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二級:需求與困境的平衡點
2016-08-02・源自土地的信任
文/鐘元鴻·產品開發部專員
近年來,全球暖化造成極端氣候,忽冷忽熱造成強降雨發生的頻率增加,嚴重衝擊生態環境,不但導致蔬果產量下降,農友用藥習慣也須做調整,才能應付環境的變化。
一般農民為了減少工作量,噴灑農藥時習慣混合多種農藥,如殺蟲劑、殺菌劑、葉面肥等等, 一次噴灑,達到多種效果,藉以省工。為避免農藥混用不當,造成農藥降低藥效、增加成本等問題,農友可參照〈臺灣良好農業規範〉( TGAP ),確實掌握各種農藥的退藥期。採收時,大部分藥物殘留都在國家標準內,而大部分社員擔心農藥混合後,是否產生交互作用,導致對人類的毒性增加?經查證多方研究指出,不是農藥混合就會產生雞尾酒效應1,主要是同一類型農藥被檢出多種,且殘留量都超標,才有機會產生雞尾酒效應。而農藥殘留對於人體的危害,不只是種類問題,濃度是否超標也是重點。極微量的農藥對人體無害,會正常代謝,無須太過擔心。
危害指標評估複合風險
根據衛生福利部報告2指出, 1994至2013年隨著農藥檢驗項目增加,殘留農藥檢出率及不合格率也隨之增加。關於檢出率提高,除了檢驗項目擴增( 由原先252項增為311項),檢驗儀器及方法更新,偵測靈敏度不斷提升也是原因之一。然而對於主婦聯盟合作社而言,並非一味追求未檢出農藥殘留,了解背後發生的原因、平衡生產者面臨的困境,以及為社員的健康安全把關,才是設立自主管理分級制度的重要目的。
考量農友面臨極端氣候下栽種的困難度增加,且能穩定提供社員「相對安全」需求的水果, 2016年5月產品進貨原則會議中,彙整歷年來本社因農藥殘留不符合安全級標準的檢驗結果,與各領域與會專家意見,針對「水果類」修訂安全級標準,導入以攝取量為概念的「危害指標」3,並新增「安全二級」。在風險評估上,危害指標小於1的情況下,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因此不會產生雞尾酒效應。修訂標準如下:
- 安全級:不得檢驗出超過4種農藥,且衛生福利部公告之農藥殘留標準二分之一濃度以下,危害指標須小於1,以上三項條件皆須符合。
- 安全二級:不得檢驗出超過8種農藥,且衛生福利部公告之農藥殘留標準二分之一濃度以下,危害指標須小於1,以上三項條件皆須符合。
在需求及安全之間,合作社找到一個平衡點:依自主管理分級制度,可讓社員清楚明白農產品的栽植規格及安全性,社員依照自己的需求做出選擇,用消費改變現況,進而鼓勵農友往友善環境的生產模式邁進。在目前的分級制度下,也不斷省思如何減少社員判斷上的困擾?如何讓社員更簡單地從單一標章上得到最多的資訊?這些將是自主管理分級制度下一個挑戰的課題。
備註
1雞尾酒效應:在毒理作用機制下,人體攝取在同一器官或同一系統中作用之多種低劑量農藥,所導致的加乘效應將比單一種類高劑量農藥的毒性高。
2蘇秀琴等人。2014。〈102 年度市售及包裝場農產品農藥殘留監測〉。《食品藥物研究年報》5:92-115。
3危害指標:產品檢出農藥的數值除以該農藥法規殘留容許量的總和,例如某產品檢出農藥A0.1 ppm(法規容許量:10 ppm)、農藥B 2 ppm(法規容許量:8 ppm)、農藥C 0.06 ppm(法規容許量:3 ppm)、農藥D 0.5 ppm(法規容許量:4 ppm)、農藥E 0.3 ppm(法規容許量:6 ppm),則其危害指標為(0.1÷10)+(2÷8)+(0.06÷3)+(0.5÷4)+(0.3÷6)=0.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