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領業界前進 全臺首座農民興建電宰分切場啟用

2024-08-09・產品故事

文/陳怡樺 攝影/黃聖凱

今年七月,御正食品耗時逾四年興建的電宰分切場終於完成試營運,預計九月啟用,達成飼養、電宰分切到加工的一元化生產流程,為品牌揭開新篇章。

30年前,御正食品總經理黃勝裕的父親黃博營,是嘉義縣鹿草鄉第一位飼養白肉雞的雞農;2015年,黃勝裕與妹妹黃惠汝接棒聯手成立公司與創建品牌,導入產銷履歷溯源管理,成為全臺第一個擁有「人道飼養」、「友善畜產品」雙標章認證的白肉雞品牌。這條創業路並不如想像中一帆風順,黃勝裕投入養雞產業的第一年,遇上2009年八八風災,2018年又遇到八二三水災,超過三萬隻雞滅頂,損失慘重。
 
黃勝裕與妹妹黃惠汝於2015年接棒父親的事業,聯手成立公司。

結合老經驗和新技術的管理

除了天災,市場環境的壓迫,讓黃家兄妹決心改變傳統產銷模式,自創品牌,殺出血路活下去。一直以來,肉雞業者多為大廠契作代養。2011年,業界大廠提出,臺灣白肉雞飼養量滿載,應該要設總量管制,以維持數量和價格。大廠垂直整合飼料廠、種雞場產能和契作農民的飼養量。此舉嚴重破壞雞農能自行選擇小雞廠家、飼料和肉雞賣家的良性競爭。

那年冬天,黃勝裕看到一則新聞:因應原物料上漲,知名雞排要調漲五塊錢!居中的白肉雞農在無法選擇買家、賣家和飼料商的情況下,生存受到很大的限制,根本是慘澹經營,當時一隻雞的毛利崩跌剩不到2塊錢。這個由業界大廠主導的「總量管制」規則,一直到2014年禽流感疫情爆發,因供需嚴重波動才破局。黃勝裕談起當時,語氣間仍聽得見憤慨無奈。

「老一輩的養殖方式多靠經驗累積, 但我希望導入科學實證分析,結合老經驗和新技術,事半功倍。」剛返鄉的黃勝裕對養雞毫無所悉,從淡水到臺南的研究機構與中心,到處上課重頭學起,不論是動物行為學、營養學、解剖、病理學、養殖技術甚至專業獸醫訓練,這些基本功對飼養有很大幫助,各項認證都建立在科學基礎上。回憶初入養雞行業時,黃勝裕鬧了不少笑話,「那時正好學到病毒性關節炎,看到小雞趴著好像有點軟腳的樣子,懷疑他生病了。」獸醫一看:小雞在休息啦!

 

把小雞的身體照顧好,提高免疫力就不易生病,
只要飼養觀念正確,事情就會往對的方向發展。



2013年一連串的食安事件,加上消費者長期對「肉雞35至38天養成, 一定有生長激素」存有疑慮,讓黃勝裕與黃惠汝更加堅定自創品牌的決心。「產銷履歷的管理系統,為了建立和消費者間的信賴關係。」曾於日本求學的黃惠汝回想過去在日本逛超市時,總是能看到每樣蔬果的產地、農民姓名和種植方式。她建議哥哥,申請「產銷履歷」方式認證自家雞肉,讓每一隻雞的來源都清楚透明,讓消費者安心。回想投入產銷履歷系統建置之初,到驗證單位詢問細節時,遭工作人員反問:「你們為什麼要做認證?」當時業界並無先例。黃勝裕利用所學,逐步整理飼養資料、建立產銷履歷,順利取得認證。
 

帶領業界往前走

問及為何取名「御正」,黃惠汝逐字解釋其中含義,「御」是引用日文裡「尊貴」的意涵,「正」字有三層用意,通過驗證的好品質;期許成為業界的「正向」力量;走在「正軌」的好品牌。黃家兄妹努力實踐讓「名符其實」。

回顧2017年,黃勝裕獲獎頻頻,先獲得「全國模範農民」、「50大黃金青農」等榮譽,隔年再獲得「產銷履歷達人」、「百大青農」。評審對當時還不到40歲的黃勝裕說:「你這麼年輕就得奬,不只是你很優秀,更期待你能帶領業界發展,去做更重要的事。」

2017年起一連兩年,御正食品陸續取得「機能性飼料」與「綠農場」標章。「先把小雞的身體照顧好,提高免疫力就不易生病,只要飼養觀念正確,事情就會往對的方向發展。」為了讓小雞有好體質,不用傳統定期投藥方式,選擇以草本植物為主的機能性飼料,甚至遠赴日本找益生菌。黃惠汝說,我們採用雞肝檢驗,因為肝是解毒臟器,如果沒有毒素殘留,表示雞肉很安全。談到綠能設施,「既然知道這是未來趨勢,何不一開始就先規劃好!」黃惠汝說,雞舍屋頂搭載太陽能光電板、使用節能燈具等,每年約可減少300公噸的二氧化碳。
 
