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酪梨─在地熟成的美好滋味

2022-07-12・產品故事

文/劉光容 攝影/林靜怡

近年酪梨的營養價值受到重視,台灣的酪梨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因為從產地到餐桌距離近,農民可以等待最佳成熟時期再採收,品質漸受肯定。

台灣普遍種植的酪梨品種有30多種,依照結果時間大致可分成早生、中生、晚生三個大類,產期從六月中到隔年二月。而國人比較熟悉進口的哈斯酪梨,表皮凹凸,呈卵形,主要產地在美洲與澳洲。因船運路途遙遠,果實需在五分熟就先採收下來,到消費者手上時,常成為外皮轉色,但身體沒熟的「啞巴果」。
 

極端氣候下 種酪梨大不易

酪梨的病蟲害多,椿象、薊馬、介殼蟲,影響著酪梨果實的外貌,有時被叮咬一口,果實畸形就不能出貨。合作社酪梨農友羅金增解釋,結果期需噴灑柑桔精油,驅走果實表面昆蟲,再將一顆顆酪梨套袋。 但即使套袋,還是會有其他病害發生:根腐病造成植株虛弱死亡,並經由土壤傳播,擴散至其他植株;受到炭疽病感染的果實,表皮會出現黑斑,台灣潮濕多雨的氣候更容易讓病菌傳播。
 
受到炭疽病感染的果實。必須移除地表落果、落葉,才能使病菌不致擴大。
羅金增、羅金學兄弟,土法煉鋼地移除感染炭疽病果樹地表的落果落葉,以避免病菌滋生;在因根腐病枯死的酪梨樹位置,誤打誤撞種了幾顆檸檬樹,發現根腐病消失了。就這樣不斷試誤中摸索出種植酪梨的方法,從種植樹苗到開始穩定結果就花了四年,「酪梨真的很難種啊!」羅金增感嘆。
 
羅金增(右)和羅金學兩兄弟合力在花蓮瑞穗經營果園。
極端氣候影響下,靠天吃飯的農民苦不堪言。今年二月結果期,受到寒害影響,酪梨大量落果;五月份的梅雨,在暴雨一週後迎來驕陽,果園又是滿地落果。也因此,羅金增在酪梨果園中多種植了許多不同作物,龍眼的樹蔭供歇息、檸檬種在根腐病的土地上抑制傳染擴散,還有芒果、樹葡萄……植株多元,也提高土地適應環境的能力。
 

花蓮好山水 讓青農落地生根

笑起來眼睛咪咪、樂天幽默的羅金增,說自己是「青瞑毋驚槍」,投入農業時一竅不通,卻抱著憨膽勇往直前的態度。因有家中務農的成長經驗,羅金增與弟弟羅金學不畏懼農事艱辛,兄弟倆看中了瑞穗水質乾淨,土質肥沃,決定落腳花蓮,用誠懇的態度與願景,讓地方的老農願意出租農地。羅金增夫妻過去學商的經驗,也使他們在果園經營上,用更多規模化經營的視角切入。透過建立粉絲頁、積極連結在地農友,增加果園曝光,才因此結識主婦聯盟合作社。

Covid-19 疫情在台灣肆虐了兩年,學校停課,才兩歲大的孩子在家沒人顧,羅金增只好帶到果園玩耍。看到孩子在果園中穿梭,他說:「孩子跟著到果園來,如果果園使用太多農藥,對身體很傷啊。」果園降低用藥,並使用有機資材施肥、防治蟲害,種出符合合作社農產品自主管理原則的酪梨,同時也照顧了家人和土地的健康。
 
小兒子也在果園中穿梭,擔任最佳小幫手。
 

酪梨營養小百科
營養師林恆安說明,酪梨在食物營養的分類上屬於油脂類。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血管有益,減少身體發炎反應;葉黃素與維生素A,有助視力保健。因其油脂可增加飽足感,酪梨也常應用在減重食譜上。

判斷酪梨是否成熟,可用手指輕輕按壓酪梨果皮,如果可壓入不會彈起,即是成熟可食用。酪梨剛買回家切忌放冰箱,容易成為不熟的「啞巴果」。成熟的酪梨,若無法一次食用完畢,可切塊密封冷凍保存。



 
農友小檔案/羅金增
• 種植資歷:成長於台東東河務農世家,與太太楊小萍、弟弟羅金學,遷居至花蓮瑞穗山腳下,種植酪梨已逾五年。
• 栽種面積:約一甲地 • 農場地點:花蓮縣瑞穗鄉
• 種植品種:黑美人、紅心圓、黑金晚生(合作社尚供應青皮、麻豆二號等品種)
• 供應季節:六月底至八月中下旬



(首圖圖說:酪梨植株病蟲害多,每年都歷經重重考驗,才能結出風味飽滿的果實。)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