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養漁更心繫故鄉彌陀 張博仁的藍調時光

2024-01-17・2024合作社的展望與目標 新年前瞻

文/蘇心薇.台南分社社員 攝影/黃聖凱

俯瞰北高雄海岸線,既能依山又能傍海的漁村非彌陀莫屬。已故導演齊柏林曾自空中拍攝彌陀,占地600公頃的魚塭,在陽光的照射下或淺綠或墨綠閃閃散發光芒,像幾何圖形的綠寶石。彌陀,這個濱海小漁村,是高雄虱目魚的故鄉,收藏著生產者張博仁成長的藍調時光。


 

彌陀海岸小漁村 海水無垢養殖

根據文獻,彌陀的養殖歷史可追溯至清朝,人民聚落於此多與漁事有關,張博仁就是漁三代。返鄉後的他一開始以無毒生態養殖來行銷自己的水產,卻在一次的產銷班展場中,遇到有人跟他說,你強調自己無毒,反之,似乎有暗示他人水產是有毒之虞。這一番話驚醒了他,深為自己無心之舉造成他人困擾而反省,爾後他拿掉「無毒」,重新以「無垢」兩字界定自己的水產。

說穿了,「無垢」不是一項新發明,它是源自日本用語,意思是無添加。也許「無垢」兩字對台灣是陌生的,但相對來說,用語中性比較沒有誤解的困擾,張博仁認為這剛好是一個機會,可以跟大眾解釋自己的養殖理念。

張博仁說:「無垢養殖就是回到以前的粗放、低密度養殖,近似自然的生態工法」。池子裡放養的魚量少,空間就夠,魚群碰撞的機率低,再加上不給予化學用藥,魚蝦生態鏈混養淨化水質,努力打造的環境以「無垢」稱之也當之無愧。

望著池子對岸的白鷺鷥,他更進一步說:「有時候白鷺鷥把別人家魚塭裡的魚叼過來我這邊,沒多久,原本有點奄奄一息的魚卻長得更健康,體型也更碩大了。」他人不解,以為他做了什麼事,他笑說沒做什麼,就只是讓魚回到一個更舒服的環境罷了。透過他舉的例子,「無垢」二字,霎時變得具象清晰。
 

AI智能養魚 引海水循環零浪費

畢竟是青年返鄉,作法上也導入科技。過去養殖漁戶多半根據經驗養魚,時常巡視魚塭,適時開關水車、投餌都是必須,看似自由不必打卡的工作型態,其實是被牢牢地繫在塭田再也走不開。現在,張博仁透過AI智能就能利用手機監控魚塭水質,並設定投餌用量以及水車開關時間,既降低人力耗費,同時也提高產能和產值。

以純海水養殖為例,透過手機APP 就能知道目前水池裡的鹽分比重,在極端氣候的考驗下,適時增減池水才能維持穩定的鹽度。擁有好的水質是決定養殖水產品質優劣的關鍵,難怪乎張博仁養的海水魚蝦,肉質扎實不粉散,口感微甜鮮香,往往一上架,社員們便趨之若鶩。
 
用APP即可控制的水中監測器。
在張博仁承租的六甲地裡,共擘劃出12個整齊的塭田,主要養殖虱目魚、金目鱸魚、烏魚、白蝦、草蝦。引進的海水在12個池子裡各有不同的調度,力求充分循環利用、零浪費水資源。目前供應給合作社的主要魚種是「金目鱸魚」,並且以符合小家庭規格的「全魚」以及「鱸魚排」呈現,深受主婦們餐桌上的喜愛。漸漸地,金目鱸魚的養殖數量也由5% 提高到17%,2023年和產品部討論過後,再規劃推出「金目鱸魚涮片」,提供給家庭料理時更多的選擇。
 
金目鱸魚涮片很適合煮火鍋。
漁民間流傳著一句話「養魚是快樂的,但賣魚是痛苦的」。出身虱目魚世家的張博仁當然明白,比起虱目魚,金目鱸魚的養殖成本更重、難度也更高,但一路與合作社並肩而行的過程中,張博仁深深感受到被尊重。「合作社會詢問你合理的訂價是多少,也就是說,你可以決定你的價格,但賣不賣得動就是市場決定。」走過崎嶇的產業結構道路,經歷過各種通路的運作模式,他的一番話透露的是對產業不健全的感慨,同時也是對合作社的肯定。
 
