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美雲/共同購買第一位職員 跳脫目的而成為一座合作橋梁
2019-08-01・橋梁_共同購買25 週年出版計畫
文/黃淥 攝影/甘岱民
在合作社裡,人與人之間的合作要非常緊密,這樣才能走得長遠。目前社員非常霈要產品知識,必須透過非常強力的社員教育,讓社員認識農友的故事丶產品特性丶合作社為何支持,這些想法若沒有傳遞給社員,便只能依靠產品外表和價錢來買東西。而不會思考,我是否有這個義務來支持農友。
內心話
在合作社裡,人與人之間的合作要非常緊密,這樣才能走得長遠。目前社員非常霈要產品知識,必須透過非常強力的社員教育,讓社員認識農友的故事丶產品特性丶合作社為何支持,這些想法若沒有傳遞給社員,便只能依靠產品外表和價錢來買東西。而不會思考,我是否有這個義務來支持農友。
農村驪歌不斷,卻帶著種子來到城市
「每天早上我會先來看看水果的狀況,像是看看自己的孩子。」約莫上午8點40分,主婦聯盟合作社總社物流部北倉滿是當天配送的新鮮蔬果,蔡美雲用手掂掂水果、確認進貨規格及品質,若有新農友初次進貨,則須特別確認是否符合進貨條件。接著,確認各站所庫存量、班個配訂單量,然後就要準備向農友下單了。
蔡美雲來自澎湖縣馬公市郊區農村,在家中7 個孩子中排行第5,農閒時父親也會受僱漁船出海捕魚。澎湖縣乾旱少雨,他回憶那時主要種植地瓜、高粱、花生,還有一些自家吃的蔬菜。童年生活與大自然緊密連結,假日幫忙農事,暑假早上去放牛,趁著牛在吃草,一群小孩就在牛旁邊玩了起來。當時家中燃料來自隨處撿拾的牛糞、樹枝,田間肥料來自家中豬圈或牛舍墊料;畜舍多半鋪 上一層高粱稈或花生殼,再覆以砂土吸附排泄物,讓豬、牛方便活動,過一陣子更換墊料時,這些剷除的舊墊料就是最好的肥料。在自然環境中成長的童年,讓他對土地有著深厚情感,更為理解農業的艱辛。
高中畢業之後,父親覺得澎湖縣缺乏就業機會,希望子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蔡美雲回憶,準備出發之前,母親感傷地說:「你爸爸就是這樣,每個小孩長大後,就要把你們從農村趕出去!」他聽了很想哭,卻怎麼也想不到,他將投身於一場與食農教育緊緊相關、連結臺灣農村的共同購買運動。
來臺灣後,蔡美雲的工作足跡遍布臺灣各地,工作多半來自同鄉介紹,有時候同鄉一夥人一起應 徵錄取新工作,就同住宿舍。最初的工作是在臺北縣樹林市,同村大哥開設成衣印花廠,請他協助行政工作,負責聯絡染整廠商、計算布批重量。 當時成衣廠工人多是按件計酬,他得計算每個工人車縫件數、計算工資,成品也要經過他驗收把關,那正是他的第一份驗收工作。之後,也曾擔任紡織廠品管員、加工出口區作業員。然而長年歷練不同產業領域,成為他擔任主婦聯盟合作社第一位專職人員時,得以儘速應對包山包海工作內容的重要資歷,投入至今已25 年。
結緣始於尊重自然,延續於對生活的共同願景
蔡美雲與主婦聯盟合作社的緣分,始於台北縣潭墘社區合作社。這也是主婦聯盟基金會在摸索社區型組織時,設立的第一個合作社。約莫1993年底,他在附近美術燈具工廠上班,通勤途中看到海報,發現其販售一些環境保護產品,比如茶籽粉、綜合核果、五穀雜糧等,就興起了前往看看、購買產品的興趣。
從擔任志工開始,也在此上課、學習,過了一段時間,認識了台北縣潭墘社區合作社共同創辦人陳來紅。某日陳來紅提出邀請:「我們現在成立共同購買,需要一位專職人員,你要不要來?」蔡 美雲剛好辭掉工作,也喜歡合作社理念,便接下了這份工作並堅持至今。他回憶:「合作社滿符合我的個性,因為從小在鄉下地方長大,共同購買這種尊重自然、惜物愛物的生活,很吻合我的生活方式。」
共同購買最初成員來自主婦聯盟基金會志工,他們也參與轄下委員會,難以再負荷共同購買的繁重工作,而蔡美雲身為共同購買運動期盼已久第一個、也是當時唯一的專職人員,將送貨、理貨、包裝、記帳等一手包辦,其他成員則輪流安排時段來辦公室協助產品分裝等工作。隨同採訪的現任第六屆主婦聯盟合作社理事黃淑德補充:「共同購買運動既然是做食物的團體,就應該吃自己覺得放心的食物,他們很早就開始自炊員工午餐。」因此蔡美雲的工作也包括輪流料理午餐,有人煮飯、有人收拾,分工合作就像自家人一般,溝通也直來直往。蔡美雲回憶:「其他人可能會覺得我們講話太直接,像刀在切菜,但我們希望的相處方式就是這樣。」當時共同購買夥伴多是女性,他認為女性不輸男性,反而彈性比較大,比如對人的理解、對瑣碎事情也比較有耐心。
