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添加的料理心法 親憶食堂肉骨茶好喝秘方

2025-03-25・產品故事

文字/楊舒婷 照片提供/張心翰、企畫部

賣粽子起家的親憶食堂,已將餐飲版圖擴大到年菜和家常菜市場。究竟擅長料理的母親和精於實驗的兒子,如何為手路菜制定標準生產流程,將全家人都喜愛的菜餚送到饕客餐桌上?

回憶起親憶食堂的成立,負責人張心翰表示,十幾年前自環境工程學研究所畢業後,在台北從事相關工作約三年;由於租屋生活開銷大,始終存不了錢的他,想著苗栗老家位在生技產業的重點發展區域,於是萌生了回鄉就業的念頭。

就在他辭職前一年,父母面臨中年失業。為了營生,他們在自家的小廚房裡綁起了粽子,賣給鄰居和親朋好友賺點生活費;待張心翰返鄉後,託朋友製作了官網,好讓粽子可以賣得更遠。由於粽子的銷售有明顯的淡旺季之別,因此空閒時,張心翰便前往產地拜訪供應商,無論是米、香菇、蛋黃、豬肉、粽葉等,只要是粽子會用到的食材,他都會實際去接觸生產者、認識生產環境,同時也為食材的品質把關。

他甚至曾經和小農實驗,在種米的過程中不施灑農藥,只可惜種了兩次的成果都不理想,米粒的大小、品質無法達到入粽的標準,只好放棄自種自用的可能。兢兢業業經營了一年,全家便利商店前來洽談合作,親憶食堂的粽子順利上了連鎖超商的貨架。後來參加蘋果日報的端午肉粽盲測評比獲得第三名,還讓擔任評審的美食家讚賞不已,逢人便推銷介紹;再加上電視節目「非凡美食大探索」的錦上添花,爆量的訂單幾乎讓全家人仰馬翻。然而,一年只做兩個月的粽子生意並不實際,為了均衡收入,張心翰開始將生意觸角伸向年菜,並從去年開始為客戶進行家常料理的研發與生產。
 

傳統手藝和實驗性格的磨合

提到年菜和家常菜的開發與量產,張心翰笑說真的很不容易。因為媽媽是傳統家庭主婦,料理手藝雖好,卻無法將所需的食材量化,更別提將烹調步驟標準化了。儘管張心翰只要求在旁邊觀察用量、記錄步驟,「但只要有我盯著,我媽就會顯得綁手綁腳,最後可能都不會煮了。」

幸好環工所畢業的他很喜歡做實驗,也非常擅於做實驗,因此他把對母親的觀察,結合網路資訊慢慢梳理出烹調步驟,再透過試作、試吃斟酌食材用量,甚至有許多料理是他透過電腦運算,組合出食材比重與調味料的最適比例。

張心翰用自己的方式,將媽媽的料理手法文字化,最後再將小鍋烹調轉化為大鍋烹煮的標準生產流程,但他說這絕對不是等比例放大這麼簡單,過程中還有許多細節需要調整。有人問他研究所畢業來做餐飲豈不可惜?他反而認為正是因為受過研究所的訓練,才有辦法做生產的量化管理。而至於兩代人之間在工作模式上的摩擦,張心翰認為問題不大。「很多時候都是用吵的,反正溝通無效就是吵。」對張家人來說,吵吵鬧鬧也是一種溝通方法,反正吵完了還是一家人。
 
親憶食堂是兩代人共同努力打拼出來的品牌。
親憶食堂是兩代人共同努力打拼出來的品牌。

增量天然食材取代人工添加

約八、九年前,親憶食堂接觸到有機連鎖體系,也因此接受了料理無添加的健康概念。張心翰表示,民眾在日常生活飲食上,最容易接觸到的人工添加物就是味精;而味精的功能在於平衡鹹度與風味,能讓料理的味道足夠厚實又不會太死鹹。但既為無添加料理,如何在去掉味精後仍保有菜餚的馥郁滋味,且鹹度適中,就成了張心翰眼中最重要的突破點。

「增加食材成本是方式之一。」以湯品為例,可藉由增加豬大骨與雞骨的用量、拉長熬煮的時間,以豐富、濃縮湯水的風味,使其味道濃醇。此外,利用九層塔、大蒜等天然辛香料為菜餚增香、添加鮮味,也是張心翰用來取代味精的方法。

雖然料理的製作成本因此提高,但感受到有機連鎖體系對待消費者的用心之後,張心翰也更能認同,無人工添加是可以突顯單純的食材原味,並讓飲食之人更健康的調理手法。
 

不執著正宗但求好喝的南洋肉骨茶

親憶食堂與主婦聯盟的合作,亦是循著粽子、年菜和家常菜的脈絡開展的。即將上市的個人湯品「南洋肉骨茶」,從研發到口味定調,也自有張心翰的一套想法。「無論是年菜或是家常菜,我們都不會買別家的產品來參考,因為不希望做出來的味道和其他廠商差不多,所以只要我們自己覺得好吃就好。」張心翰說他們全家人都很會試菜,只要大夥一致覺得好吃,那就是料理最終呈現的味道;這次研發南洋肉骨茶的過程,也大致如此。
 