與合作社的合作過程張博仁深深感受到被尊重。右為其大兒子。

光電面板強勢壓境 漁電共生行不行

走在張博仁的魚塭裡,鳥相特別豐富,白鷺鷥、高蹺鴴…是點綴在塭田裡的一抹白。其實,這些鳥類出現在一個多元生態的環境中並不意外,但若再放眼環繞四周一圈就會明白,附近魚塭多半已架設光電面板,所以他說︰「鳥通通飛到我這裡來了。」
 
張博仁附近的魚塭多半已架設光電面板。
說著說著,天際擾動,一架空軍教練機飛過上空,在這個被限建高度,緊鄰岡山軍事機場的小漁村,曾經,極目馳騁視野是遼闊的。張博仁說︰「目前彌陀已有130甲土地架設光電面板,占據彌陀魚塭總面積五分之一,而明年將會來到二分之一。」光電面板以一種不可抵擋的速度覆蓋小漁村的天際線,釋出土地的多半是養殖虱目魚或是台灣鯛的漁民,讓人不禁揣想,虱目魚以後會成為高單價魚種嗎?彌陀還能是高雄的虱目魚故鄉嗎?

漁電共生到底行不行?張博仁的看法是,除了光電板的遮蔽會影響到水中藻類行光合作用,並間接影響魚蝦的食物藻水之外;還有撈捕也是一個問題。想像一根根矗立在水中的圓柱,勢必阻礙撒網捕撈漁獲的作業,未來該如何打撈,才能有效率做到沒有漏網之魚,也是一大考驗。

儘管不願意故鄉的魚塭被財團買斷,然而面對趨勢,張博仁也必須調整作法。他說未來會走上完全室內循環水養殖。目前已規劃好一座漁電共生池子,裡面主要放養的是魚苗,理由是魚苗耗氧量低,且可以受保護不被鳥類攻擊,待成長到一個階段,透過設計的管道將成長後的魚苗流放到另一個池子,過程中就不再施行傳統的捕撈。聽張博仁說著即將啟動的漁電共生計畫,衷心期盼他能打造出一個漁電共生雙贏的示範模式,讓故鄉的漁民看見養魚的曙光。
 

漁鄉餘香 夢想就在故鄉

養魚的人卻開起了咖啡館,漁鄉裡飄散出咖啡香,啜飲一口,再望向眼前的台灣海峽,這是張博仁致力地方創生的夢想基地。目前除了餘香貨櫃屋一館,還有南寮海岸光廊木棧道二館,以及老巷弄裡懷舊的香邸咖啡,未來還有四館在規劃中。



張博仁說,每一間咖啡館的設立都有不同使命,但說到底,只希望能增加當地就業機會,並且留住年輕人一起為彌陀築夢打拼。也許返鄉青年正如他所言,大城市夢是泡沫幻影的氤氳水氣,留在家鄉生活才是沉澱心底的餘香繚繞。


 


香邸咖啡來一杯

一、咖啡果皮茶
沖泡的是取出咖啡種子後的果皮,經過日照曝曬,咖啡果皮散發一種清香,似是花香果香泥土香的綜合,但仍保有咖啡的芳香不減︰再加入氣泡水增添清爽口感。既是一款特別的果茶飲,同時又達到全食物利用。

二、羊奶咖啡
羊奶來自當地山霸烟路供應的新鮮羊奶,與咖啡融合成一道飲品,沒有羊騷味, 和一半牛奶、一半咖啡混搭而成的拿鐵簡直無異,顛覆口感,也實踐支持當地產業的理念。

三、餘香冰鑽咖啡
將牛奶倒入虱目魚造型的冰滴磚咖啡中,形成虱目魚悠游於水中的情景,頗有品賞的樂趣。
 


(首圖圖說:符合合作社要求的金目鱸魚全魚規格大小。)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