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椪柑臉上長了黑斑,像一顆顆小星星,雖然不漂亮,還是一樣好吃喔。」這是格外農品的果醬包裝上的介紹,寫出了企圖翻轉外界對格外品刻板認知的心意。成立於2015年的格外農品,一路走來,感受到消費者對「格外品」的印象不斷改變,如今,大眾對「格外品」一詞早已不陌生。
2024-03-12 生活提案 食農教育
來自各地的社區工作者、自學團體,以及宜蘭在地農友、生態廚師、地方創生團隊一同匯聚宜蘭員山,參與此次由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與主婦聯盟基金會合作的社區「風味輪」與「食農曆」繪製課程,期待以實際行動為在地物產找到出路,讓銷售與消費可以有共同語彙,讓飲食文化成為地方創生的媒介,進而永續在地。
2023-11-14 產品故事 食農教育
以往台灣吃到的牛肉大多是進口而來,在柏吟與父親的努力下,從自家牧場培育出本土安格斯牛。社員在家,就可以吃到高級牛肉!
2023-11-14 親子食育 食農教育
北歐教育一向被世界讚許,對於飲食又有哪些獨到見解呢?月刊邀請長年移居芬蘭的作家凃翠珊,分享她第一手的觀察與體驗,原來北歐芬蘭都這樣做飲食教育!
2023-11-14 生活提案 食農教育
你我或許都聽過「食農教育」這四個字,但食農教育到底要怎麼做,來聽聽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兼副主任陳玠廷博士的看法。
2023-11-07 產品故事 食農教育
如果你吃鴨肉,一定聽過櫻桃鴨和紅面番鴨,但是,你知道全台最大宗的養殖肉鴨其實是土番鴨嗎?
2023-10-17 合作聯合國 生活提案 食農教育
從關懷全國學校午餐議題出發的「大享食育協會」, 多年來關注文化體質相近、同處東亞的日韓校園午餐與永續飲食議題。「校園午餐反映的不只是吃飽的問題,還具體而微地回應營養、國產食材的支持、營養師等工作人員的勞動權益。我們希望從校園午餐切入,來談整個系統發生的問題,然後做一些促進。」大享常務理事陳芬瑜說。
2023-06-13 生活提案 食農教育
食農教育行之已久,不過日本於2005年通過食育基本法之後,國內相關學者才逐漸進行各層面的討論,民間團體從2014年開始推動,立法院終於在2022年四月19日三讀通過《食農教育法》,由總統在五月四日公布施行。《食農教育法》目標之一在於農業及環境之永續發展,這意味著兩者都有困境,難以永續經營。那麼,危機從何而來?
永續是態度,也是生活的部分。月刊邀訪資深主婦、也是阿德勒取向親師諮詢師暨親子生活教練——口羊太太( 張瑋玲),分享如何在親子間傳遞飲食與環保信念,打造正能量生活。
2023-03-14 社內大小事 生活提案 親子食育 食農教育
在南臺灣有一群熱情的主婦聯盟合作社社員,她們貢獻各自所長、資源共享,孕育出最接地氣的食農暨環境教育推廣小組「食光機」,月刊邀請成員之一高慧蓓,分享自己與團隊如何讓食農教育走進生活。
購物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