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加展─為心中的農業堅持到底
2016-04-03・日子裡的野菜味道
文‧ 攝影/何嘉浩‧ 產品開發部專員
2015 年由於發生鄰田飄移污染,官加展在路旁加裝黑色隔離網,避免污染再次發生。
在進入農業前,官加展從事裝潢業,「當時的工作環境差,會有各種裝潢的粉塵及化學藥劑。」這樣的生活讓他體會到許多冷暖,直到有一天,他認識了農業。
以熱誠歸農
「十五年前,拜訪中埔李長安的農場,在那邊看到了不一樣的生活方式,如果從事農業,是不是也會擁有這樣的生活?」當時在他心中留下了嚮往農業的種子。九年後,老婆伍蔚文的一段話讓它萌芽:「你已經五十歲了,如果現在不回來,以後不一定還能回來。」深深打動了他的心,因此回嘉義太保老家務農。
起初選定的田區位於嘉義蘭潭,為什麼選擇木瓜?「原因蠻簡單的,因為我很喜歡吃木瓜。」官加展對於木瓜的喜愛,是他堅持的原動力。但種植有機木瓜可不簡單,病蟲害多,如何兼具品質及風味也不容易,曾經有批木瓜口味太差找不到通路,他只好嘗試鹽漬加工,卻意外地好吃。「當時木瓜的價格很好,有人建議噴藥、施化肥,賺錢就好,但這不是我想要的。」官加展說,「我就是不想再過妨害身體健康的生活,才選擇返鄉種有機木瓜,噴藥根本不是我的選擇。」多年來,他憑著熱誠挑戰有機木瓜,不懂就問嘉義大學園藝學系教授與農業改良場專家,積極學習。
「年輕時我曾經騎自行車,挑戰三天環遊臺灣,過程中我擔任帶頭的領隊,並且堅持達到終點,我就是帶著這堅持到底的心來栽培木瓜的。」經過六年的學習與經驗,終於逐步了解木瓜栽培的方式,但供貨品質的不穩始終讓他備受挫折。二○一二年,主婦聯盟合作社召開農友大會,時任監事的林憶芳大力支持讓他十分感動,「當時因為品質太差難以正常供貨,林監事協助合作社以加工方式處理,讓我有了支持的力量得以繼續努力。」
用心的每一步
目前官加展有四塊田區,位於嘉義蘭潭的三區共約一‧ 二公頃、位於太保的是三‧六分。現在木瓜多種在網室內,其實在過去也能露天栽培,自從一九七四年木瓜輪點毒素病1在臺灣陸續發現,使木瓜產業受到致命性打擊。幸好,一九八七年臺灣開始推動木瓜網室栽培,並研究出臺農五號耐毒素病的品種,木瓜產業才逐步起色。官加展的木瓜也是採用網室栽培,但為何不種植臺農五號呢?「以品質而言,臺農二號有其優勢,採用網室栽培比較穩定。」雖然毒素病問題解決了,但果樹的有機栽培管理又是另一回事。與蔬菜、五穀雜糧的有機栽培相比,果樹難度最高。
▲網室內一般木瓜可達3 公尺高,為方便作業,已故的中興大學園藝學系倪正柱教授發明偃枝栽培:在木瓜植株木質化時,將基部從中往上剖開,再將枝條往下彎曲固定使其矮化。官加展即以此法栽培木瓜。(攝影/伍蔚文)
所謂的有機栽培,是經由專家學者研究及農民實踐,慢慢測試出來。「木瓜主要病害有的藉水傳播,因此我設計了滴灌設備控制水量,並做高畦有效增加排水能力。頭痛的像銹粉介殼蟲、紅蜘蛛等,則以礦物油、食用醋進行控制,接下來就是掌握施用時機,這必須仔細觀察木瓜狀況。」官加展接著說,「經過多年的學習,我終於知道如何提升品質,肥培管理很重要。」他家的外側,可以看到許多裝著發酵液肥的桶子,「採用發酵乳、牛奶等資材進行發酵,除了打底(使用基肥)的有機肥外,生長期間適時用液肥補充木瓜養分,穩定果實品質。」
考驗之後,心田得福
除了自我管控,官加展也遇到許多有機農民最大的問題─農藥飄移污染。二○一五年十月,他的有機木瓜在一般市面被抽驗到農藥,各通路要求停止供應,在福業、慈心有機驗證及主婦聯盟合作社等單位查核及釐清後,可能遭受鄰田甜瓜噴藥時的飄移污染,因此他立刻加裝黑網增強隔離措施,採收時,貨車不停路邊改為開進網室裝箱,才處理好這個問題,官加展說明,「另一側田是阿嬤在種菜,我為了加裝黑網調整了邊界道路,把部分自己的地做成田埂讓她方便走路,結果阿嬤噴藥時會先知會我一聲,打好鄰居關係應該是因禍得福吧。」
克服了這些困難後,就可以享用好吃的有機木瓜了嗎?還有另一個大難題。「木瓜在運送時,隨著成熟軟化組織容易受傷,此時從果蒂部分容易出現白色菌絲,這就是蒂腐病。」發生頻率高,甚至有農民放棄供貨,怕影響果實品質,非常可惜。官加展表示,「為了避免這問題發生的風險,採收時夏天與冬天的處理方式要不一樣,夏天要在果實稍紅時採收, 用電石在裝箱寄送時併同催熟;冬天則可在熟度較高時先催熟,隔天寄送,這方法我在多方了解及研究後逐步穩定下來,才有機會供應木瓜給合作社。」
2016年3月,官加展的木瓜已恢復供應,他期待地說:「當農民多年,我這輩子從來沒有這麼認真工作過,農業讓我的人生變得充實了,因此我是抱著期待與感恩的心,與社員分享成果,希望大家喜歡。」
備註:
1主要以蚜蟲傳播,嚴重時會導致植株枯死,就算未死亡,也會影響生長導致果實品質低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