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反核到節電:合作社的能源轉型之路

2018-08-01・能源議題

文/黃榆晴

極端氣候下, 越來越酷熱的夏季,用電量也頻創新高。在「開冷氣會增加溫室效應與用電」與「忍耐炎熱卻降低生活品質」之間權衡,是所有具備環保意識的社員會面臨的兩難處境。大家已經耳熟能詳的「節能減碳」,是否已經在生活中真正落實了呢?如果說廢核是我們不變的主張與終極目標,在達到之前,「節能」是每個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設法達成,也是一份為實現夢想而付出努力的責任。

從二十多年前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的媽媽們在街頭喊出「我要孩子,不要核子」口號開始,經歷二○一一年日本三一一福島核災後,更加深社會對核電安全的疑慮,一旦發生核災,食物是人體受到輻射汙染最主要的途徑,對於生產者來說,土地受到汙染更是巨大且難以復原的衝擊。然而在電力需求不減、再生能源尚未全面發展成熟的狀態下,日本重啟核電、各國的能源政策反覆搖擺、對核電依賴程度難以降低;以及在台灣,存在著電價不合理地過低、政府的能源轉型配套措施尚未明朗、公民參與機制規劃不足等問題。儘管限制困難重重,在堅定反核的信念下,許多對於節能與能源轉型的思考和行動,已經在社內展開。

能源轉型,從「節能」開始

韓國首爾市二○一四年,號召全市共同投入節電,節電量達到「省下一座核電廠」(One Less Nuclear Power Plant, OLNPP)的發電量;德國先從節電、提升能源效率開始「節流」, 再透過公民發電「開源」而達到能源自主。從各方的經驗,可以印證「節電就是最好的發電」。自二○一六年後,新成站所統一改採低耗能的LED燈具、DC直流電扇;社員集資興建的南倉,將配置太陽能光電板、雨水回收系統,部分圍牆使用廢土製磚等,都具體實踐節能、使用再生能源與減廢的主張,也將成為節能教育的示範空間;二○一六年十月,在合作社公益金支持下,「台灣綠主張綠電生產合作社」創立,為「拒絕核電、共購綠電」踏出重要的一步;二○一八年,社員自主發起「節電撲滿」計畫,號召大家一起存下每一度被浪費的電,截至七月三十日已有超過六百人參與、節電量累積超過四萬九千度,提升社員節電的意識。

從推動反核到發起節電行動,再到生產綠電、尋找能源轉型的可行路徑,合作社與社員一步一步踏實行動。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為了實現非核家園的願景,就讓我們從最直接、最生活化的節約能源做起!

重要里程碑
▲每年合作社都參與反核大遊行,宣示朝向廢核的決心。圖為2017年廢核遊行。(攝影/忘忘)
▲近年新成站及改建站所都已採用LED燈具,以及耗電僅為傳統風扇1/3 的DC直流電扇。(圖片提供/庶務課)
▲2016年10月,社員參與台灣綠主張綠電生產合作社創立。(攝影/潘嘉慧)
▲2018年3月8日「節電撲滿」記者會,邀請全民參與,落實節能減碳新生活!(攝影/林如茵)
▲興建中的南倉屋頂由大面積的太陽能板及絲瓜棚架組成。(圖片來源/南倉設計成果報告書)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