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裡的環境課
2021-08-20・生活提案
文/陳婉娥.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南部辦公室主任 圖/陳婉娥提供、PIXABAY
從2020年起,主婦聯盟基金會南部辦公室推出「給孩子的環境教育」計畫,去年我們以環境垃圾為主題,帶孩子觀察生活中的垃圾與污染問題,今年則以「農田裡的環境課」為主題,以「農田裡的昆蟲課」、「水從哪裡來」、「蜜蜂消失了」三項單元,與孩子討論人類所處的環境發生什麼危機。
從農田了解生態平衡
在農田裡的環境課,我們透過農田來與孩子討論生態平衡的重要性。第一堂課從農田裡的昆蟲出發,從以自然農法耕種的農夫角度來思考農耕環境使用農藥、化肥對土壤的影響。我們帶孩子從泥土中找住在裡頭的昆蟲,農夫吳煥然拉出植物長長的根系,與我們討論昆蟲與植物根系深入土壤中,為土壤帶來空氣的重要性。我們問孩子,農夫為什麼要減少耕作面積,保留好像荒蕪的雜草園地?其實是要提供農田裡昆蟲、田鼠與青蛙等小動物們的休息地,因為有昆蟲、小動物,就會有老鷹來盤旋覓食。從農耕環境出發的自然平衡,是人類使用土地種植糧食,給予環境的回饋。
珍惜水源循環利用
農田很需要水灌溉。2020到2021年夏天,台灣遭逢嚴重的乾旱,水源不夠農田灌溉。農夫說,農田需要的灌溉水量看似很大,但灌溉水除了提供植物吸收水分外,其餘的水都會回到地底下成為地下水。這樣的水循環是很重要的,這一點是農業用水與民生、工業用水很大的不同。水很重要,但我們往往是缺水、沒水可用時,才會注意到水資源分配的問題。高雄在百年大旱中,透過水資源調節措施似乎避開了停水的壓力。那麼,高雄的水是從哪裡來呢?我們抱著這樣的疑問,與老師一起走訪高屏溪,帶孩子到高屏溪的上游看高雄的水是如何從屏東流到高雄。
四月,枯竭的高屏溪乾渴的狀態直接暴露在我們面前,怪手在河床進行除淤工程,等待雨水的來臨。高屏地區使用的水,是日治時期的現代化工程中,早先一步以伏流水作為取用灌溉用水的方式,從地下層取水,水的源頭則是從山區來的。雲、雨、山、樹木、地下水、河川、平原、海洋這樣的水循環,表面上看似屬於自然科學的知識,卻處處存在人為的痕跡。如果我們一昧的認為人類能讓自然為人所用,就很容易輕忽自然循環的重要性。
隨著雨季與颱風季來臨,似乎暫時緩解用水的燃眉之急,但老師提醒我們,未來氣候變遷,乾旱、洪水問題可能只會加劇交替出現。從水資源議題出發,需要大家深入思考的,是「人只能用乾淨的水」這個想法,遲早會導致水資源的搶奪戰。因此每一項產業用水都要極力思考水資源循環再利用的方法,民眾也要認知到珍惜水資源的重要性。
蜜蜂背後的生態危機
不能否認,人類的生活環境越富足,所面對的環境挑戰可能更嚴峻,因為這份富足是建立在自然資源的使用上,因此我們更需要謹慎地觀察人為的自然資源使用。而這項議題,我們從蜜蜂的觀察開始。蜜蜂是維繫生態很重要的關鍵,蜜蜂的「授粉」能力,可以確保糧食來源的穩定性。但從2003年開始,歐洲、美洲、亞洲等國家,都發現蜜蜂大量死亡的現象,關注這項議題的學者追查發現,蜜蜂在採集花粉過程中接觸到農藥,導致蜜蜂神經中毒,中毒的工蜂將有農藥沾黏的花粉帶入蜂巢,因而導致蜜蜂大量死亡。
蜜蜂中毒在台灣不是新鮮事,蜂農將蜂箱放在荔枝樹、龍眼樹下採集花蜜,經常需要巡視蜜蜂是否有受到農藥的影響。如果放置蜂箱的果樹周圍有噴灑農藥的情況,蜂農就需要立即移動蜂箱,避免蜜蜂中毒。
農夫用藥,是為了防治病蟲害,其中一部分也是因為消費市場喜歡漂亮的蔬果所致,有些病蟲害沒有防治用藥,更影響農夫的收入。減少使用農藥與化肥一直都是基金會推動的重點議題,我們希望從小小蜜蜂身上,能將這樣的觀點帶給孩子。但蜜蜂遭遇的問題不僅農藥,氣候變遷導致花期錯亂、重疊,蜜源植物減少等,都讓蜜蜂生態受到威脅,我們又能做什麼呢?
不論是農田、水資源、蜜蜂,我們圍繞著「平衡」這個觀點,製作三部教育短片,未來將配合主題教學手冊,推廣至全台各所小學。期待老師能將這樣的課題帶入教室與孩子一起討論,家長也能透過捐款將議題帶入家庭,一起種一顆環境關懷的種子到孩子心中。
(主圖圖說:蜜蜂授粉比率,占所有授粉昆蟲的80%以上,是極富經濟價值的昆蟲。(圖/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