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員陳岫之:合作即生活

2016-10-01・合作社的守門員

文‧攝影/陳怡如‧北南分社宜蘭社員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臨海食堂確實經常發生不期而遇。2016 年9 月3 日,由左而右為快樂玩合作舍林瑞怡、簡子倫、主婦聯盟合作社職員黃淑惠、社員陳媛琳、陳岫之,賽斯家族李采羚、葉桂娟,齊聚一堂用餐;從快樂玩合作舍的共居生活中得到啟發,成為生活前進的動力與創意來源。

走進花蓮市的北濱公園裡,一棟前庭花木扶疏的白色建築,是陳岫之現在的家。鄰近花蓮市的人文巷弄,亦鄰靠太平洋,若想與人親近交流,或得到自然舒張的空間,這裡真是進退皆宜。

2016年7月,這個家有了新名字「快樂玩合作舍」,與她共居的家人林瑞怡( 小紅)是家中「臨海食堂」的主廚,接待預約的食客,發想運用在地食材並具創意的菜色,陳岫之則以秀逸的書法寫下菜單,於網路預告。另一位家人簡子倫是小紅的先生,靦腆、認真地投入前庭的種植、育苗、建築修繕等工作;這日他製作竹編地板,為食堂加入更多自然美感的元素。

「我會做衣服,小紅會煮飯,子倫會種菜,我們衣食無缺。」短短一句話,陳岫之道盡三人的合作生活。開始共居之前,彼此早有深厚情誼。二○一五年秋天強颱來襲,小紅與簡子倫放心不下獨居的她,冒著風雨前來,煮了滿滿一桌菜,外頭風雨交加,屋內溫馨滿溢。她形容小紅是她的「花蓮女兒」,她們之所以能夠放心地倚賴彼此,更深刻的根源是彼此信任,小紅描繪相處的感覺:「可以自在地說出心中真實的想法。」

「瞭解自己,說真話。」陳岫之道出合作的奧義,與小紅的感覺不謀而合。「容許自己也容許別人做自己,所有的分工合作不是被迫的,都是自發性的,就能協調出適合大家的合作方式。」

M-201610-157-p0502-600x400
▲陳岫之身穿親自縫紉的黑白居家服洋裝,與小紅一人一件。前庭是育兒、育種、孵育生活夢想的所在。

解說員前傳

在裁縫聲中,陳岫之接受答客問。是第一屆解說員嗎?她答得妙,是還沒有解說員時候的解說員。「我在1990年加入主婦聯盟基金會會友,從會刊了解共同購買運動,參加嘉義的綠色消費講座,接觸到《英國合作運動史》一書,深受啟發而加入主婦聯盟合作社。2005年社代選舉之前,我擔任班長,因為瞭解前人的付出,心想若有機會我也願意服務,所以參選並出任第二屆社代,又在2006年理事補選時,出任理事。我把自己的理事重心工作鎖定在『地方』─尋找未來的幹部。」

陳岫之透過組織課認識了在地熱心社員,邀請參與讀書會。以《從廚房看天下》一書, 在嘉義、臺南、高雄的站所或班,每週與社員共讀、凝聚情誼,恰巧成了台南分社試行入社說明會的前奏。當時總社的入社說明會執行辦法尚未定案,「與南社經理葉杏珍的相互信任與共識下,南社試行入社說明會,由行政團隊布達場次訊息,互相搭配成三人一組進行解說。分三個段落,第一人先介紹基金會與合作社的關係;第二人說明合作社理念與原則,剛開始大部分由我主講;第三位主講合作社的生產者及產品的利用與回收。」

當時南社的草根精神實踐於自組解說員培訓講師群。「根據總社的課程架構,安排兩個全天的培訓,舉辦地點在南社。身為主婦的社員難以全程參與,所以之後分散到各站所辦理,每次調整為半天。報名很踴躍,即使沒有抱持擔任解說員的社員,也感到好奇。舉辦場次多,以至於各場次經費有限,全部課程皆由社內成員擔任部講師。葉杏珍、黃淑惠、王安鈺、黃素津 ,還有我等人,由我們自己上場! 」如今解說員培訓,是合作社培力社員幹部的途徑。

