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921 石岡媽媽彼此扶持重新站起

2018-10-01・地區營運,一起走!

文/陳怡樺.台南分社社員 攝影/陳郁玲

九二一地震,石岡地區有一百七十七人死亡,若依人口密度算,死亡人數最多,受災嚴重。地震後幾天,娘家在豐原、時任婦女會理事長的呂玉美召集豐原親戚好友投入救災工作,但剛開始物資不夠,「一次只能先拿一罐奶粉、衛生棉只能拿幾片……」呂玉美說著眼眶紅了。災後路況差,她的摩托車壞在半路修了好幾次。

▲石岡媽媽們有著台灣婦女獨有的堅韌和樂天。

震後一年,改制前的台中縣社會局、勞工局為了支持災民重建生活,安排職業訓練課程,「當時和公所、農會協調場地,鄉長幫我們接水管、水槽、購置廚房設備,自己畫海報招生,不夠的大家再從家裡拿鍋碗瓢盆支援。」對烹飪有興趣、擁有乙級技術士證照的呂玉美負責安排課程。當時來不及從頭教起,安排了肉圓、炸排骨等菜式,讓大家學會一道菜就可以開業。原本招生額滿,還有一些長輩想報名。災後的家園重建不是一般人能徒手完成,需要排隊等國軍動用重型機械協助,在家看著無力整理的環境,一等就是一兩個月,「後來輾轉聽到,長輩們在課程中有收穫之外,情緒也獲得紓解。」呂玉美說。

災後兩年,二○○一年,在石岡鄉公所的協助下申請當時勞委會的「永續就業希望工程方案」,計畫挹注人事費用,「石岡傳統美食小舖」於此正式開幕。

▲採訪當天,另一位石岡媽媽正在另一張大桌備乾料,剪乾香菇。

「我們是莫名其妙『被』成立合作社的!永續就業工程只補助九個月的人事費,剛開始有公所和社區的捧場支持,再過一陣子,可能連房租都繳不出來。」呂玉美說。在當時社會局局長許傳盛和副局長王秀燕的幫忙下,申請到高雄市政府捐助的補助款,買了運輸車。同年九月,「有限責任台中縣九二一重建區石岡傳統美食生產合作社」成立。二○○三年「台中縣石岡鄉傳統美食文化推廣拹會」成立,以「協會」名義申請當時勞委會的「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後來,隨著政府的補助案陸續結束,部分社員也因家庭、個人等因素陸續離開。

合作社讓我們團結 並肩前行

「我們也是參加合作社相關的會議,才慢慢了解什麼是合作社。」呂玉美說。有些社員付出腦力、有些付出體力,合作社精神是大家都平等,投票表決一人一票,薪水相同、休假日也一樣多。「一開始,大家講好,扣掉管銷成本,剩下的錢大家平分。」當營收達到一定程度後,社員每個月領兩萬元的固定薪水,盈餘則當作公基金。「當時,每到繳學費時,難免看到一些工作夥伴憂愁滿面。」呂玉美回想。二○○二年到二○○五年間的盈餘,用來發助學金協助弱勢家庭,以及作為石岡國小、石岡國中清寒生的營養午餐、課輔費用,直到企業接手認養。

石岡傳統美食小舖擁有「合作社」和「協會」兩種身分。二○○二年到二○○三年,受石岡區公所委託承辦老人送餐業務,二○○五年再承辦關懷據點業務。受過社區規劃師訓練、參與社區服務工作多年的呂玉美觀察,鄉村的青壯人口外移嚴重,老人照顧議題很重要。目前「台中縣石岡鄉傳統美食文化推廣拹會」仍繼續承接居家關懷業務,呂玉美說起,某次一位老人家騎電動車到東勢,忘了回家的路,警察帶著他沿路問人,路人建議去問石岡傳統美食小舖的媽媽,最後把老人家平安送回家。

▲石岡傳統美食小舖擁有「合作社」和「協會」兩種身分。呂玉美說:「現在是合作社賺錢,給協會做公益啦!」

餐廳一角擺著一台縫紉機,另一處放著石岡媽媽們的拼布作品。這群過了耳順之年的媽媽利用現有的空間及設備,逐步轉型教學。「我們打從心底感恩,九二一後有這些工作機會。合作社讓我們團結,又不用自己當老闆承擔所有風險。」呂玉美說。而合作社七大原則從「社員的民主管理」、「社員的經濟參與」、「自治與自立」與「關懷地區社會」,則扎扎實實地踩在石岡媽媽向前走的每一步中。

▲深耕社區多年的石岡傳統美食小舖獲得各界肯定,獲獎連連。
合作社小檔案
【成立時間】2001年6月3日
【社員數】社員員工10人(全職6人、假日兼職4人)
【股金】7萬(成立之初,社員以「開店資金」籌募。後來,全體社員決議,協會和合作社皆屬「集體共有」,不屬於任何個人,最初繳交的股金皆已返還社員。)
【提供服務】伴手禮、餐盒、茶點、客家小吃、合菜、辦桌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