甚至,搬重物、騎摩托車送貨對蔡美雲而言都不成問題。有次獨自送貨,用布袋裝了滿滿一袋,接貨的人一看,就趕快來幫忙搬,問說:「啊!怎麼是女生 在送貨!你們是都沒有男生嗎?」他則回應:「對啊,因為大家都很忙啊。」還記得進入共同購買工作之初,辦公室還沒有電腦,所有出貨單都得自己手寫,尤其年節時期訂單量更多,他只能徹夜填寫出貨單,其他工作夥伴則在旁邊分裝食物、撿貨,大家協力直到三更半夜,卻忙碌得很齊心。
黃淑德說明,因為環境保護考量,共同購買最早沒有使用使塑膠袋,所有的糙米、雜糧、綜合核果等,都是由工作人員分裝在白色桶子裡,因此分裝工作量相當大。另一方面,儘管提醒會員將白色桶子清洗後送回辦公室回收再利用,難免有些送回來的桶子沒有洗乾淨,因此大家常常在洗桶子,冬季時也照樣清洗、整理。他坦言,主婦聯盟基金會早期成員,可說是由一群中產階級女性組成,工作時並沒有尊卑之分,既然想要嘗試共同購買,必須共同參與排班、分裝。雖然勞動量大,瑣碎而繁重,但大家都期待以自己的理解與行動,創造出可以放心的生活。
「在這個團體中,真的沒有階級落差, 是非常自在的,像是自家人一樣。」蔡美雲表示,自己來自鄉下,學歷沒有這麼高,一開始會有點自卑感,接觸這些高學歷的工作夥伴時,其實有點不知所 措,但工作夥伴們早已放下身段,像是大家庭般分工合作,「他們把一些工作很放心地交給我,就覺得在這裡至少我還有用,有什麼工作可以做、就會盡量去做,可以多學習一些知識,慢慢變得很有自信。」工作過程中時常保持學習食農相關知識,越是理解,也越加強了待在合作社的志向,認同感也越來越強。每當食品安全問題發生時,他就會很慶幸:還好有合作社的存在。
合作社職員的資深祕訣: 理解合作社的使命
隨著共同購買新增蔬菜,蔡美雲負責硝酸鹽含量及農藥殘留容許量檢測,同時也負責蔬果採購及對帳。2008年開始,專門負責主婦聯盟合作社水果採購。身為水果採購專員,必須熟知一年四季各種水果產季、產地、採收、採後處理、貯運方式、市場行情,以便在正確的時間談妥價格,訂購合適的數量,及時供應給組織部各站所。
黃淑德補充,農友是定著在土地上的人,許多水果是一年一收,全年收入都仰賴採購專員的理解與判斷。農產品這類一級農業生產產品,若沒有經過乾燥、醃漬,它就還是活的、還在呼吸, 會因氣溫、濕度影響品質,必須讓消費者認識農友在不同季節面臨不同的生產條件及應變挑戰,主婦聯盟合作社應扮演產地與餐桌之間,相互溝通理解的橋梁。因此,採購專員必須敏銳於節氣轉變、社員需求,彈性調整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蔡美雲在20餘年經驗的累積之下,為農友與社員之間建立起堅固的 信任與連結關係。
相對於其他通路,蔡美雲最肯定主婦聯 盟合作社的面向,就是農產品自主管理。水果進倉之前,必須通過檢驗才能進倉,「沒有這一關的話,我覺得對於社員是不公平的。」採購專員對於進倉流程的堅持,才能讓社員可以享有安全的水果。另一方面,檢驗結果也牽涉到農產品價格、社員接受度。若健康級農產品檢驗出農藥殘留而必須降級,仍然得盡可能地與農友溝通、達成共識。相對地,如果安全級農產品檢驗結果達健康級標準,也會鼓勵農友:「你的水果進步成健康級耶,我們會一斤加多少錢給你!」蔡美雲認為,與農友相處,彼此之間有誠信,他們就不會有所刁難。把關品質之餘,也應要考量農友的狀態,設身處地了解他們面對的困難,若因為農場缺乏人力、延後採收時間,品質有點不盡如人意,溝通時的語氣、討論方式就不可太過苛刻,應該與農友共同面對困難。這個分寸的拿捏,也是身為採購專員的關鍵專業,透過互助及理解才能長久維繫合作關係。
植物的生長,是沒有假日的,每天都有可能出現 突發狀況,因此蔡美雲假日還是會接到農友的電話,幫忙處理緊急問題,否則農產品若沒有及時進貨,可能隔天就會變質腐爛。長年與農友密切來往的經驗中,蔡美雲認為主婦聯盟合作社的農友非常直接且單純,他不須偽裝自己,也不須刻意客套些什麼。事實上,與這些農友的互動,正是他在職場上最快樂的事。雖然他在工作上強調公私分明,絕對不以個人身分接受農友贈禮或邀約,但是與農友建立信任、成為好朋友後,每天都會收到許多農友透過 LINE 傳來長輩圖問候。 近年他的身體出了一點狀況,甚至有農友依據他每日有沒有閱讀 LINE 訊息,來確認他是否平安健康。總結參與共同購買至今的工作經驗,他認為:「我可以進來主婦聯盟合作社工作,是非常幸運的,碰到對的人,也碰到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