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起,合作社全員抗疫記
2021-07-16・夏筍之味 季節限定的甜脆小確幸
文/于有慧・第八屆理事、編輯委員會主委 圖片提供/馬榮君、于有慧、陳怡靜、黃麗霓、蕭淑珠、物流部
新冠肺炎疫情於五月中快速升高,雙北地區疫情警戒於5月15日率先提升為三級,接著在5月19日擴大至全國,社員需求瞬間爆量,物流夥伴拚出貨,組織部為協調供應傷神,其他各部門無不全員協力。6月初,第三方物流暫緩接單,本社低溫品項受牽連無法配送,物流夥伴不得停歇的雙手至此才得暫時紓緩。誠如理事主席彭桂枝所說:「疫情像放大鏡」,本社的經營體質,在疫情下備受檢驗。
需求爆增 物流震撼
5月15日,疫情升級訊息一發布,不到3小時,站所架上幾乎被一掃而空,線上訂單亦較前4個月平均成長4.5倍。從5月17至31日,三倉每日平均撿貨量超過7 萬包,較去年同期及上月平均增加82%,與除夕前的最大量相較,亦增加超過20%。理事會在第一時間提醒總社添購站務夥伴的防護設備,六月理事政策會亦通過按曝險與勞動程度加發職員防疫津貼,並要求儘早安排職員公假施打疫苗,保障工作夥伴安全。
政府啟動管制升級,爆量訂單湧入打亂整個物流秩序。「一開始,根本想停也停不了」,物流部經理魏榮聰指出,疫情升級之初,夥伴超時工作,仍無法消化當日撿配, 累積而來的出貨遞延、缺品與人員疲乏,情況益趨嚴峻。線上訂單無法及時煞車,一開始藉調整訂貨數量與下訂時間,被動式減單,出貨塞車狀況依舊無法有效緩解,至5月25日臻於高峰,晚上11點,北倉物流現場仍一片忙亂,眼見當天班個配的撿配工作勢必無法完成,只得緊急砍單,本社也在次日忍痛宣布,5月27日後暫時停止冷藏、乾貨下單。魏榮聰說:「只能說,我們盡力了,但我們做不到。」
線上訂單煞不住 物流撿配難上難
6月初,第三方物流業者暫停部分區域收件及無法保證到貨時間、到貨品質,影響本社班個配僅能保留乾貨常溫配送。連大型的第三方物流業者都必須踩煞車,這波需求爆量對本社的衝擊不難想像。魏榮聰說:「合作社的配送能量有其極限,7萬包可說是緊繃的最大量,但不能天天如此;況且,若加上線上訂單,情況更複雜,並非計算包數就能衡量。」與其他通路不同,本社的蔬果加工包裝在物流部作業,「一籃菜」是共同購買計畫性消費的理念核心產品,但加工工序多,若是線上訂單,還必須另外拉一組人力處理定重包裝,會排擠到其他段加工。北倉4 月每日一籃菜訂量約120 籃,疫情升溫後訂單大增,5月26日當天訂單超過1,000 籃,若再加上個配訂單,更增物流撿配困難。試想一張訂單的內容包含多個溫層品項,工作夥伴必須在不同時段、到不同區域集貨,再打包出貨,一張訂單即如此費工,乘上幾百張單,複雜的組合,並非只需增加人力如此單純。再以5月26日為例,三倉訂單人數爆增至1,313人,較平日增加15.8 倍,加上站所原本需求,貨量如此之大,集貨打包所需載具、作業及儲存空間、緩衝材皆顯現不足,無法預期的疫情,持續加班也讓工作夥伴越來越疲憊。
當需求遠超過供給 如何分配考驗智慧
疫情期間大部分的營運應變措施皆由負責業務調動的組織部發動,疫情態勢急劇變化,如何滿足大多數社員需求、維持服務品質是組織部首要考量。自5月17日起,每日站所一早即出現排隊人潮,去年初疫情發生時研擬的站所防疫相關應變計畫旋即出籠,包括量測體溫、定時做設備與環境清消,按各站空間大小訂定容留人數,也為延續站所服務量能,服務時間提前兩小時結束,並且在站所因應大量進銷貨作業及補貨作業,以快速驗收與協配增補貨機制1 配套,來降低站所夥伴工作量能的衝擊,也能加速供給社員所需。
從合作社的主要供應渠道來看,疫情升級,到站利用人數增加12.6%,到站頻次也有兩位數增長,利用額較上月成長45.2%;班配相較持平,下單數較4月成長22%,但班員數卻是微幅衰退,應該是不少班員轉往個配或站所利用。比較大的增長在線上個人訂單,5月人數是1至4月平均的3.3倍,新增的線上利用者2,211人,占5月總訂單數的74%。過去社員主要是到站所利用,因疫情情況特殊,部分社員轉往線上或多渠道利用,新入社社員主要透過線上利用,不過新社員5月利用額僅占全社0.07%,對既有社員的利用權益影響有限。
社員防疫自煮需求攀升,生鮮日配品、民生必需品(米、油、麵條)利用量較1至4月增加1.6倍,即便無法完全滿足社員瞬間需求,5月的社員需求仍較平時利用量增長約80%。隨著疫情膠著,需求量太大,物流能量無法趕上,5 月下旬起便陸續修改線上利用的便利性,以遏制線上訂單數量快速成長,直到6月第三方物流服務中斷,考量到貨品質,以及第三方物流因應包裹爆量、規定需以保麗龍箱加上乾冰配送,一次性保麗龍箱出貨有違本社環保初衷,合作社的出貨在6月轉為以站所為主。但近來營運團隊正重新盤點,評估恢復班配低溫配送的可能。
同社一命 目標為永續經營
疫情如同一面放大鏡,突顯本社的結構限制。2019 年本社為方便更多人加入推動線上入社,2020年1月EC上線,冷凍倉委外管理,然而社員利用習慣仍以站所為主,線上訂購5成以上在北區,但目前北倉的空間卻最有限,疫情一來,更突顯以目前的人力與設備,無法提供社員需求大幅提升後的優質線上利用體驗,必須以物流出貨能量為前提,才能確保貨暢其流。本社從早期以班配為主,轉為以站所為主要服務據點,站所不僅是產品供應主要渠道,也是社員參與營運、發展地區性網絡的基地。社員經營地區營運多年,在這次疫情下再次展現本社與其他通路的差異,例如不少站所,在第一時間以年費為站所添購測溫儀;台中不少區會委員自發性排班,到站支援入站防疫與人流管制,也製作海報張貼在站所感謝醫護人員。
疫情下,社員的線上群組熱鬧非凡,如高雄苓雅站發起「主廚在我家」一籃菜利用發表,北南分社解說員群組、社員經營的臉書社團皆分享防疫宅在家的料理食譜,公館站發動社員送小禮物、卡片到總社感謝司機大哥的辛勞……。合作社,因著這些人情串連更顯現面對挑戰、同社一命的堅定連結。
註1除了站所自行下單補貨外,由總社控貨專員依站所庫存狀況協助配貨到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