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本經驗,看過去到未來的輻射食品安全

2014-12-09・反核運動

文/林雅惠 圖/主婦聯盟基金會秘書處

後排左三為槌田博、左四為中地重晴、左五為河野益近。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自二○一二年起,開始關注台灣輻射食品標準修法、舉行記者會及公聽會、教育宣導等方法,提醒大眾及早認知核污染食品對人體潛在的健康問題。因此二○一四年十一月十日,主婦聯盟基金會於台灣師範大學國際會議中心舉辦「台日食品中輻射量測技術與現況交流會」,邀請日本的「削減有害化學物質網絡」(Toxic Watch Network,簡稱T-Watch)中地重晴理事長、生活俱樂部連合會品質管理部槌田博部長,以及長期參與車諾比核災調查的河野益近教授,來台灣進行交流與實例分享;其中生活俱樂部與T-Watch是日本進行食品中輻射含量檢測的兩大民間單位。期盼透過寶貴的分享與交流,強化台灣公私領域未來對「食品中輻射安全」之把關,並有助於國人對於食品中輻射相關知識的提升。

核災三年半後的日本現況

長期研究大規模環境污染議題的中地重晴指出,311福島核災後,日本官方並未照預定時程進行有關排水、土壤除污的工作,且海洋污染與廢爐等問題也尚未有適合的解決方案。由於銫134半衰期為兩年,現在污染狀況已減少許多,但半衰期長達三十年的銫137,在未來一百年都須持續監測。槌田博表示,日本政府訂定市民在緊急情況下,每年每人可容許的輻射被曝標準從1毫西弗增加至20毫西弗;雖然很多地方無法除污至一毫西弗之下,但政府卻鼓勵民眾繼續安心食用相關食品,不用擔心輻射的問題。而且因為政府並未公開太多量測結果,所以這種說法在民間難以得到支持。

另外,河野益近更發現南相馬的土壤在二○一四年九月仍可檢測出1,620貝克的銫含量;主婦聯盟基金會指出,同年六月在福島北部的下水道也出現了1,017貝克的碘131,而且東京與神奈川也出現核污染量持續升高的現象。土壤和水的檢測結果顯示了311大地震即便過了三年半,福島核電廠的外洩反應仍在持續,污染的狀況並未隨時間而消失,這些都是日本食品的潛在威脅。加上人工核種銫與鈽的半衰期極長,在在顯示人們已進入與輻射長期共存的時代。

從三位日本專家的報告中可了解,輻射污染對於日本農業的衝擊均難以回復。目前已知污染嚴重的作物包括茶(靜岡、所澤、神奈川)、菇類(遠超過國家標準)、牛奶、葉菜類、穀類與養生作物(山草、竹筍、栗子、蓮藕)。因雨水和雪會讓輻射塵降落在土地上,污染泥土、牧草,其中又以福島、宮城、櫪木的稻草與牛肉污染最高。在秋田與櫪木的土壤腐植層也測出高濃度的銫,現在日本有十七個都縣禁止使用植物與牛糞堆肥,並在福島核災五個月後設立肥料與飼料的輻射標準。另外,中地重晴認為日本主要盛產的稻米也應有更嚴謹的檢測。

民間自主檢測,啟動

輻射監測是一場長期抗戰,所以T-Watch的輻射食品檢測行動,就是主動提供檢測儀器給缺少資源的居民,讓他們能對可能被污染的土壤與食物進行樣本分析。在東日本,已出現一百個由他們支持的公民自主檢測據點。除此以外,他們自設的輻射檢測實驗室也接受外界送驗土壤或食物,同時更長期投入建置「輻射污染源排放與移動登錄查詢系統」(PRTR),希望讓更多民眾隨時掌握輻射污染的狀況。

生活俱樂部每週販售約六百項食品,考量民眾若攝入多種低量輻射食品可能就會超出一般人可容許的安全標準,所以面對輻射食品檢測自訂較日本國家標準值更嚴格的標準,作為可否供應的基準。若食品的輻射含量超標,便立即停止供應、回收、通知生產者。他們認為要讓每個人都能夠了解輻射污染的狀況、自行判斷是否要購買輻射食品。所以生活俱樂部也成立一網站提供查詢各項輻射食品檢測的資訊和報告。另外,他們也成立生產者支援基金,以補償生產者因無法達到他們嚴格標準所受的損失。

T-watch與生活俱樂部在車諾比核災發生五年內,皆自行建立自主量測輻射食品的機制,因此在福島核災後,便能立即檢測輻射食品,省卻長時間的籌備與訓練作業,讓民眾避免攝入大量如半衰期短的碘131等高輻射含量食物。

鑑於日本,反觀台灣

日本三位專家皆強調,核災發生後第一時間,避免食用輻射食物相當重要,所以必須事前籌備並做好預防措施。但是台灣政府會後對民眾的提問卻以「緊急應變是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負責」、「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雖有訂定沿岸輻射應變措施,但邊境漁產歸衛生福利部管」、「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表示核災若發生,銷毀方式則依照原子能委員會指示辦理」等答覆,在在顯示各部門的管理權責缺乏統整,對於面對輻射食品的對策沒有共識。而且因為目前世界仍無有效的方式可以處理不斷增加的輻射食品,若不廢核的話,我們終須面對這一大難題。

輻射污染並不會依照同心圓的方式擴散,污染的區域隨著各種外因而分佈不均,但被曝與攝食卻是每天都在進行,即便進口食品符合日本現行的安全標準值,公民仍有權利知道受到污染的地區與食物種類,就像主婦聯盟基金會不斷訴求「人有免於吃輻射食品的自由」,我們有選擇權,是否要將輻射食品吃下肚。目前全世界尚未有一套可以計算每天每人總被曝量的機制,因此最好的防護措施就是減少體外與體內被曝的機會。

福島核災已讓鄰近災區的孩子罹患甲狀腺癌的比率增加三十倍,且國際已有充分的科學證據顯示,低量輻射也會造成健康上的危害(註),因此主婦聯盟基金會不斷要求政府應謹慎評估輻射對於人體的危害風險、制定嚴格的管制規範、提高抽驗率與公開詳細檢測資訊。我們相信源頭管理才是有效的把關之道。故可能遭受核污染的食品應立即在產地及海關邊境攔截,不能等到進口或流入市面後才亡羊補牢,輻射食品的議題從來就不只是少數人的事,食的安心是我們一路走來的目標,也是我們守護孩子最衷心的期盼。(作者: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秘書)

M-201412-135-p2402-400

奧地利監測被曝百分比示意圖:此圖由距離車諾比1千公里的內陸國家奧地利進行監測製成,經統計顯示出因車諾比核災散播出的輻射物質,所造成各種被曝來源對於人體的影響程度,5%透過呼吸,82%來自食物,另外15%則來自輻射污染的土地。總合的誤差是由於各百分比乃採小數點以下四捨五入計之,因而超出100%。(資料來源:《餐桌上的放射能》,日文原書名為《食卓にあがった放射能》)

備註

林雅惠(2014)。〈在食品中輻射安全容許標準值下,就是安全?〉。http://www.huf.org.tw/essay/content/2787。

原刊登於 2014年12月135期《綠主張》月刊。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