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食安跨足能源 社間合作建構綠能生活

2021-06-05・生活提案

文/蘇怡和・北南分社社員 攝影/阿春

在綠主張綠電合作社(下稱綠電合作社)擔任業務的陳翠華(小咖)對台灣未來發展再生能源有很高的期待,她說:「我希望未來能源模式朝向公民電廠的概念進行,所有公民都可以參與。」

「我看到的是政策面,台灣的電價和水費便宜到讓使用者不懂珍惜。」在綠電合作社負責社員事務、活動執行與出納的黃麗美有不同見解。

小咖與麗美同時身兼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下稱主婦聯盟合作社)的社員幹部與綠電合作社的工作人員,她們從食安與社區議題出發到關注環境能源議題,並倡議落實在個人行動中。對她們而言,人類不能缺乏食物、食物離不開環境,萬物都與環境環環相扣,既然離不開就要友善地使用,如同社員透過每日採買行動影響消費市場,產生支持友善供給的力量。

過去開門七件事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現在濃縮成開門一件事⸻確認手機電夠嗎?對此小咖問說:「現代人,請你告訴我,誰能不用電?誰能置身事外?」無論是食安或能源,都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以合作社的共同購買行動,給予社員直接參與建構生活模式的機會,更是具有共通性。

 

在既有合法建築屋頂上建置太陽能板,讓用電與發電成為每位公民的日常風景。(攝影/王維笑、綠電合作社提供)

從合作社開啟對能源的關注

小咖和麗美分別是北南分社雙和站前任與現任地區營運主委,因合作社的活動而接觸能源議題,包含站所擺放的水資源文宣、參與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培訓課程、加入合作社能源小組、參加工研院綠能所陽光講師培訓計畫等,都潛移默化地對她們產生影響。麗美多年前曾帶著輻射偵測機至全台各地,將偵測數據提供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作為台灣輻射地圖資料。她不僅踏足雪隧、東北角、核電廠周邊,甚至連孩子參加學校登山活動,都請他們揹著機器登上奇萊山南峰測量。

兩人加入地區營運委員會後對環境著墨更深,常赴各地參加產地之旅、拜訪合作社生產者、學習友善種植的知識,即便假日時間全部排滿也樂在其中。因此全台第一個綠電合作社成立,尋找認同再生能源理念的夥伴時,兩人就第一時間入社了;甚至綠電合作社首座太陽能板案場「天空一號」,便是由麗美促成弟弟在苗栗頭份的住家屋頂建置。

綠電合作社有80%工作人員來自主婦聯盟合作社,外界初次接觸團隊時常感意外,沒想到搞能源的居然是群女將。對此小咖表示,「我們是秉持著合作社精神摸石子過河」。她更解釋合作社共同參與、討論的性質,讓她們在工作上有好好學習的時間與機會;包含案場會勘、與屋主洽談、行政作業等都是大家一起過關斬將,以墾荒的心態摸索向前行。小咖玩笑地說,倘若換到一般追求效率的企業,肯定是「謝謝再聯絡」。

 

天空1 號,水塔與太陽能板共融。(綠電合作社提供)

社間合作促成「太陽能豆腐」

樂於給夥伴成長空間的綠電合作社和主婦聯盟合作社的社間合作頻繁,像主婦聯盟委託綠電舉辦能源教育課程、促成主婦聯盟豆製品生產者「名豐」著手將其原本種有菜園的綠屋頂,增加太陽能板發電成為「天空10號」。案場目前正在建置中,完成後生產者、社員與環境皆受益,往後社員利用「太陽能豆腐」亦是間接支持環境友善,而兩個合作社也持續共同成長。

許多社員因此逐步接觸再生能源議題並採取行動,對此小咖接著表示「你知道嗎?自家蓋太陽能板是完全不同的感受。」一般人烈日當頭只會想到「吼,好熱啊,冷氣開強一點!」但若是自家頂樓建置太陽能板,日頭炎炎時會因能蓄積更多電量感到開心,屋頂的太陽能板在外能幫忙賺錢,在內能節電省錢,同時又可減緩屋頂受熱或下雨的耗損,一舉三得。

兩位綠電女將邀請公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什麼都沒有的就出屋頂,或邀請朋友認識友善電力、開發更多案場。當案場成熟後,每年結餘可分配給與社員們相關的公眾事務,而非如過往把取得電力的權利交給少數寡占的系統商。麗美表示,若身為公民的你我能一起參與綠電行動,未來世代就可減少呼吸燃煤廢氣,並創造不依賴核電的生活與生命選擇。能源永續循環是全民受益之事,而達到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中「SDG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讓人人獲得可負擔、可靠、永續的環保能源,更是她們努力的方向。

 

綠主張綠電合作社屋頂發電場小檔案
目前屋頂發電場數:共7個,有4個位於大台北地區
2020年總發電量:約63萬度電以上,可供應約178個家庭全年用電
社員人數:262 人(含法人社員6 位)


(首圖圖說:黃麗美(左)和陳翠華(右)在台北市的案場長老教會屋頂,上方是天空7號太陽能板。)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