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接棒, 交棒之前催生臺灣合作社運動

2019-08-01・合作聯合國

文/李修瑋

將合作社經營成幸福永續的企業,是社員的共同職責。經過四分之一世紀的努力,雖然使主婦聯盟合作社成為臺灣最具知名度與影響力的合作社,但尚未能證明它是個幸福、令人稱羡且嚮往的企業,與農友、生產者攜手、職員專業度及工作滿意度、社員滿意度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若不能比一般企業更好,又何必辛苦經營合作社?又如何向大眾推展合作社運動?

永遠記得,2008 年底那個晴暖的冬日,參與主婦聯盟合作社東海站成站籌備會中,偶然接過一本薄薄的小書《英國合作運動史》,當夜展讀之後,從此改變了 生命的軌跡,踏上了合作社運動的道路。這就是我,一個普通社員,在主婦聯盟合作社成長的起點。

從支持友善環境而加入共同購買的單純消費者,由於認識了合作社組織的精神,而投入以站所為中心的地區營運委員會,一路參與至今;2012 年時任社員代表 的我,又在偶然機會下承接籌劃「合作找幸福」系列講座,向大眾宣揚合作社本質與價值,過程中進一步深化自己對合作經濟的理解與實踐。

回顧自己參與主婦聯盟合作社的生命歷程,也恰與合作社發展脈動若合符節。25 年來主婦聯盟基金會、綠主張股份有限公司、主婦聯盟合作社接棒推動共同購買運動,正是從環境保護意識出發,擴展為對生活的全面省思,並以合作社為平臺,集眾人之力,企望創建一處現實中的桃花源,並把這樣的美好信念,向整個社會發散。所以共同購買不只是為社員尋找友善產品,背後還有更宏大的願景──以來自草根的合作力量,創造公義、健康、幸福、永續的社會。從共同購買到合作找幸福,這就是主婦聯盟合作社的發展脈絡。共同購買的本質不是團體購買,而是以共存關係超越貨幣經濟

臺灣消費合作社運動,源自於平凡主婦的不平凡自覺
所有的行動,都來自背後的信念,以及有 意志力和決心實踐的人們。共同購買運動 及思想論述,主要來自日本生活俱樂部生 活協同組合的啟發,以及國際合作社聯盟 的共同價值與原則。其中,生活俱樂部生 活協同組合的思考與經驗,尤其深遠影響著主婦聯盟合作社的發展方向。

1990年代,臺灣社會開始意識到環境汙染最終將影響到個人飲食安全,又苦於找不到對策時,1991年於香港召開第十三屆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大會上,瑞典、日本代表不約而同提到以合作社組織集結零星消費者,可以形成一股龐大購買力來扭轉時勢,建構更符合人性、可永續發展的社會。

生活俱樂部生活協同組合以合作社實踐共同購買,更以合作社作為「生活 工具」,透過共同購買培養自主生活者與勞動者,共同規劃地方社會藍圖,創造另一種生活的可能。有這樣的先驅者在前,不僅為發起共同購買提供完整思想論述,還有合作社運作經驗可參考,前輩們選擇以共同購買解決環境與食品安全問題,而以合作社為組織運作型態,也就自然而然了。

當初對於合作社組織運作相對陌生,究竟是以公司型態更能凝聚共識、堅守理念,還是組織合作社更能擴大參與、集結消費力?在初期討論中,出現令人難以抉擇的課題,期間也嘗試以台北縣理貨勞動合作社負責理貨配送;以台北縣潭墘社區合作社推動共同購買;以生活者有限公司、綠主張股份有限公司、綠色小舖等推動共同購買運動。然而始終不能忘情於生活俱樂部生活協同組合的消費合作社組 織型態,最終還是在 2001 年成立全國性的主婦聯盟合作社。

一個組織成長的過程,正是一個不斷抉擇的過程,摸索前行中的挫折與混沌,都需要堅信的人才得以撐持,這是一長串令人難忘的名字,翁秀綾、翁美川、陳來紅、林碧霞、謝麗芬、 黃利利等人,他們付出的心力血汗, 成就了今日的主婦聯盟合作社。

以人為本的組織型態,以草根力量扭轉世紀難題

合作社組織的特質是什麼?25年共同購買 運動、17年消費合作社歷程,實踐了什麼? 合作社源起於歐洲企業型態,有其自成體系的價值與原則,不以營利為目的,強調社員自助互助、合作共享與社會關懷,屬於草根性組織。然而臺灣社會對合作社 認識尚淺,又多由政府政策性輔導成立,與合作社由下而上自主籌組的精神相違背,所以多年來並未發揮真正的價值與影響。