2017年御正食品取得「綠農場」標章,完成於雞舍屋頂搭載太陽能光電板,室內安裝節能燈具等措施。
品牌建立後,黃家兄妹倆經常拖著一卡皮箱,帶著雞肉、電磁爐,走南闖北衝花東,到處找機會推廣,讓更多人認識,期待打開通路。御正食品目前可提供切塊、切丁、切條、絞肉等超過三百種產品規格。2022年,御正食品與主婦聯盟合作社開始合作,供應分切雞胸、雞腿、雞絞肉等產品。黃惠汝說,為因應合作社產品多元性的開發需求,採購切片機,讓肉品重量規格化。「出現一點重量落差,都會影響風味。」黃勝裕補充,透過飼養技術的提升,可以做到將小雞總重量控制在500克內。用心投注規格化的肉品,才能有標準化的好風味。
 
採訪這天,品種為ROSS的雞隻正好是28日齡,因「遲羽」(換毛較晚)的特性,部分雞隻仍帶有細微的黃毛。

雞舍屋頂搭載太陽能光電板、使用節能燈具等,每年約可減少300公噸的二氧化碳。

 

雞舍首重通風和溫控

正午時分,走進雞場,通風舒適,在鬆軟乾爽的墊料上,小雞緩緩散開,有些睡眼惺忪,有些精神奕奕,跟在黃勝裕的腳步後搶佔地盤。「這裡每坪的飼養量不超過35隻雞。」黃勝裕說,捨棄抗生素的飼養管理,必須降低飼養密度。

雞舍是有屋頂的密閉空間,避免禽鳥飛入和病菌傳播,同時必須非常注意通風,採自動溫控系統,風扇依溫度自動調節,天熱時,雞舍外側的水濂片會出水,利用蒸發冷卻降溫。黃勝裕說,雞舍溫度實際約28至29度,但體感上會再低些,約26至27度。站在緊鄰兩層樓雞舍旁的黃家家宅,聞不到異味,2019年蔡英文總統造訪時,就坐在雞舍旁用餐。
 
紅色掛環是雞隻飲水設備,雞隻輕啄一下,水就會自動落下。
2019年,御正取得農業部防檢局特定目的事業用地,開始規劃興建,電宰廠將在今年九月啟用,一晃眼四年過去,歷經疫情停工、等待設備、物料和工程師來臺總總延宕。黃惠汝說,我們是全臺第一個以農民身份興建電宰廠,也是目前唯一一家。
 
御正食品的電宰廠落成,除了電宰分切作業外,行政業務部門也會一起遷入新廠區。
黃勝裕還記得離開上一份工作時,主管對他說:「沒有黃昏的產業,只有黃昏的管理模式。」站在鋪蓋太陽能板的雞場屋頂,望向新建成的電宰分切廠,這段直線距離僅幾百公尺,黃家兄妹卻花了十多年,打破慣例,在認證制度中闖關,建立品牌,並直面消費者需求,兄妹倆人不只為家族打下一片江山,也為白肉雞產業在密林中走出一條新路。
 

 加高加寬又加冰的預冷槽 

「一般電宰廠的預冷槽和冷卻槽大多是一至二槽,我們增加到三槽,並且加高又加寬。」黃惠汝說明,第一槽和第二槽的功能是用清水清潔屠體,第三槽以大量冰塊與冰水讓屠體降溫,肉質較佳,也有助於後續的分切工作;若屠體沒有充分洗淨,水槽容易累積血水和雜質,雞隻會泡在已經含有雜質的血水裡,另一種情況是雞隻浸泡於常溫水中清洗,易滋生細菌或出現交叉污染。
 
御正食品的預冷槽和冷卻槽,增加高度和寬度,讓屠體能充分清洗。
 

 如何觀察肉品是否新鮮?

把握看、聞、摸三步驟。黃惠汝示範,如果看到袋內出現很多冰晶,表示可能反覆解凍或已冷凍較長時間,或觀察包裝內是否含有血水,若解凍過容易產生血水。打開包裝後,若聞到異味,表示肉品可能腐敗,或蛋白質變質,這時肉質會出現黏性,也沒有彈性。黃惠汝建議,最好的解凍方式,是前一晚放在冷藏室慢慢解凍,如果急著料理,建議不要拆包裝,隔水或流水解凍。
 
打開包裝後,若聞到肉品的異味,表示可能已經腐敗。


(首圖圖說:黃勝裕一天數次巡雞舍是他的日常,雞隻對他並不陌生。)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