有了新的生活體驗,獲得新的生命意義。恩情帶來的生命意義是我們成長的重要資產。

生命是有限的,相聚是短暫的,父親在我出國進修期間離開了世間。二十八年過去了,我謝絕他校的邀聘,選擇留在台中的逢甲大學,以與母親共同生活,這是我的想法,即便每週須要返北回家,卻甘之如飴,不覺得勞累;當然,妻子的支持,是我銘心的感念。

這二十八年正好是母親自國小教職退休後的歲月。在這漫長的日子,我與她度過九二一大地震,以及無數的颱風夜,目睹母親是如何從耆老之齡進入耋老之齡,然後邁入耄老之齡。母親的生命變遷,為我開啟了老人的視窗,知道老人的思慮與言行。與母親共同生活,不但成了我應負的責任,同時也為自己將來儲存了寶貴的老人經驗,這些都是我人生的必修功課。

面對孤獨的焦慮與不安

十五年前,每當我去學校上課的時候,母親總是在屋內高喊:「記得把大門(園子的鐵門)關好!」十年前,母親不再高喊,而是走到屋子門口,在門內看著我說:「要把大門關好!」數年後,母親開始親自送我走出家門,站在園子大門口揮手,問問我的車子停在何處,要我開車小心,看著我的背影消失在巷子轉角後才進家門。歲月催人老,五年前,母親執意送我出巷口,我沿著跨兩條街的長巷走著,邊走邊回頭搖手,示意要她回去,她裝作著回去,卻躲到轉角看著我遠離的身影。我們經常在人來車往的路上遙望對方,頻頻揮手,互道內心想說的「再見」。

M-201411-134-p1601-400

▲在附近巷子散步,兒時與母親外出,母親會抓緊我的腰帶,怕我走失,我必須跟著她走;如今,與母親外出散步時,母親同樣會抓緊我的腰帶,卻是為了怕自己摔倒,我成了她的柺杖,她須跟著我走。

分離,是老人難以啟齒的憂慮。憂慮親人何時能平安回來、憂慮親人能否早點回來,能夠聯想到的憂慮都會湧入腦中,直到親人再次出現才會停了下來。分離的憂慮,帶給老人精神上的困擾,我們必須給老人安穩的精神生活。早年交通不便,有時我應邀赴外地演講須隔天回來,母親都能安然過日;近年,身體不比以前靈活,記憶力也逐漸變差,長時間獨處會產生莫名的孤獨感,特別是天黑後,內心的不安愈加明顯,不是感到大門外有人晃動,就是覺得四周的氣氛不對勁。

獨處,是老人無法排解的畏懼。對環境缺少安全的感覺,是老人揮之不去的夢魘,彷彿置身於無助的意識中,需要親友的陪伴,即使親友無言地靜坐在旁,也能帶給老人安全的喜悅。老人需要安全的居家生活,不讓老人與孤獨對話,即是給了老人心理安全的保證。

讓老人家免於惶恐

退休後的母親曾為錢傷神,原因是為了滿足子女的需要。母親認為,退休金存在銀行孳生利息不比用來解決子女的迫切需要來得有意義。在她看來,當初一次領出退休金的用意,就是提供子女作不時之需使用。退休金好像是子女的週轉基金,有借有還,周而復始,才能發揮最大的功效。當然,總是會有失靈的時候,雖然她面無異狀,但我理解她的處境。

缺錢,易使老人生活陷於惶恐。年輕人有賺錢的能力與機會,比較不愁花錢,老人剛好相反,能力與機會不再,對於花錢的敏感度必然隨之增強,因而時時會有缺錢的惶恐,這是為人子女格外要注意的。消除老人缺錢的危機感,會讓老人有安逸的生活感受。

老人是醫院的常客,母親也不例外。三年前,有一次陪母親到醫院看診拿藥,我在診療室外等了許久母親才出來,問她今天為何那麼久,她回答這次多了營養方面的教學課程。答、問中得知母親有了營養失調的現象,我甚為詫異,心想怎麼會呢?日後請教醫師、營養師後才恍然大悟,問題出在她吃東西只注意吃飽了沒有,未注意吃的東西是否有營養價值。

飲食不當,有時會使老人的身體健康受損。我們有一種誤解,以為年紀大的人體力消耗不多、食量不大,只要能吃就是好現象,卻忽略了老人的腸胃吸收能力變差,需要更多的營養補充,否則很容易營養失調。照顧老人,除了須注意精神、心理的問題外,身體的安康也是子女不可輕忽的課題。

母親心安,我也就安心了

感謝母親在老人問題上的身教與言教,讓我見習後知道:分離,對老人精神產生的憂慮;獨處,對老人心理形成的畏懼;缺錢,對老人生活造成的惶恐;飲食,對老人營養帶來的失調;這些並非在別處可學到的,真是慶幸有母親的教導,終生受益。

M-201411-134-p1603-400

▲母親躺臥沙發椅吟唱老歌自娛的神態,是母親平日排解無聊時的一種方法。

面對母親,為了減少因分離而產生的憂慮,我只有盡量不參加非必要的活動,讓她精神得以安穩;為了排除因獨處而形成的畏懼,我只有盡量不在外邊過夜,讓她心理得以安全;為了不要因缺錢而造成的惶恐,我只有盡量減少她的支出,讓她生活得以安逸;為了避免因飲食而帶來的營養失調,我只有盡量親自下廚烹煮,讓她身體得以安康。

精神安穩、心理安全、生活安逸、身體安康,這四項若能確保的話,母親就心安了,我也就安心了。母親為我開的老人安心課程並不難,須身體力行。古訓《增廣賢文》有言:「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前者之恩,貴在子女應飲水思源;後者之義,重在子女須竭力奉養。願共勉之!(作者:逢甲大學合作經濟學系暨社會事業經營管理研究中心教授)

原刊登於 2014年11月134期《綠主張》月刊。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