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橋詞典》,農村語言的生命與魔力

2014-06-09・生活提案

文‧圖/張正揚

▲農村老人的單車聚會。

《馬橋詞典》一書到現在都還有人誤會了它,部分書商以為它是一本工具書,所以將它和其他的辭典等工具書擺在同一個書架上;有些文學評論家,還有不少讀者認定它是一本散文集,因為文體獨特近於散文。但是韓少功自己說,「這是一本長篇小說,採取這樣的形式受到了米蘭‧昆德拉作品的啟發。」通過語言去呈現語言背後真實與深沉的世界,因而啟發他使用了《馬橋詞典》這種寫作方式。

通過真實,記憶農村的語言

《馬橋詞典》的作者韓少功,一九五三年出生於湖南長沙,一九六八年初中畢業後曾經下放湖南汨羅縣的農村數年,此即「馬橋」之真實存在;湖南昔為楚國疆域,是一個神話的國度,文學大家層見迭出,遠有浪漫入世的詩人屈原,在此活躍並留下大量傳頌詩篇以及人格典型;近有沈從文以湘西神秘豐富的生命為題,創造了《邊城》等傳奇鉅著,文學風氣迆邐千年,為優秀文學家的誕生創造了地域條件;加之青年時期插隊下放,過了數年扎實的農村生活,兩者為他日後的寫作,尤其是《馬橋詞典》提供了豐富的養分。

假使要一個人以語言描述「農村」是什麼,應當要如何描述才能生動而精確的呈現?農村,是一個介於城市與自然之間,既有人工的雕琢,又有著蠻荒野性的一個地方?或是一個資源分配不足,人口外流嚴重,正在流失其主體性的地方?還是農村人口雖然疏落,然而社會關係緊密,是人情味濃郁的宜居之地?或者,根本沒有「用語言精確表達」這回事,農村是什麼本身沒有標準答案,他的答案存在著開放性。

M-201406-129-p2101-600x450

▲農民仍保有自由留種的習慣,圖中為莧菜種子。

假使我們進入農村現場,好好地生活上一段時間,很可能會對韓少功的觀察大有同感。每一個農村都是一個獨特的存在,因為座落於不同的高度和位置,因為面對了不一樣的環境,所以發展出了各自殊異的生活方式;也因為不同的歷史,面對了不一樣的過去和未來,各自創造了回應挑戰的方式;更由於一個又一個不同的居民,擁有不同的性格與天分,因而豐富了在以上架構下的農村內涵。

《馬橋詞典》就是這樣的一本書,通過對於﹁馬橋﹂這個村落,一個又一個在地語彙,抽絲剝繭,上下求索的考察和詮釋,從一個語彙現出一段歷史,看到一種社會關係,感受一種生命情調,再透過這些語彙的集結,織出一幅農村的生活與生命圖像。例如「話份」,這個在馬橋占有重要地位,卻難以在華語中找到近義詞的詞彙,作者首先透過各種比較整理,描繪出一個輪廓,然後通過一樁又一樁的事件和人物描述,讓讀者對這樣一個陌生的詞彙領悟出一種熟悉感。例如「肯」,這個在華語中最常用的詞彙之一,到了馬橋卻有了不一樣的生命,成為老天爺、禾苗和柴薪的意願動詞,讓我不禁想起身為農民的母親常說的:「天不肯下雨!」將馬橋居民看待萬物為一種生靈,具有和人一樣的意志的世界觀,淋漓展現!

除了如「話份」、「肯」等一般性的詞條,也還有些特別的詞條,每個詞條的探究和延伸,就是一段馬橋的小歷史,例如「碘酊」和「鄉氣」,透過對於「希大桿子」這個外來者進入馬橋過程的描述,讓讀者了解「碘酊」這樣一個新穎的詞彙,是如何出現在馬橋這個內陸的偏遠山村,也同時藉由其種種事蹟的述說,讓我們更能掌握「鄉氣」這個語彙具有何種內涵。再比如說「放藤」,以百年前馬橋人祖先向隔壁龍家灘放藤,最後以八條人命收場的歷史故事,生動地說明了「放藤」這種村落之間宣戰的形式,讓讀者對於「放藤」多了一種血淋淋的詞感。

回到農村,傾聽共同的語言

由於一己從事農村教育工作,如我這個世代,在國中時期開始編入升學主義行列,大部分的時間都被鼓勵讀書,侷限了在農村的生活參與,因此身體雖成長於農村,但成長的過程卻有諸多農村元素被剝離,無法成為名符其實的農村人。因此,有朝一日返鄉推動農村教育工作,首先面臨的即是對於農村的疏離感。為此,旗美社區大學在成立三年後提出「向農村學習.讓農村學習」的工作方法,強調首先必須認識農村才有機會協助農村。《馬橋詞典》以一種具有生動的方式描述農村世界,給了我們許多理解農村的啟發,因而成為旗美社大工作人員進修的讀本。

韓少功以一種創造性的文體,搭配爐火純青的文字功力,還原一個又一個詞彙原本的面貌,帶領讀者進入農村現場,看到一個看似簡單的詞彙所承載的豐盈世界,回到詞彙本源。

最後節錄韓少功在《馬橋詞典》中後記的一段話,且看韓少功如何看待語言:

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說,所謂「共同的語言」永遠是人類一個遙遠的目標。如果我們不希望交流成為一種互相抵消和互相磨滅,我們就必須對交流保持警覺和抗拒,在妥協中守護自己某種頑強的表達─這正是一種良性交流的前提。這就意味著,人們在說話的時候,如果可能的話,每個人都需要一本自己特有的詞典。

詞是有生命的東西。它們密密繁殖,頻頻蛻變,聚散無常,沉浮不定,有遷移和婚合,有疾病和遺傳,有性格和情感,有興旺有衰竭還有死亡。它們在特定的事實情境裡度過或長或短的生命。(註)(作者:旗美社區大學主任)

備註

註 韓少功,1997年,《馬橋詞典》。台北:時報文化。頁439。(圖/聯經出版公司提供)

原刊登於2014年6月129期《綠主張》月刊。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