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時光|閱讀移動的聲音
2015-07-06・書業的友善革命
文.攝影/曾怡陵 企畫部行銷課課長
燦爛時光位於興南路巷口,門口掛著東南亞諸國國旗、擺放《四方報》和活動文宣。
來自印尼的Erin Sumarsini在臺灣做看護工,貼身照顧一位年邁阿公的起居,全年無休;Umi Sugiharti則比多數的移工幸運,週休一天,但要照顧三個小孩,也不輕鬆。二○一五年六月七日,即將約滿返鄉的她們與十幾位同戴著伊斯蘭頭巾的印尼移工,在難得的休假日相聚在「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簡報、自拍、滑手機、嘻笑聊天、共享家鄉菜,慶祝國際性的印尼筆社(Forum Lingkar Pena, FLP)發表新書《想念的味道》(Aroma Rindu),以及印尼閱讀文化推廣協會(Gerakan Masyarakat Sadar Baca Dan Sastra, GEMAS)的成立。
▲「我愛書,我如此地愛書,閱讀讓我快樂,寫作讓我自由,分享讓我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是的,我是有價值的人。」FLP新書發表會暨GEMAS成立大會上,於第一屆移民工文學獎獲得優選獎的印尼移工Erin Sumarsini當眾朗讀自己的詩作〈愛書人〉。
友善文化的閱讀空間
二○一五年四月十二日泰緬潑水節那天,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於新北市中和區有緬甸街之稱的華新街附近小巷弄開幕。店名來自天下雜誌為成露茜出版的《燦爛時光:Lucie的人生探索》一書,成露茜是書店創辦人張正於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就讀期間的指導教授,也是他在《立報》工作時的社長。將書店命名為燦爛時光,是取其正向光明的意涵,也感念成露茜一生為弱勢族群不懈的奮鬥。
▲越南移工陳氏桃因債務來臺灣當幫傭,遇到愛好藝術的雇主支持,得以在空閒時作畫。她在《四方報》刊出的畫作廣受歡迎,曾到高雄市立美術館等處巡迴展出,近期將於東海大學美術學系就讀。圖為陳氏桃以東南亞多國國旗為背景,為張正(前)繪製的畫像。
十多坪的小空間,堆放許多語文、旅遊、小說等各類東南亞原文書,以及探討東南亞文化的中文書籍。一樓是舉辦講座、料理教做、記者會等活動的空間,牆面有張正母親所繪的印尼雨林,對牆則是張正、褚士瑩構思,由專職神像彩繪的志工王立業與女兒王硯葶、印尼朋友們共同繪製泰緬等國視為神獸的大象,噴灑出融入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及臺灣等國國旗圖像的水滴。東南亞移民工在書店翻閱母語書籍抒解鄉愁,也可以與臺灣朋友平等互動,交流彼此的文化。二樓是電影播放空間及畫廊,正展出越南移工陳氏桃的作品。三樓是語文教室,開設英語、緬甸語、泰語等語文課程。
▲一進書店便可看到由志工和印尼朋友們共同完成的壁畫,正呼應多元文化的理念。(攝影│張正)
流動的善意
張正是前《四方報》總編輯,也是電視節目《唱四方》的製作人,曾舉辦「師生手牽手,搖向外婆橋」活動,贊助臺灣老師跟著新移民之子回到外婆家過暑假,並將異地文化的親身經歷轉化為生動有感的東南亞文化教材;在二○一五年一月發起「帶一本自己看不懂的書回臺灣」運動,邀請出國的臺灣人帶回一本東南亞書籍,交由指定收書點,分享給東南亞移民工們。藉由這些方式,張正希望讓這些外籍朋友在異鄉找到溫暖,抒解苦悶。
▲來自泰國北部的陳彩雲,現就讀政治大學中文系三年級。她在燦爛時光與大家分享道地的泰國青木瓜沙拉、各區的不同口味,以及當地鬼怪傳說。
現在有了書店,這些多元的善意得到安置,東南亞移民工在這裡被當成完整的一個人,也視書店為友善的地方。「有個在安養院工作的印尼幫傭,工作十六個小時之後,很累很累地下班,坐捷運從三重過來,睡在這裡,把這裡當成自己的家,一個友善、可以休息的地方。」
