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Coop合作超市 實踐公道透明的共好生活
2022-10-11・向德國合作社取經
文/陳怡樺(The German-A sian Fellow,IJP) 攝影/陳郁玲.台南分社海安站主委
合作超市SuperCoop Berlin eG(下稱SuperCoop)於2020年十月七日成立,屬於新型態的超市,主要供應有機、永續及在地的食物和日用品。成立初期,僅有近40位社員加入,以每週在線上訂貨系統下單,再到取貨點領取的小規模實驗性營運。2021年五月,從柏林南邊的諾易肯恩(Neukölln)搬到北邊的威丁(Wedding)後,位在兩個地鐵站間,門前是輕軌站,交通方便,如今,社員數已成長至933名,小而美的SuperCoop,社員們卻擁有高度的自主性。「超級」「好」的合作社
此行,一共去了SuperCoop三趟,第一次是大門沒開,從後院誤闖,第二次是每月最後一個週六的非社員開放日,第三次是為了採訪,每次收穫都不同。今年五月之前,原本的SuperCoop只有75坪大,倉儲空間不夠,誤闖SuperCoop那次,遇上社員正在整理隔壁的200坪空間,再次拜訪時,新辦公室、兒童遊戲區、倉儲區、冷藏室和食物處理室皆正式上工,加入為社員服務的行列。SuperCoop取了英文的「超級」和德文的「好」兩種意思。「一開始透過募資,累積籌辦資金。」SuperCoop社員斯范•哈斯(Sven Haas)說,最早期的社員透過不同活動,讓大家知道SuperCoop正在籌備。
「任何人都可以成為社員。」他接著說,入社時需一次繳交100歐元股金和10歐元的手續費,並參與入社說明會,完整了解SuperCoop的運作,以及社員的權利義務。目前SuperCoop提供德語和英語的入社解說,紙本文宣則譯有土耳其語、阿拉伯語、波蘭語、保加利亞語、法語等版本。
打破超市陋習 產銷彼此共好
「SuperCoop不太和生產者議價。」哈斯說明,小品牌或區域型的產品議價空間有限,進入超市的成本也高,銷售過程中,生產者容易被剝削,同時消費者也花更多的錢,居間的超市反而因此獲利;甚至,有些超市為了降價競爭,壓低進價,讓消費者感受到在這裡買東西很便宜,實際上犧牲的是生產者的利益。「SuperCoop希望做到定價透明公道,生產者的成本加23%的管銷費等於售價。」哈斯談到,第一次走進SuperCoop,可能會感覺這裡不那麼便宜,但認真和其他通路比較蔬果和無包裝區的用品,會發現SuperCoop的價格合理公道。買賣價格之間的價差用來支付門市的營運費用,以及五位專、兼職員工薪資,但全職員工的薪水還是較其他公司同職位者相對低。
1973年,在紐約布魯克林區開業的Park slope Food Coop(註)是SuperCoop的榜樣。「所有的社員每個月必須在合作社擔任志工三小時, 從開門打烊、清潔打掃、上架理貨、結帳收銀到網路工作。」哈斯說,合作社由社員運作是核心原則,因此人事成本較低,也是產品價格合理的原因。
社員民主討論 共同承擔結果
作為一個社員共有、民主治理的合作社,面對爭議,如何處理呢?在德國,棕櫚油的使用一直備受爭議;有人認為棕櫚油便宜,可減少成本,也有人認為,砍伐熱帶雨林,破壞環境。「有社員認為,SuperCoop是守護環境、支持永續的超市,不應該使用棕櫚油。」哈斯說,以「SuperCoop需要使用棕櫚油的產品嗎?」為題,舉辦過很多次線上會議,表決結果是65%的社員認為維持使用棕櫚油的產品,但來源必須永續且有機。此外,今年三月,因應疫情,德國政府僅維持在大眾運輸需配戴口罩的硬性規定,進入室內則不需要配戴口罩。SuperCoop也針對此議題進行討論,並舉辦線上投票,表決結果是,為了保護全職工作人員和志工健康,只要任何一位夥伴生病,合作社的工作就得被迫中斷,因此維持進入門市需戴口罩之規則。當然也有意見一致的時候,SuperCoop社員決議,不支持過度使用能源的產品。哈斯說,「我們接受種在溫室裡的蔬果,但不接受開暖氣的溫室,所以我們經常要面對『為什麼冬天沒有番茄』的詢問。」
德國消費者合作社中央協會(Zentralverband deutscher Konsumgenossenschaften e.V.,ZdK)董事會發言人馬帝亞斯•費德勒(Mathias Fiedler)認為,德國消費合作社運動的第三波浪潮正在興起,擁有共同需求的市民共組商店並扮演重要角色。然而,位在柏林市區的SuperCoop,除了共同需求外,想改變產業現況的衝勁,正是那顆點亮黑夜的星星。
註:
屬消費合作社,以價格合理、提供在地產品為主,社員每月需貢獻165分鐘志願服務時間。
(首圖圖說:SuperCoop的街邊招募社員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