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練心性也滋養土地 筠水觀的低硝酸鹽夏季蔬菜
2021-07-05・產品故事
文/曾怡陵 攝影/忘忘
位於桃園市新屋區的筠水觀農園於2020年8月開始供應主婦聯盟合作社葉菜,緩解夏季缺菜的問題。對於葉菜多不耐熱,加上病蟲害猖獗等普遍夏季種菜的困境,筠水觀不斷從錯誤中找答案,尋得與天氣和環境共存的方式和心境。筠水觀蘊含上善若水的意思,農友葉筱梅與家人隨順環境變化並時刻觀照內心, 對各種逆境也就能處之泰然。
因低硝酸鹽蔬菜與合作社結緣
在開啟與主婦聯盟合作社的合作前,筠水觀即嘗試用無農藥、無化肥及減硝酸鹽的方式種植蔬菜。葉筱梅的母親姜慧娟多年前因身體不適,搜尋資料後發現應減少硝酸鹽攝取量。茹素的她發現當時種植低硝酸鹽蔬菜的農民並不多,為了讓自己更健康,同時幫助有需要的人,決定投身農業,葉筱梅和姐姐葉明筠也加入行列。

姜慧娟依經驗判斷,若要降低蔬菜的硝酸鹽含量,必須避免過度施肥,因此會依農業改良場的土壤肥力檢測結果調整肥料配方或施肥頻度。此外,蔬菜的採收時間也是關鍵。以青江菜為例,不論是露天或設施栽培,一般而言在夏季的成長時間要長達26~28天,才容易達到合作社A級品的標準。
而因為發現在台灣注重蔬菜硝酸鹽管控的通路唯有合作社,她們認為理念相符,決定自薦。「自我推薦等待了3年後,終於讓合作社發現我們了。」母女笑著說。
少量多餐 讓植株盡力吸收養分
合作之初,也正適逢筠水觀擴大耕種面積,多出的產量恰可供合作社所需。而合作社為了幫助農友種出低硝酸鹽蔬菜,在多位合作農友的田間設置「阿龜微氣候」感測設備以蒐集數據進而建立栽培建議指南,筠水觀的露天農地和網室即各有一組設備。



第一代農 沒有包袱勇於實驗
由於母女都屬於農一代,不會固著於某一種耕作想法,農耕觀念都來自於「鄰居」。「我們距離桃園農業改良場才200公尺,場裡的專業人員下班後就成了我們的最佳顧問。」姜慧娟說。在專家的建議下,筠水觀進行間作,每隔3~4畦會種植不同的蔬菜,一塊3 ~5分地的田可種植的作物高達10~12 種,以避免病蟲害蔓延全區的風險,草相因而變得多元,昆蟲的種類變多,也吸引多種鳥類前來覓食。田裡的芹菜、茴香、艾草等香氣較為濃郁的蔬菜會用來製作液態肥,除了可增加土壤的肥分,也能驅避害蟲。「自製肥的菌類多,當土壤裡有豐富菌類時,種出的蔬菜比較能夠抵擋病蟲害。」姜慧娟說。不過,自製肥量不足,還是得靠市售的肥料補充。


每育一株苗 就注入良善的力量
滑開筠水觀的臉書粉絲專頁,時常看到母女對農園的讚嘆,或將滿佈蟲咬的菜葉視為藝術品。葉筱梅喜歡以欣賞的角度觀看農園,若觀察到蟲害,也能坦然面對。「心裡要想害蟲是本來就會有的,就比較能接受。」她們以捕蠅燈、費洛蒙和黏膠式誘蟲器讓害蟲自投羅網,有時也跟害蟲說:「這裡不適合你,請你離開。」

農場的員工都是一貫道同修,邊耕作邊放心經或誦讀經文,耕田的同時也修練心性。「我們育苗時都告訴自己:這顆種子代表我們內心神奇善良的種子,育苗的同時也在耕種善良的心田。」也因此,她們能將挫折化為滋養,持續種植低硝酸鹽蔬菜守護社員健康,也減少過量施肥對環境帶來的負擔。
農園供應 合作社的蔬菜
5~11月 ▶
皇宮菜、空心菜、莧菜等
全年 ▶
地瓜葉、小白菜、荷葉白菜、青江菜、青松菜、油江菜、甜菜心、芥蘭菜、小松菜等![]()
姜慧娟認為夏季蔬菜長相雖然不好,但能抵抗炙熱陽光的蔬菜,才是最健康營養的。
合作社為什麼推動減硝酸鹽栽培?
透過減硝酸鹽栽培可控制肥料用量,不僅蔬菜的抗病蟲害能力增加,也避免過量的氮肥被雨水沖刷至河川,造成水域優養化或轉化為溫室氣體。此外,減硝酸鹽栽培土壤產出的蔬菜營養元素豐姜慧娟認為夏季蔬菜長相雖然不富,對人體也有幫助。
(主圖圖說:姜慧娟、葉筱梅和葉明筠(左至右)以樂觀的態度面對務農的種種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