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孩子上街頭

2014-04-07・台灣的麥田守護者

文/楊佳羚 圖/傅志男

▲歌手林生祥與女兒共同站在舞台上歌唱,為廢核基金募款小天使打廣告。

二○一三年的高雄廢核遊行中,由一群孩子手持「非核家園.世代正義」的標語,走在七萬人隊伍的前面。二○一四年的全台廢核遊行,我們也看到許多孩子走上街頭的身影。也許你會問,為什麼要帶著孩子走上街頭?

不同視野,不同世界

從小就是「好學生」的我,可以把早已成為歷史的中國卅六省地圖在一張白紙上畫出來、知道如何沿著鐵路把白雲鄂博鐵礦運到大連海港,然而卻不知道雲林和嘉義的位置哪個在北。因此,高中時代雖然正值台灣社會運動風起雲湧之時,我卻完全不曉得社會上發生了什麼事,只覺得為什麼台北車站一天到晚都有人在示威抗議、為什麼博愛特區總在封鎖,我總要走好遠的路才能搭上回家的公車。

在青澀年少時期等待愛情來臨的我,應該沒想過自己後來竟成為上街遊行、示威抗議的人,並且還以參與社會運動為終生職志吧。當初的轉變始於那個「覺得有些什麼東西不對勁」的想法:「為什麼在臺灣師範大學的課堂裡,男老師總是只對著男學生說話、期許他們考高考、成為教育部長,卻把眾多女學生當空氣?」在這過程中,我從台灣大學的女性主義課堂得到養分,試圖和幾個同樣自覺格格不入的朋友們相濡以沫、找尋困頓的出口。我們認為這些不只是限於個人層次的問題,而是需要行動來改變整個社會結構,於是找到了繼續在教育界工作的力量。

然而,正因為不是「天生反骨」,讓我更能明白,為什麼許多人會害怕走上街頭;正因為有這段轉變的過程,也可以讓更多人知道,從「不知道那群人在抗議什麼」到「帶著孩子上街頭」,這樣的巨大轉變是可能的。

這是絕對關乎孩子的事

也許你會擔心,「上街頭的會不會是暴民?」「不要帶孩子去街上吵吵鬧鬧啦!還妨礙交通!」「政治是大人的事,幹嘛讓孩子那麼早就受到汙染?」

如果這些是你的擔心,是否來自媒體上對示威群眾不公允的報導,讓你以為抗議的民眾都是暴民?如果你跟以前的我一樣,認為遊行讓你得繞路或造成不便,不妨想想,是什麼樣的政府或錯誤政策,讓人民必須上街甚或得臥軌來表達訴求?如果弱勢的人民互相怨恨,是否更讓當權者得以成功逃避責任?如果政治只是大人的事,為什麼孩子將來要承擔大人們的錯誤決定?如果這些政策關乎孩子的未來,為什麼他們沒有權利發出自己的聲音呢?或許你會說,「就讓別人去衝撞好了,反正也不差我一個。」或是認為,「孩子哪懂得那麼多?」

對於這樣的疑問,也許孩子們的經驗可以給你解答。我們家的孩子路比邀阿公去遊行,結果阿公說「妳們去就好」,她憂心地說:「媽媽,如果我們家少一人,每家都少一人,會不會今年變成只有七千人啊?」而路比同學的家長,也在分享時提到,自己原先並不關心社會議題,也沒想過要走上街頭,卻因為孩子在幼兒園裡討論反核,而讓他開始去了解核能議題。有的家長提到,她先生原本認為只有反對黨才反核,但當她和曾經擔任台灣電力公司高層的友人聊起核能安全,才發現連朋友都認為核四並不安全,只是礙於工作的位置而無法公開發言;她開始和先生對話,讓先生了解不分藍綠都應該關心核能安全問題。從這些經驗中可以看到,「廢核,缺你不可」並非只是口號;我們要像這些孩子一樣,開始影響身邊的人,大家共同站出來,才能集結發出反核的聲音。

別忘了聆聽孩子的聲音

這幾年在高雄的反核會場,幾個孩子拿著廢核基金的捐款箱到處募款時,也有民眾質疑:我們這些大人是否利用了孩子。然而,這些孩子們並非只是照著爸媽或老師的意見行事。例如,路比會問我,到底廢核花了多少錢、用在哪裡;去年當她在幼兒園看了《戲說核四》這部影片,回來後也跟我說,她覺得那部影片仍然有問題,「因為影片只提到核四是危險的,但應該是核電都危險。」幼兒園家長也會測試孩子,當孩子回家說「核電不好,核電有毒」時,媽媽會一再反問哪裡不好,因為她希望孩子是真的了解,而非人云亦云。即使路比知道核電危險,但她也會繼續探問:「核四還有三個哥哥,那如果把核一、核二、核三都關掉,台灣會缺電嗎?」從這些孩子的提問與反應中,我們看到孩子的思考能力。只要大人認真和孩子討論,就會從孩子身上看到這些能力,並且向孩子學習到許多。

我曾在網路上看到一個短片,拍出美國孩子們對同性婚姻的反應。令我驚訝的是,那些年紀約莫為幼兒園到中學學齡的孩子們,每個人講起同志、同性婚姻都頭頭是道。在我們的考試制度下,向來強調的是背誦記憶的能力,而非思辨的能力。帶孩子上街頭,最主要是希望孩子能以街頭做為另一個學習的場域,開始參與社會議題、思考改變的可能與行動。

當路比才半歲時,我就推著嬰兒車,在瑞典隆德參加國際婦女節的遊行;七年後的婦女節,她已經可以和其他的募款小天使到處跑,在大家的照顧下為廢核盡一分心力。也許你也曾帶著孩子一起上街頭遊行;如果沒有,下次不妨加入我們的行列!

關於作者

高師大性別教育所助理教授。著有《台灣女生 瑞典樂活》。

原刊登於2014年4月127期《綠主張》月刊。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