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業實驗|合作找回書的價值
2015-07-06・生活提案
文.攝影/王慧思
註書店內擺著獨立出版的《正興聞》,是臺南正興街店家自主創辦的雜誌,為的是凝聚共識,介紹在地的人事物,也選擇幾家獨立書店作為合作通路。
說起合作社,免不了要從羅虛戴爾公平先驅社的成功說起。自那時起,合作社通常被認為是經濟弱勢者解決貧困問題的一個重要方式。今天再來看合作社的建立,除了改善困境,也期許以合作社的模式開拓新的局面。有限責任台灣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本文簡稱友善書業合作社)就是這樣一家合作社,如友善書業合作社的臉書簡介:出版產業飽經折扣割喉戰摧殘,出版社、經銷商、書店哀鴻遍野,卻無計可施。二○一四年多家小型獨立書店共組合作社,以社會企業作公益經銷,眾人合作為解決出版困境的公共實驗邁出一步。
書業的生存戰
友善書業合作社並非獨立書店探索改變的第一次嘗試。二○○八年,由八家獨立書店結盟,發起台灣獨立書店聯盟。同年,獨立書店聯盟希望透過聯盟書店間的合作以解決當時書店碰到的問題,而成立了集書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但公司的運作模式,並不如設想的順利,經營不到兩年就因經濟因素而告失敗,但也從過程中意識到公司受制於現實的困境,較難發揮公益的功能。於是,以獨立書店聯盟的書店為基礎,為了推廣獨立書店文化,又成立了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
▲2015年6月8日,詹正德、蘇至弘(左)和朱培綺(右)在臺北的註書店召開工作會議。
新竹的水木書苑負責人及友善書業合作社經理蘇至弘於二○一四年參加了「合作找幸福」課程之後,開始回想幾年來的各種嘗試,想以共同出資合作營運的精神將獨立書店結合起來,力圖在現今困難重重的圖書市場,走出一條新路。二○一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三十幾家書店正式發起,成立了有限責任台灣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
小型書店一般是透過經銷商來進貨。經銷商通常手握幾家出版社的代理權,某些還是獨家代理,書店如果希望銷售某些書籍,就必須與經銷商打交道。但經銷商因為自身的成本效益考量,會開出一些小型書店不容易配合的條件。最常遇到的是數量,小型書店很可能一個月單次進書只有十幾本的需求,但經銷商認為這樣的量太少,乾脆拒絕與小書店來往。再來是位置,開在雙北的書店就算幸運,其他地區的書店,很有可能遇到不提供送貨服務的情況,甚至要親自到經銷商的倉庫取貨。即便上述條件都滿足,為了符合運輸的成本效益,經銷商也會要求書店的開業時間配合到貨時間。
▲註書店不只是書店,還有其他服務項目,連結以書為中心的文化脈絡。
通過上述的各個關卡後,在銷售中還會遇到下一關─折扣戰。無法確定何時開始,書店紛紛打折,消費者當然樂於用更低的價格買到想看的書。可是,打折的情況愈演愈烈。隨著網路書店的興起,透過以量獲取更低進價的策略,大型通路把折扣壓得越來越低,網路書店的售價可能低於小型書店的進貨成本。這樣一來,很多書店都撐不下去,從而出現一波波的倒閉潮。不僅是獨立書店,在書業市場中的大小書店,都要面對折扣戰削價競爭帶來的威脅,必須拼下去的意志讓很多書店正苦苦支撐。
▲水木書苑經營28年,為愛書人提供多樣選擇與服務,讓讀者不只是狹隘的讀書人,而是博學的通識之才。(照片:水木書苑提供)
面對折扣戰,出版社看起來可以抱持薄利多銷的態度,但事情的發展並不總如人意。由於大型通路透過折扣戰控制通路和銷量,反過來對出版社提出更低的折扣要求。這樣一來,出版社也慢慢被捲入了戰場,身不由己地開始削減成本。這部分經常會從編輯成本開始下手,造成出版社留不住好的編輯。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作者身上,很多作者拿不到,或者自己選擇不拿正常版稅,一個全職作家已經很難透過寫作來自給自足了。從寫作到出版,再到最後的銷售,層層的削價,影響擴展到整個書業。至此,原本是折扣戰受益者的讀者,也轉變為了受害者。