因此,當主婦聯盟合作社一代代經營者,企圖建立符合合作社精神的組織時,無異於建立一個新型生態系統,也必然付出創新企業所必經的嘗試與實驗的代價。這段摸索過程,每一步都彌足珍貴,但每一步也少不了挫折,這就是合作社營運一路仆跌難行的主要原因。相較於以資本為重的商業組織,合作社把人放在發展核心,所以在經濟目標之外,特別標舉社會目標,也就是在組織營運中,不是以出資金多者為重,而是以貢獻度大者為重;不是只求營運數字的成長,也要著力於提升社員的社會與文化生活,甚至帶動整體社會的向上發展。

了解合作社的雙重目標,就可以理解其結餘分配、決策權及發展方向上的特殊性。前者表現在限制股息與結餘分配, 股金只受取有限的報酬,而把剩下的結餘,依照社員利用額比例分配,讓價值還給創造價值的人;與合作社交易往來越多,就能受取更多的結餘攤還。而社員幹部的選舉,以一人一票為原則,不因股金多寡而異,更是與商業組織重視大股東的做法大異其趣,願意投入合作社營運,為合作社盡心盡力的人,才能獲得社員的肯定。

後者則表現於不僅持續發展共同購買,也在站所設立教室或以社員所在社區為 場域,由社員舉辦共享共學活動、社員與職員自主開辦許多社團活動及各式講座,以滿足社員的身心靈需求。2014 年起並與亞細亞姐妹會共同發起糧食、能源、照顧(FEC)自給圈的討論與行動,與當代社會問題相呼應,期望透過合作社為平臺,一起思考、行動,以草根力量協助解決這些世紀難題。

為何合作?如同生命為何成長,而傳承希望

主婦聯盟合作社成立之後,在缺乏參照對象的情況下,什麼樣的運作方式,才算符合合作社價值與原則?從創社以來即論辯不休,在共同理念的支撐下,一代代接棒者從未放棄實踐合作社精神, 終於在精實的摸索中,逐漸成長為臺灣 最具代表性的合作社。

2012 年聯合國訂定為國際合作社年,內政部想藉民間力量向外推廣合作教育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主婦聯盟合作社。這就是「合作找幸福」系列講座的開端,從此每年舉辦至今,內容從初期介紹主婦聯盟合作社、中華民國儲蓄互助協會兩大合作社界代表社團,逐漸關注其他獨具特色的國內外合作社,多年來不僅帶動各地社員及民眾對合作社思想的理解,也直接或間接促成許多合作社成立,例如有限責任台灣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台中市草生儲蓄互助社、花蓮縣東華校園儲蓄互助社、有限責任台灣綠主張綠電生產合作社、有限責任新竹市厚食聚落農食合作社、有限責任臺中市友善住宅公用合作社等等。

由於這系列講座,主婦聯盟合作社幹部開始從自身營運中抬眼,關心整體合作社界現況與發展,一方面持續強化自身合作社體質;一方面將合作社經驗向外輸出;更有意識地承擔起臺灣合作社運動領頭羊的角色與責任。而受過合作社精神洗禮的社員與職員,更是勇敢的實踐家,在籌組各式合作社的行動中擔負重任,成為臺灣合作社運動的先鋒者!

將合作社經營成幸福永續的企業,是社員的共同職責。經過四分之一世紀的努力,雖然使主婦聯盟合作社成為臺灣最具知名度與影響力的合作社,但尚未能證明它是個幸福、令人稱羡且嚮往的企業,與農友、生產者攜手、職員專業度及工作滿意度、社員滿意度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若不能比一般企業更好,又何必辛苦經營合作社?又如何向大眾推展合作社運動?

許多社員認同合作社公益形象而加入, 對合作社的期待,除了買到安心生活必 需品,參與共同購買的同時,也實踐促進友善環境及支持臺灣農業的發展;理性多於感性的社員,更期盼合作社企業經營能力有所提升,產品品質、價格及服務體現專業性,實現農友與生產者、 職員、社員三方共好,如此對整體社會的貢獻及影響力也會擴大,透過良好營運才能為社會帶來更多正面改變。

合作社以社員為骨幹,社務發展是重中之重,如何提升社員對合作社的參與度,一直是合作社日常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環,但隨著社員人數增加,直接溝通不易,因此主婦聯盟合作社制度上除了法定社員代表、理監事選舉外,又竭力推動地區營運,希望加強社員與合作社的連結,但效果仍相當有限,付出的人力及時間成本也極其高昂。

所幸科技發展一日千里,透過更多方便的媒體平臺,可以便捷地清楚社員需求 與反應。2018年7月進行首次社員滿意度調查,提供更確實清晰的社員心聲,社員代表的發言、職員的工作計畫將更有所本,合作社營運也能更切合社員需求,現在因過度參與而感到疲累不堪的選任社員,也能更有餘裕地扮演好代表社員意見的角色。使參與合作社的每一分子,都感受到幸福,這就是下一個25年努力的目標。懷抱著越挫越勇的希望,繼續向遠方前行,相信下一站,我們會與幸福相遇。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