地方培力中親力親為,陳岫之穩紮穩打建立了南社解說員的合作默契。這樣的組織經驗,奠基在更早之前,她參與家長會、組織校園義工團、重建父母成長協會時,「當時我們的成員大多是家庭主婦,在家事與照顧家人的空隙中,相互聯繫組織的事務。過程裡,優先讓大家談論自己的狀況,或是家庭中的鋩角,被組織夥伴瞭解,如此才能彼此互助,像是其他媽媽代表團體去外地開會, 她的孩子下課就來我家吃飯等媽媽。在這過程中,我們是投入『情』,用情相挺。」

M-201610-157-p0501-600x400
▲簡子倫種植作物如南瓜、薑黃,與小紅共創「種子野台」,熱衷於追尋作物的身世,推動農家留種及交換種子。

用情最深的解說

講過上百場入社說明會,如今還會預備講綱嗎?果然陳岫之以大師風範妙回:「明天的事留給明天。」這句話背後其實有更深的涵義,「我傾向請參加的人先表達為什麼參加、對合作社的印象。接著,我主持說明會一定從基金會投入的運動開始講起。友善耕作的產品,其他通路也會有,若一直著墨在此,我們合作社的存在就沒有了根,所以產品背後的合作思想是最重要的。」讓人開口說話的同時,互動的情感就此蔓延開來,「我都是從自我感動先來。」正是她的講綱。在合作社中歷練、學習的感念之情,充盈在她心中,每每分享總是至情至意。

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得到真心的回饋,陳岫之說:「經朋友介紹來聆聽的新社員,說明會結束後笑稱朋友只說主婦聯盟的東西好吃,沒提過合作社理念。」破除社員疑慮,開放參與是最好的方式,「社員瞭解、參與的路,是開通、明朗的, 我鼓勵他來參與地區營運。」解說資歷愈深厚,陳岫之更有感而發:「我們合作社若想在臺灣合作社界生根,部門主管與社員幹部,都要具備成為『合作社理念與原則』講師的認知,這是思想糧食。」學習一定要不斷,身為解說員,不能耽於既有的知識;而且更進一步,進行合作社理念的思辨。

資歷深厚,必然少不了愈挫愈勇的勵志故事,陳岫之說:「現在不會當它是挫折,就像感冒一定會有,也會治癒。」挫折的發生在於「每個人的狀態有所不同,也不一定能讓自己的想法被充分地表達出來,所以產生誤解。」時間當然會減緩誤解的痛苦,但是治標不治本,更需要有所覺知:「做這件事情,一定是為了自己堅信的價值出發,不是為了得到眾人的誇獎。」她問,你為了什麼而出發?「一個人遇到挫折,就會產生同理心,會知道每個人有他的限制,合作是一個為了自我靈魂修練進化的過程。」

M-201610-157-p0601-600x400
▲陳岫之無師自通裁縫的奧義,正在製作洋裝的花布,是生產者雨林商行吳子鈺從印尼帶回。

 

合作的喜悅源於愛

近年來,陳岫之也在「賽斯心法」中修練自己,愈加領會合作社的信念─愛、信任、互助合作即是生命的本質。「賽斯心法推廣『把心打開、讓愛流動、價值完成、共創大同』,合作社也是如此,每個人都不一樣,在合作社就是做自己,奉獻自己的才能;看到別人會的,自己也因此高興起來。接觸賽斯後,我愈來愈愛合作社。」幾年來遠在花蓮的生活,她以製衣串聯愈來愈多人的愛,支持她的生活;而她的居家做為朋友預約住宿的空間,除了金錢亦可以農作物等進行以物換宿。這天,做好幾件朋友訂製的「天使衣」,她滿足地說:「合作就是生活,我相信合作社理念讓自己過得更好了!」

M-201610-157-p0603-600x400
▲小紅爬上屋頂採集辣木,料理成辣木紫蘇豆腐珍珠丸子,襯著假酸漿葉,她說:「這是原住民製作小米食物的食材。」

M-201610-157-p0602-600x400
▲簡子倫準備將這批竹子進行炭化處理,如此可以更筆直,用來製作堅固的地板。他在黑板上寫下「育」字,道盡這個空間蘊涵的意義。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