從年菜到家常菜,只要張家人試菜後一致覺得好吃,那便是料理最終呈現的風味,也藉此做出與其他廠商的口味區隔。
從年菜到家常菜,只要張家人試菜後一致覺得好吃,那便是料理最終呈現的風味,也藉此做出與其他廠商的口味區隔。
肉骨茶分成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兩種口味,試煮之後,張心翰發現在沒有任何人工添加物的情況下,這兩種肉骨茶的味道不是太死鹹就是太薄弱。經過深思熟慮後,他決定將兩種作法混合,且因深知合作社社員注重養生,刻意控制了鹽分;不足的風味便藉由中藥、大蒜和胡椒的增量,堆疊出肉骨茶豐厚的醇香。

在大蒜的使用方式上,張心翰卻是一度面臨掙扎。若以完整的蒜瓣入湯,湯品的賣相會比較好,但蒜味其實出不來,風味差了點;若以拍扁的蒜瓣烹調,肉骨茶的風味馥郁醇厚,但外觀較爲軟爛,擔心因此影響消費者觀感。他最後決定以追求飽滿的風味為主,因為長期累積的生產經驗讓他知道,即便使用完整的蒜瓣,在冷凍後的復熱過程中,也很容易煮到糊掉。如果最後食材的狀態相近,那麼滋味好才是料理最重要且最基本的要求;但他也希望社員們可以理解這份心意,多多包涵產品的賣相。

這道湯品該怎麼吃才能品出真味? 張心翰表示,根據他的理解,正統的肉骨茶口味偏重,用湯汁沾油條或者做成湯飯,是東南亞很常見的吃法。但親憶食堂所研發的肉骨茶,風味濃郁但口感清淡,可以直接飲湯,肉骨則是沾點油膏吃出鮮甜就好。「雖然不是正宗的南洋肉骨茶,卻是針對社員的養生飲食習慣所做的開發。」
 
親憶食堂與合作社合作開發的南洋肉骨茶。
親憶食堂與合作社合作開發的南洋肉骨茶。

料理品質才是最重要的行銷

自從與主婦聯盟合作社合作,張心翰確實感受到合作社持續為社員找好東西的用心,他也因此接觸到許多指定食材的生產者。在合作社的嚴謹把關之下,他發現指定食材都擁有很好的品質,他也因此非常樂於和這些優質的供應商合作,並期待未來會有不一樣的食材,能讓親憶食堂做更多的發揮。

他個人感到比較抱歉的是,合作社經常邀請他參與社員面對面的活動,但他因為要監督生產運作,很少能夠出席。「親憶食堂的工廠幾乎每天都在生產,我不見得會自己下去做,但只要有開工,我99.9% 都會在現場監督,緊盯備料、烹調到包裝的每一個環節。」
 
只要親憶食堂的工廠開工運作,張心翰就會守在現場,監督備料、烹調到包裝等生產流程。
對張心翰來說,親憶食堂的管理重點是生產流程而不是行銷,他也經常告誡員工,作為許多知名品牌的代工廠,理應珍視委託生產的顧客名聲,同時也要為消費者顧好料理品質和食品安全。而這個重責大任,讓張心翰不敢輕易離開工廠,也因此少了許多和社員面對面的機會。
 
銷售粽子起家的親憶食堂,至今仍維持著小而精緻的生產規模,以穩定口味和品質。
不過他知道主婦聯盟用心於行銷,也擅長和社員互動,更重要的是精選產品,致力於為社員找到最好的東西。雖然與其他通路相較之下,合作社上架的品項不算多,價格也不是最優惠,但總是能讓社員買單、清空貨架,更不會為了追求業績而盲目進貨,因此張心翰對合作社的運作模式感到佩服,也與合作社展開更長遠、安心的合作旅途。

 

 小鍋烹煮穩定味道與品質 
隨著親憶食堂的生產品項增加,產量也逐年擴大,但張心翰並沒有為了追求生產效率,而不斷加大烹調器具的規模,反而更堅定維持小鍋多批次烹煮的原則。他以熬煮湯品解釋:「煮好一鍋湯時,上層和下層的湯水味道是不一樣的;就像你自己在家裡熬一鍋湯,喝第一口的味道與喝到湯底的味道,一定不一樣。」而烹調的鍋具愈大,這種風味的差異就會愈明顯。為了減少味道的落差,親憶食堂選用僅較家用尺寸大一些的鍋具,雖然產能小一點,但多煮幾次就好,藉此達到口感穩定與品質一致。
 



(首圖圖說:擁有好手藝的媽媽和能將烹調流程標準化的張心翰,是親憶食堂能夠逐漸壯大的兩大支柱。)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