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縷木頭清香,說著合作社的故事

2013-12-19・社內大小事

文/康椒媛

▲充滿木頭清香的雙和站空間。(圖/劉忠)

二0一三年站所成遷站精彩回顧

二○一三年,合作社有兩個新成站─新莊、淡水站(十一月二十二日試營運),以及四個搬遷站─東門、雙和、新營、豐原站。在這六個站所,合作社導入了站所視覺工程,剛踏入新的站所空間時,或許無法很快地說出是哪裡不同,但那一縷自然的木頭清香,正是一場空間革命之旅的起點。

站所的空間革命

對你來說,站所的意義是什麼?這裡是站務人員的勞動生活場所,是社員購買安心食物與分享生活的另一個家,是準社員探索另一種可能的起點。

空間有自己的語言, 為了讓空間自己說話,散發自有的魅力, 合作社導入了站所視覺工程,重整合作社歷年來各版本的組織識別。負責專案執行的王韻雅說明,從社員、合作社、生產者這三個角色串接起的標語「愛的料理,食的力量,我們相信消費可以改變世界」,標示在每個站所的鐵捲門上,更為軟性、直接地表達合作社。韻雅接續提出系統化的標誌、標準字、色彩規範、招牌大小規範、制服、車體設計等,透過計畫與規範,空間就不致紛亂。

同時,合作社執行站所規劃的工務組,堅持以「從廢棄到新生、自然取材零汙染」進行空間設計,落實合作社環保理念,即使美感的堅持與務實的傳統持續拉鋸,工務們為了創新空間使用的效能,仍不斷在突破與取捨之間努力。

在這樣的革命點, 行政團隊決定委託「風中之星」進行新成站與搬遷共六個站所的空間設計,打造貨架、櫃台,以及雙和、東門、新營站的門面設計,以其手作原創的精神創意結合材料與工法,尊重並保留舊有空間的美感。如站所門面使用土磚與泥塑牆面,傳承前人的經驗智慧,取材於自然,能調節溫濕度,冬暖也夏涼;而目前普遍由木屑再製的集成材,已失去以往木材的純粹,因此窗樑大量使用老建材中普遍使用的檜木,木頭耐久、吸濕,熱阻隔效果良好,也跳脫以往商業空間的施工概念,為站所做了新的詮釋。

M-201312-123-p1001-400

▲淡水站成站前的施工過程。(圖/王韻雅)

空間的隱形效益

王韻雅說:「空間的改變是一種隱形的效益。」為了增加空間的延展性,新營與東門站使用採光畫,以∞筆法隨心地將晴雨漆塗抹在留白的牆面,貨架也使用環保塗料,因此,原本濃厚難聞的裝潢味道,取而代之的是木頭香味,不傷害人體;雖然無法一下子說出哪裡不一樣,社員的詮釋就是:舒服!

空間變化的微妙也引領社員自發性地提案,社員與空間的連結與歸屬感,對站所空間產生很多想法,如雙和站社員楊月照提出申請環保署的「節能減碳行動標章」,協助檢視站所是否使用節能冷氣、是否綠化、提出節能主張、雨水回收等,社員幫忙維護門旁的小花圃、貢獻植栽,另外也是拼布老師的站務人員許嬿滿為站所親手縫製的拼布門簾,這些觸動社員衍伸而出的理念與行動,就是空間的隱形效益。

以往空間建置時往往少有社員、站務、地區營運人員參與,而站所視覺工程的核心概念就是創造讓社員分享共享、站務歸屬的空間,如新營站社員繪製油畫、彩色水墨畫佈置空間,設計布告欄,門旁種植食用性香草與百香果藤作為綠化的主題;豐原站門面使用自然塗料,希望更全面地營造友善健康的環境,吸引許多社員親子參與,過程中發想並協助將台中的特色植物麻芛的葉形拓印上去,最後再上礦彩;又如淡水的地區營運是班的結構,經常聚會,對淡水站的空間有很大的期待,開站之前,他們已經開始設想如何共育,向工務建議規劃軟墊給小朋友讀書、加強安全性,工務也盡力滿足社員的需求。

王韻雅認為, 空間是參與的重要決勝關鍵,感受上的氛圍必須營造。合作社規模逐漸擴大後,開始規格化,如空間坪數、貨架統一, 但空間還是僵硬迅速, 社員到站利用後沒有停駐點,「站所有太多故事了,有故事就會有元素,而我們沒有去呈現與引導社員。」王韻雅說明未來的休憩區,可讓社員在緩慢的動線裡去閱讀合作社理念與須知,引導他們在那裡停留。在我們細細感受美好空間的同時,也好好感謝仍在真善美之間拔河的工務們!(作者:企畫部專員)

M-201312-123-p1101-600x400

▲新營站門面前方的棚架,成站四、五個月後爬滿果藤,是目前綠化面積最多的站所。(圖/陳明澤)

???????????????????????????????

▲豐原站門面由社員一起動手將台中的特色植物麻芛的葉形拓印上去。(圖/陳明澤)

原刊登於2013年12月123期《綠主張》月刊。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