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的支持:就時光班員高慎華

2016-05-10・社內大小事

文·攝影/陳怡如·北南分社宜蘭社員

生活在宜蘭的主婦聯盟合作社社員,不少人的生活哲學崇尚自然、簡約。其中兩位社員,對高慎華影響深遠,一位是她入社時的班長李旭登(別名氧化鐵),至今仍是一起種田的夥伴;一位是陳素月,2015年她們找到一間80年的老宅,經營起「老宅就時光」工作室,這裡是就時光班的取貨點,也是她們共育、共生的烏托邦。在親近自然的生活中,以縫線與竹片,編織著她們的理想。

媽媽的廿四小時

高慎華的學經歷都是建築領域,直到24歲時離開建築師事務所,在宜蘭羅東的新學友書店工作。每逢開學季,不少家長採買一落落參考書、練習卷。她心想,鄉下的家長不免擔憂孩子未來的競爭力,而做過多的準備,哪天她當了媽媽,期許不給孩子競爭式的教育。25歲,她的第一個孩子來到世上,她偶然接觸華德福教育,如願讓孩子們在順應自然的教育環境中成長。

身為四個孩子的媽媽,高慎華一日的時光被切割成一片片。早上六點到下午一點半,早起手揉麵包準備早餐、擔任學校志工,到小學一年級的老么放學,為這段時光畫下句點。把孩子接到離校不遠的工作室,孩子到鄰居家串門子,她則享有或縫紉、或竹編的恬靜時光,不多不少就兩個小時,再出門接小學四年級下午三點半放學的老三回工作室,她或許還能拾掇零碎時光與自己相處。緊接著,國中三年級的老二搭乘火車於下午五點半回來後,就是馬不停蹄的行程─燒柴、升火、打水、煮食、晚餐,晚上七點收拾回家。晚上八點,是老三、老么兩個男孩的熄燈號。而後悠然的時光,陪陪高中二年級的老大、老二,讀書、做功課、分享學校的事。

M-201605-162-p0401-600x400

▲在羅東文化工場學習傳統竹編技藝已一年,高慎華至今仍享受竹編的樂趣,背景為老宅就時光工作室。

「要到孩子都入睡才真正擁有自己的時間,常常縫衣服、做竹編到三更半夜,但隔天起床會發現,半夜精神不濟之下做的東西常常都做錯了!」媽媽的時光是一片片苦甜巧克力,又苦又甜,嚐起來濃郁得化不開。

廿四小時的縮影,「家庭」是高慎華的生活核心。「近來更深刻體悟身為媽媽的角色,除了最基本的營養、健康照顧,就是給予孩子溫柔的支持。」這番體悟來自老二開始頂嘴,「他回答我的話都很有道理,但當下的方法都不是很好,他會用很大聲的語氣。」她總結教育心得:「孩子的爸爸會跟他溝通,不能用這樣的方式回應。孩子多,我的事情也多,所以比較容易煩躁,省思過後,我也跟兒子說:『媽媽雖然是大人,但是也會犯錯,如果媽媽處理的方式不是很適當,你一定要跟我講,但你不要當下這個樣子,可以私底下跟我說,畢竟還有弟弟,他會學。』從互動中才發現,其實孩子不需要我們給建議,只是需要我們傾聽,支持他。」

現在,過著想要的生活

「我儘量不要剪布。布長,就穿長褲;布短,就當八分褲。縫紉線也是儘量縫到盡頭才剪掉,布和線都珍惜使用。」2015年春天,高慎華以三堂課教學農夫褲、上衣與細肩帶背心,改良過的簡易打版,對初學者來說也可以輕易上手。她一邊向學員示範褲子的打版、縫紉方式,娓娓道來「不浪費」的生活哲學,如同投入池塘裡的一顆石子,敲盪出簡約生活的漣漪,當時也是縫紉課學員的我, 被這些話打動了。

現在習以為常的簡約生活,當初執行起來,嘗過不少辛酸。「老大出生後, 我就開始使用布尿布,謹守著日本書籍上說的,用過的尿布一定要熨過,結果這麼熨了一個月之後,當媽的我就快崩潰了!」苦笑的神情,不難想像她忍受著初為人母的煎熬,還要兢兢業業做家事的模樣。「對此投降後, 就改用拋棄式紙尿布,經過了9年,直到懷老四時,當時更有意識地覺醒:我們要過怎麼樣的生活比較恰當?」陳素月給她的反饋更是醍醐灌頂:「寶寶從一出生,就開始為地球製造垃圾。他們還沒開始有任何貢獻,就一直丟東西、丟東西、丟東西。」

「那個想法讓我好震撼!」高慎華領悟到:「不該是為了環保而環保,而是打從心底欣賞這樣的生活,才有動力去做,不會淪為表面工夫。」她的初衷充滿主婦思維:「第一,我想省錢!第二,用過的紙尿布很重,我不想每天提著這麼重的垃圾去等垃圾車!」勞力付出還是金錢付出?權衡之下,她選擇自己動手做,「竹編、縫衣服、種稻子,自己能做的就儘量自己做。」一點一滴,累積成了現在的生活。

M-201605-152-p05-400

▲高慎華為孩提時的大女兒所縫製的棉布裙。

2008年加入合作社,起因於照顧孩子的健康,也保護孩子們未來生活的環境,出於對孩子的愛而付出,自然也有了較多的期望:「以前我會期待孩子跟我們過一樣的簡單生活,選擇去務農也很好。但是孩子更大了一些,我理解孩子有他們的生命功課,我們也有我們的,我們就把自己想做的事情穩穩地做好,有一天他們會去外面經歷一番,我相信最後他們會明白父母給他們最單純的東西是比較根本的。」

成為社員後,高慎華加入「我們這一班」,「我的第一位班長是氧化鐵,他舉辦過多次生產者面對面的活動,社員時常聚在一起分享、交流。後來自己當了班長,也時常舉辦聚會,我很喜歡一家一菜,共食的氛圍。」熱鬧的活動、盛情的邀約,讓更多新朋友認識合作社。「我也思考著,當社員人數愈來愈多,組織愈來愈龐大,有些原則無法再以簡單的方式運作,例如一籃菜產生那麼多的包裝袋,現在合作社更顧及衛生管理, 而無法回收再利用,我私心覺得合作社組織不要太過龐大,應該更能落實環保。」

目前,就時光班由陳素月擔任班長,高慎華協助班務,「我不是班長,但是對班務較為熟悉,仍由我負責處理。素月與我正構想,邀請社員在每週一次的班配日,一起縫製布衛生棉。」因為生活上的需要,而自然發生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正是她目前傾心的方向,「聚會的意義,是為了傳達落實共同購買的初衷,身為合作人所需具備的態度。」

M-201605-152-p06-600x400

▲老宅沒有自來水,因此使用天然的井水,生活簡樸、悠然。

回到自然的老宅生活

夜幕低垂,高慎華、陳素月的孩子們相聚在工作室,或在廚房幫忙劈柴、燒柴、升火,或在老宅戶外玩耍。她們自然發展出的共育、共生方式,滿是安穩人心的力量。比起瓦斯、微波爐,用大灶加熱晚餐是緩慢了一些,在悠長的時光中,親子一起動手參與,你一言我一語地閒聊。關於親子、教養問題,她們絕不會少有,但是一定會有更溫柔的方式迎刃而解。

「吃飯,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高慎華、陳素月異口同聲地說。難怪五個精力旺盛的男孩同坐餐桌上不吵不鬧,專心地吃飯。晚餐時間結束,她們帶孩子各自回家。我真想說一聲:「媽媽,今天也辛苦了!」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