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農如友:產地拜訪中建立共進退的情誼
2014-08-06・產品故事
文‧圖/朱安棋
▲翁錦煌種植作物的溫室
主婦聯盟合作社與農友之間,依靠的不是一紙驗證,而是把農友當作夥伴。稱「農友」以表達「夥伴關係」─並非只是靠嘴巴說說,而是從每個生產階段的陪伴,瞭解農友的耕作方式、遇到的困難,進而協助農友精進耕作技術、解決難題。所以產品專員每次的產地拜訪都很重要,這不僅是與農友維繫感情,也是最直接瞭解作物生產狀況的時機。透過本次與產品專員何有倫一起拜訪水果產地,從旁瞭解觀察重點,做為社員參加產地見學的參考。
翁錦煌的鮮綠農場位於嘉義義竹,他轉作有機耕作已經十餘年,種植的作物種類多元。本次觀察的作物是哈密瓜,二○一四年第一期作由於沒有蜜蜂協助授粉,將難以結果,雖知將會血本無歸,他還是整片剷除。翁錦煌對自己的農作物有極高要求。
觀察點:葉片變色
到達翁錦煌的溫室時,大約上午十一點多,夏日暑氣蒸人,停留一下就想奪門而出。進入溫室時,何有倫首先發現左區的哈密瓜葉子上出現黃色斑點,拍照記錄後再觀察葉片變黃的範圍;幸好變黃的範圍僅一小區塊,若有擴大範圍的可能,就要緊急與農友商討對策。
▲翁錦煌種植作物的溫室,目前哈密瓜僅小範圍葉片變黃。
從葉片是否變黃可以觀察這株作物的病蟲害,或是判斷為物理傷。若葉片出現規律性的黃斑或破洞,有可能是外力如機器摩擦所造成的,這也可能是缺乏一些營養元素的情況。從葉片上得到訊息,就可進一步與農友討論,進而協助農友改善狀況。
鮮綠農場目前的主要人力除了翁錦煌與太太外,就是三個加起來超過二百歲的阿婆,他亟需可協助農事的年輕人力。為了讓年輕人願意留下工作,翁錦煌改善工作環境,首先從夏日高溫的溫室著手;為了降低溫度,他計畫在溫室裝設太陽能板,但一開始計畫失敗,因為距離太密根本不透光,影響溫室內作物的生長,之後請來專業團隊規劃,才以板子之間距離六米的標準設置,不僅降溫,也可以將電轉售給台灣電力公司。
離開嘉義後,前往高雄田寮拜訪朱明發。田寮地處北高雄大岡山山區,石灰泥岩地形遍布,造成惡地地形,朱明發笑稱這裡是「惡地產惡人」。這裡的泥岩地質鹽分高,蘊含多種礦物質,適合種植水果,別具風味。
觀察點:果實大小
朱明發與翁錦煌同樣與主婦聯盟合作社配合超過十年,雖然目前田間的工作大多可由機械取代,朱明發還是堅持使用原始的方法來種植,希望作物受到越少干擾越好,接近自然生長的狀態,這樣才能保留作物最原始的風味。要讓果實結得又大又美,只要勤灌肥料即可,但作物靠自己的力量長大,風味才會更濃郁自然。
▲朱明發的芭蕉園由於不曾疏枝,遠遠看起來像是片原始林。
朱明發帶我們走訪他的芭蕉園,這片芭蕉園是二○○八年莫拉克風災後栽種的,過程中除了人力短缺外,也因為朱明發堅持低度干預的種植方式,完全沒有疏枝過,所以園中每株芭蕉樹都向上發展,靠自己的力量向上爭取生存空間,結出的芭蕉吃起來非常香郁軟靭。
▲農友朱明發正在分切割下的芭蕉。
他也種植市面上非常少見的黑香芒果,這是芒果中的最高等級,由於是綠皮,從外觀上無法判斷熟成狀況,得靠人工一顆顆用手捏確認熟度,所以採收相當費工,而且數量相當稀少。《掌生穀粒》一書中這麼寫著:「農業的迷人魅力是種無常的浪漫。因為你無法再遇到相同的風味,永遠。」
果樹的葉片生長範圍即是果樹根部的生長範圍,觀察葉片生長除了可以判斷作物的營養狀況,是否有病蟲害以外,還可以判斷根部的健康狀況。另外,若果實的大小不在正常範圍內,代表根部健康異常,要立刻與農友討論應變措施。
「視農如友」是產品專員在產地拜訪時的具體實踐。何有倫笑著說,前幾天幫忙農友割稻,從早上七點割到中午十二點,整個人黑了一圈,「農友看到你跟他一樣辛苦,就對你產生認同感」。透過實際走訪產地,看到作物的生長情況,與農友建立互信與尊重,這就是產地拜訪最大的價值。(作者:企畫部專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