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代間的正反合,攜手走在合作的道路上 潘偉華×張元易

2019-05-01・傳承 二代合作人

文/曾怡陵 攝影/何忠誠

張元易時常挑戰潘偉華的既有觀點。

長期投入非營利組織工作的社員潘偉華,與從小吃合作社一籃菜長大、擁有經營管理學經歷的兒子張元易,對於兼具社會與經濟目的的合作社組織,有什麼樣的討論?有怎樣的傳承?「傳承指的是上一代傳到下一代,可是我跟元易的狀況不太一樣。」潘偉華說,這次的採訪讓她有機會重新檢視自己的人生。

母子共同走過主婦聯盟 30年情緣

潘偉華與主婦聯盟的緣分,要從30多年前隸屬於新環境基金會的主婦聯盟小組說起。那時偉華剛從美國回台,張元易和妹妹都去上幼兒園,她想著有些時間餘裕,便向同住台大教職員宿舍的王保子求教日文。「我一心想學日文,她卻跟我介紹主婦聯盟,忘記那時她說了些甚麼,只想著,她家好乾淨,是不是加入主婦聯盟,我家也可以變得那麼乾淨?」

之後參加主婦聯盟教育委員會,第一堂課便是合作思考,但潘偉華等不到下課,便拎著包包走人。「記得那時老師帶領大家討論一隻螞蟻從高樓掉下來,會發生甚麼狀況。」她說當時覺得很無聊,後來卻持續上了2年合作思考的課程,埋下了一輩子成為合作人的種子。

偉華是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的發起人,也是後來共同購買綠主張公司的出資人。2001年綠主張公司轉型為合作社的那一年還曾於組織部擔任專員,2008年獲選為常務理事。

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張元易,對合作社的印象是「每週固定有菜送過來,有時家中客廳有好幾位社區媽媽一起開會」,而他就在房間做自己的事。潘偉華說:「我其實沒有特別在家裡講合作社的理念,我想他是慢慢從生活中理解的。」餐桌上因不噴藥而布滿孔洞的「蕾絲菜」,黑黑小小醜醜的柑橘,都是合作理念的體現。到了大學,張元易開始閱讀與合作經濟相關的書籍,考量成家後購買的便利性和想與合作社有更緊密的關係,因此在2012年,也加入成為社員。

張元易推薦合作人閱讀管理學界知名教授司徒達賢所著的《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也可從《西點軍校給青年的16 個忠告》中,思考如何用非營利的方法訓練出一流的企業人才。
潘偉華希望推動對人和環境友善的微型事業,發展自給自足的社區生活。

面對社會經濟問題 兒子與母親的知識辯證

元易說,母親擔任組織部專員期間,他正於美國唸書,印象很模糊,對於母親擔任常務理事則比較有印象。「她覺得人不合,就讓一步,於是離開。那時候常務理事任期是3年,她只做1年多。」

面對潘偉華卡關,將某學說或主義當成全世界的慣性,張元易經常直接丟書給她看,藉此提出挑戰和提醒。潘偉華曾經痛恨資本主義,認為沒有理念的思想不值得了解,張元易對此回應:「那妳了解黑格爾、馬克思嗎?馬克思的《資本論》點出非常多資本主義的弊病。另外,《孫子兵法》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雖然我們不是市場主義,但既然我們都還是在市場下面存活,完全不去了解的話,就是瞎子摸象。」

以經營管理的角度看合作社組織的運作,張元易認為薪資及權責是兩個根本的問題。「孔子說衣食足而知榮辱,所以要先讓人家衣食足,再去談理想。」好的薪資可以吸引專業經理人投入,員工也才能心無旁騖地盡全力,帶動正向循環,許多美國人主持的國際公益組織即是明證。而社員代表、理事、監事、職員之間的權責,在司徒達賢的《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一書中,對於專職人員與志工的合作方法,也有許多提點,值得深入探討。

對於潘偉華認為合作運動是解決社會問題的唯一途徑,張元易認為過於極端,他比較支持哲學家黑格爾提出的正反合理論,「現在資本主義也加了很多社會主義的東西,美國的一些慈善公益事業也開始用資本主義的方式營運,大家會截長補
短,越走越近。」

書架上有關管理方法、合作組織的書籍,是滋養潘偉華和張元易合作創業的沃土。

如果有一樣事物可稱為「傳家之寶」 

2018年,潘偉華的夫婿過世,一日夫婿的同學來訪,說:「潘偉華,現在妳是一家之主了,妳要帶著元易往前走。」潘偉華點點頭說道:「我那時才想到要把我以前所有的經驗傳承給兒子,再做一個事業跟合作社連結[備註] 潘偉華、李惠蘭等社員於2002年底創立手天品社區食坊即為一例,使用合作社的雞蛋、麵粉製作無人工添加物的甜點,供應給合作社。 ,然後繼續傳承下去。」

目前,偉華希望用自家研發的五分米,推廣米食,讓台灣人瞭解,為何應該食米、米的生長、產區的生態環境,甚至烹飪的創新,亦即從產地到廚房到餐桌、生產到消費建立一條價值鏈,讓生產者、消費者和環境皆能受益。「非營利組織事業化一直在我的腦袋裡,如果光有理念,做不出具體的東西,最後可能就隨風而去了。」

「我媽發展了多個事業,可是都沒有持續下去。我希望媽媽在退休之前,做出一個可以永續經營的事業,我想跟她一起把一個東西做得很久、很久。」張元易說。「羅虛戴爾公平貿易先驅社」中,工人們共同合作,用自己的力量謀求處境改善及社會改造,向偉華展示了一個光明美好的世界;《哇!原來這也是合作社》一書中,也為她開展合作經濟多元樣貌的想像。她期許在未來,合作社也能與社員發展出一種緊密的有機關係,共同朝著寬廣及具有活力的生命藍圖前進。

潘偉華和張元易母子間哲學式的討論,激盪出彼此更深層的思考。
profile

張元易

入社時間 2012年

合作社資歷 曾任台灣綠活設計勞動合作社專案經理,現任理事。

影響最深的一位合作人 母親潘偉華。從共同購買運動開始,從小處在母親與諸多合作社前輩的環境中耳濡目染,看到合作人熱誠、無私、毅力、鍥而不捨、無所畏懼等特質。

潘偉華

入社時間 2001年

合作社資歷 曾任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組織部專員、常務理事、加州戴維斯食品合作社(Davis Food Co-op)義工、現任台灣綠活設計勞動合作社理事主席。

影響最深的一本書 霍爾霍奧克(George Holyoake)的《羅虛戴爾公平貿易先驅社》。書中果敢而自由的精神、利益和諧無間的合作、現金交易背後的道德思考等,都讓人深受啟發,心生嚮往。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