為了吸引東南亞移民工閱讀,也鼓勵臺灣人了解東南亞文化,張正訂出書籍流通的四種模式:只借不賣;借期無限;全額退押金;堅持讀者有權在白淨的書籍上畫線畫記號、寫眉批寫心得。除了希望書可以流動,降低借書的門檻,這個新的商業模式也是對二手書市場的抗議。「二手書會跌價,一本書原價三百元,到二手書市場可能只有三十元。這套作法不跟你講打不打折,我也不覺得二手書應該比較便宜。每本書被人看過應該是會增值的,增值是因為你在上面畫線、圈錯字、低下兩滴眼淚。」張正認為,拿到二手書的人可以藉由這些眉批、標記,感受到前一個人的善意;二手書也得以維持自己的尊嚴,不用被迫放到書市上接受羞辱。
燦爛時光開幕以來,吸引的多半是心懷善意、想更進一步了解東南亞文化和勞動問題的臺灣朋友。目前張正遇到最大的困境,是上門的東南亞移民工仍屬少數,其中幫傭們常常全年無休,要不就是月休一天,而東南亞外籍配偶被家庭綁住,也不太有時間到書店參加活動,之前開辦的中文課程曾因此面臨無人報名的窘狀。
少有休息時間,是東南亞移民工共同的問題,但還是有許多人利用工作之餘零碎的時間,為夢想鋪路。為了鼓勵東南亞移民工書寫,張正於二○一四年發起第一屆移民工文學獎。許多全年無休的東南亞移工們利用工作的空檔書寫自己的生命困境,讓情緒有了出口。獲得優選獎的Erin Sumarsini,受到張正為東南亞移民工募書的感動,加上早年家貧無法上大學的遺憾,計畫於二○一五年七月回鄉開設GEMAS圖書館,服務當地的小孩和母親,也將開辦講座等活動。
而「師生手牽手,搖向外婆橋」活動的成功,也讓內政部移民署、新北市政府、國泰慈善基金會等單位紛紛開辦類似的活動,促進多元文化的交流。張正說,發動這些活動後捲起很大的能量,吸引不少志工和媒體。「能量不會那麼容易停下來,我不想辜負大家。」他苦思著如何讓書店的服務更貼近東南亞移民工的需求,讓他們也能在異鄉感到自在和溫暖。燦爛時光讓這塊土地的移民工有了心靈上的依靠,因為大家的善意和關心而茁壯,帶著希望來,也能回鄉踏實築夢。
被污名化的勞動者
依據內政部移民署二○一五年四月的統計資料,臺灣的外籍移工人數達五十六萬(含四萬六千名行蹤不明),外裔、外籍配偶人數達五十萬人(扣除大陸、港澳地區及日韓配偶,越南、印尼、泰國、菲律賓等國籍的人數為九萬)。這些為數眾多的東南亞移工,有的在臺灣各地工廠從事勞力工作,有的為無數家庭照顧老人和小孩,有時還被迫從事合約外的工作。「有朋友說老闆要她上山挖竹筍,天黑很危險,我叫她拍照寄給印尼(人力仲介)公司當證據。有朋友一直被老闆罵,想逃走,但逃走不好,會有紀錄,妳要去香港等國家工作的話都不行。」燦爛時光的工作人員張家榆說:「以前去澳洲打工,很受到澳洲人的照顧,但臺灣的這些東南亞移工,受到的好像是完全不同的對待。」到書店做田野調查的慈心華德福高中生周瑜琳也困惑地說:「曾到菲律賓當志工,覺得當地人很有自信,很友善。但回到臺灣,看到的菲律賓人完全不一樣,會迴避妳的眼神。」
▲印尼移工Umi Sugiharti,在忙碌的工作之餘以閱讀、寫作、繪畫等休閒作為調劑。
東南亞移工們懷抱著夢想來到臺灣,因語言受限,不能靈活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加上超長工時,情緒難有宣洩出口,時不時出現的社會新聞,讓他們被貼上遲緩、危險等歧視標籤,被視為威脅安寧生活的因子。人稱Mom(媽媽)的Umi Sugiharti,是許多印尼移工傾訴心事的對象,她說,因為移工們常彼此交流工作條件及對應雇主的對策,也因此會有雇主不准移工與朋友們見面。勞工運動鬥士顧玉玲筆下那些無法自由轉換雇主,白天從事粗重勞動,晚上又得煮飯、洗衣,日夜操勞的移工、被性侵的家傭,有的默默隱忍,有的變成TNT(菲律賓塔加洛語Tago Ng Tago,意指「逃跑外勞」)非法打零工,日夜躲避警察的追捕,新聞背後的真相令人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