找回書業的價值
獨立書店的經營者們明顯感到出版業和銷售市場已經嚴重被扭曲,整個行業都出現了問題。「然而,當食品安全出了問題的時候,我們相對容易可以找到原因。但是書出了問題,讀者卻很難察覺到,連把問題敘述清楚都不容易。」註書店負責人及友善書業合作社理事朱培綺說道。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成立合作社,就是想維持某一部分的正常合理,區隔在折扣戰之外,不受折扣戰的扭曲,重建互相之間的信任,重建合理的市場。」淡水的有河book書店負責人及友善書業合作社理事主席詹正德如此看待正在進行的合作社。
▲有河book書店也有自己的獨立出版品,如隱匿詩集《自由肉體》、《怎麼可能》、《冤獄》,有河book玻璃詩《沒有時間足夠遠》、《兩次的河》,以及詹正德於2014年出版《看電影的人》。(攝影︱詹正德)
友善書業合作社從最直接的問題入手,集合書店社員的需求,集合社員的購買力,用合作的力量走出改變的第一步。不以追求利潤為中心,本著合作精神,一起找回書籍真正的價值。然而,獨立書店不僅是賣書,也連結以書為中心的文化脈絡。蘇至弘對合作社的想像與規劃,不僅是在促進獨立書店的發展,還希望透過實驗性的合作,探索新的書業合作形式。因此不論是與書相關的聚會,具有文化內涵的相關產品販售,還是在地農產品展示和推廣,都是重新建立大眾對書店的想像。透過友善書業合作社,不只是獨立書店共同出資合作,克服眼前的經營困境,可以作為一個友善的中間通路,為作者和讀者之間架起一個順暢的通道,帶給書業更多的可能。
▲友善書業合作社理事主席詹正德希望透過合作社把書真正的價值找回來。
同時,透過實驗性的合作,關懷在地社區,壯大獨立書店,促進獨立出版。作為社員的書店,也不是為了追求利潤,而是共同建立合理的書業環境,讓其他的獨立書店看到,即使在這樣嚴峻的環境下,也可以堅持下來,走出新路。也許這條路走起來並非易事,但因為貼近生活,並且有足夠的誠意與相關的各方合作共生,相信可以開創出一片獨立書店發展的新景象。
小通路的信心
由於書業市場扭曲,出版者也在嘗試新的方式,例如最近十分搶手的新創刊雜誌《眉角》,將雜誌的立意、初衷,以及編輯團隊等資訊放在網路募款平台,直接向讀者募款。編輯團隊還將人事和出版計畫詳細換算成每月和每期雜誌的營運成本,設計讀者的訂閱方案,讀者可以在約定的時間拿到雜誌。有了明確訂戶,到通路的零售數量就不需要太多,編輯團隊可以安心投入編輯工作。《眉角》無意進入大通路和網路書店,選擇把少量的零售量投入獨立書店和關心臺灣議題的咖啡店。
▲有河book書店位於淡水河畔,店內販售書籍外,還附設咖啡吧,不定期舉辦的電影播放、讀詩會。(攝影︱詹正德)
《眉角》創刊號一上市,迅速搶購一空,讀者也沒有問及折扣。這也是友善書業合作社希望看到的一種回歸,讀者和出版者對書籍的價值和價格有共識,不必先訂出虛高的價格,再透過打折的假象進行促銷,由讀者和作者共同承擔出版過程中可能的風險。友善書業合作社願意在書店陳列獨立出版品,幫忙推廣,也許「我們可以嘗試社群支持出版」,蘇至弘希望不僅止於幫助獨立書店解決進貨問題,重建正常的市場秩序,也能嘗試像《眉角》這樣實驗性的獨立出版品,詹正德認為:「慢慢地把獨立出版對小書店通路的信心找回來,才可能越來越正常和健全。」
▲台灣獨立書店文化書店協會致力於獨立書店文化之紀錄、延續、推廣與再造。於2014年出版《聽見書店的聲音》,2015年出版《書叢中的微光》。書店的存在,是文化的光脈。
書店資訊︱
有限責任台灣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 http://www.facebook.com/tafrboinsuco/
有河book 書店 http://blog.roodo.com/book686/
水木書苑 http://www.nthubook.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