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方哭喊的聲音─探究基改的環境倫理

2016-05-01・與班相聚的日常

文/黃嘉琳.校園午餐搞非基共同發起人、《餐桌上的危機:基改食物大解密》共同作者、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理事、宜蘭縣飲食健康權推動委員會委員

如果未來有人爬梳全球和臺灣基改議題的歷史脈絡,二○一五年絕對是關鍵性的一年:

在美國, 食品藥物管理局通過世界首例食用基改動物的申請案, 核可加拿大水賞公司(AquaBounty) 研發的水優(AquAdvantage)基改鮭魚。用基因靜默技術開發的基改蘋果和基改馬鈴薯在美國獲准商業種植上市。世界衛生組織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絕大多數基改作物配套使用的農藥嘉磷賽訂為2A等級(對人體極有可能為致癌因子)。在臺灣,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告基改食品標示新制,包括包裝食品、散裝食品、飲食場所供應之食品,全面實施。立法院三讀通過《學校衛生法》第二十三條修正案,明令禁止學校膳食使用含基改生鮮食材及其初級加工品。

基因科技的是與非

二○一五年,天主教教宗方濟各發表了一篇以生態為題的通諭─《願祢受讚頌: 照顧我們共同的家園》(Laudato si': On the care for our common home ),獲得舉世關注,更是首位從環境倫理角度討論基改作物爭議的教宗。

事實上,出身阿根廷勞工階級家庭的方濟各針對基改作物生物科技議題發言,並不令人意外。身處於經濟文明與環境生態嚴重破壞中的拉丁美洲社會,方濟各親眼所見、親身經歷太多貧無立錐之地的窮困,對移民、女性和弱勢族群的理解與關懷─尤其深切體認貧窮家庭的生存困境,深深建構了他投身神職使命的一個重要幅度。因此,他在通諭中一再提到謙遜地對話、反省、窮人優先、生態保護的全球治理之急迫性。

方濟各在通諭中首先說明人類與科技的關係,認可科技確實能幫助人類改善生活條件,但隨即嚴正指出, 掌握著科技知識的人、特別是那些有經濟力量可以利用科技的人,也藉科技主宰著全人類和全世界。這正是科學進步的侷限性,同時也是現今全球人類所面臨的困境。

以基因工程科學為例,本質上是非常複雜的議題,其發展對人類經濟生活或有部分貢獻,但少數人以其知識和經濟的絕對優勢,壟斷並操控科技走向的圖利作為、宰制全人類並殘酷剝削自然生態與弱勢族群的蠻橫行徑,形同富人將貪婪雙手伸向窮人餐桌以掠奪食物。基因科技的運用或許在某些地區真的促進了經濟成長,並且解決了一些問題,但也造成:耕地被少數人所壟斷、小農生存權和經濟權遭受迫害無以為繼、農村勞動力因可耕地喪失而扭曲發展、生物多樣性被大型農企業和基改作物鯨吞蠶食而摧毀等問題,對第三世界的生態和社會結構造成無法挽回的斲傷。

阿根廷為全球種植基改作物的前三大國,方濟各親身體驗跨國農業化學公司與政府聯手,二十年來使得許多土地及民眾受到基改作物及配套使用農藥的重大危害。根據近期研究指出,全面種植基改大豆、玉米等作物的聖塔菲省居民罹癌比率高出全國平均二至四倍,而鄰近查科省的嬰兒出生缺損率更在十年內倍增。

遠方的阿根廷與臺灣有甚麼關係?阿根廷是臺灣基改黃豆和玉米的第三大供應國,是臺灣農糧市場上廉價油品和動物飼料的主要來源之一。方濟各指出環境議題必須放在社會公平正義的脈絡中,絕不可單單以市場經濟的邏輯和思維方式思考,成本和利潤不應是唯一考量,更不該全面倚靠市場調節機制來定奪。

「我們不只要聽見地球的哭喊,也要聽見窮人的哭喊。」他說。

01豆漿-600x400

▲2015 年7 月,主婦聯盟合作社著手進行產品全成分展開工作計畫,清楚標示內容物及其添加物。

基改成分標示解密

在臺灣,大家熟知的基改食品包括豆腐、豆漿、豆包、豆腐乳、豆瓣醬、味噌、醬油等黃豆加工品。事實上,只要看看產品成分標示,基改成分的蹤跡在我們的生活中幾乎處處可發現。

以油脂來說,大豆油(沙拉油)、玉米油、菜籽油(芥花油)、棉籽油等原料來源以基改作物為主。街頭巷尾熱賣的手搖飲料、碳酸飲料、含糖飲料、冰品、巧克力等甜味來源,多半是基改玉米醇化製成的高果糖玉米糖漿。各項加工食品中常見的大豆粉、大豆卵磷脂、大豆蛋白、玉米澱粉、玉米糖漿等等,絕大多數由進口基改黃豆及玉米製成。此外,禽畜飼料、生質燃料、印刷用的大豆油墨和生物可分解塑膠PLA 等來源,也大抵來自美國、巴西、阿根廷等國家所種植的基改作物。

p01-餐桌上的危機書封-600x400

本文內容節錄改寫自《餐桌上的危機:基改食物大解密》第三章〈基因改造作物的社會衝擊〉。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