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合作社必要的投資!講師培訓傳揚理念
2020-10-23・新的一步:連結過去、現在與未來
採訪‧文字編輯/黃榆晴 逐字稿整理/鄭心宜 攝影/李庭歡
英國政治經濟學家約翰‧彌爾(J.S.Mill)曾說:「教育對全人類都是需要的,但對合作社社員來說,卻如生命之不可或缺。」今(二〇二〇)年本社的重點課程「內部講師培訓」,也是首次開辦共同培訓社員幹部與職員的課程,透過結構化的訓練方式、落實合作社價値,讓培訓課程產生了不一樣的深度與交流。
翻開合作社七大原則,其中之一就是「教育、訓練與宣導」,為什麼合作社重視教育?
陳岫之:最重要是為了傳揚理念,就像教會傳教、學校教育的目的,合作社是一個另類的學習場域,有提供終身學習的功能。合作社要做教育,核心價值理念才能夠傳承。
黃世昕:我們可以將合作社視為一個獨立運作的國家。國家一定需要自己的教育體系,讓人民(社員、職員)分別了解自己能扮演哪些角色?如何透過生活實踐、社群互助、學習成長,讓自己在這裡充實且愉快。
有些社員非常認同合作社,也擔任幹部的角色,是否會提供他們比一般社員更多的教育?
黃世昕:將依社員幹部與職員各自的角色權責來提供相應的培訓課程。例如負責立法、營運事業、推動合作運動、推廣教育的人,所接受的培訓課程,就會跟一般社員在站所參加的推廣課程很不一樣。
各種角色的社員所需要的教育,最大公約數就是「認識合作社」。舉凡合作社的價值觀、國際合作社聯盟(ICA)定義的合作社七大原則、合作社運作相關的名詞定義、在台灣我們如何實踐合作社等,都是本社教育重點。
陳岫之:合作社組織不同角色有不同的責任,如理、監事與社員代表的權責是不一樣的,教育要讓承擔者能各司其職,順暢組織運作。教育更重要的是傳達核心理念與溝通組織發展方向,核心理念是不變的,做法則可以依社會現狀與組織的能量有所因應與變動,調整資源分配的優先次序。
總社教育委員會今年開始推動教育的系統化,背後出發點是什麼?
陳岫之:是時機到了(笑),本社在多年前就想成立「合作學苑」,只是組織核心幹部(理事與總經理)異動頻繁,營運團隊未能接手列為工作計畫。
本社比較有系統的教育訓練是解說員培訓,各分社會找不同的老師來主講同樣的講題與回訓。至於社員幹部的養成,例如給社員代表的教育內容,每年都不太一樣,另外包括地區營運怎麼做……等等,都需要有系統與計畫持續地修正改善。
今年開始嘗試系統化的教育,希望培養出能夠闡述本社理念的種子講師,再以種子講師群,陪伴帶領第二代的種子講師,有計畫性地學習、傳承、組織與推展。
黃世昕:過往社內的課程、共學或研習,比較缺乏可以延續的架構設計。今年總社教育委員會的工作重點是「內部講師培訓」,第一次嘗試讓各委員會推派代表跟職員一起受訓,經由培訓成為種子講師,目前已有兩梯結業,進入教材調校階段。
總社教育委員會角色就像本社教育部,主理教育政策、課綱課程研發、師資培育、教材編訂(像是國立編譯館)……等任務之規畫與推展;分社教育委員會則像社區大學,依總社教育委員會擬定的課綱,邀請老師(受訓後的內部講師)到各地區去開課。
合作社的教材應該有哪些內容呢?
陳岫之:除了國際合作社聯盟訂定的合作社本質與原則,國內外的合作社及種類外,還有法規面的學習,以及認識本社的發展歷程:包括共同購買時期的核心理念、轉型合作社的緣由與過程,這些都是加入本社的人需要知道的基本概念,從環境生態與人的關係、產品開發的思考面向、到組織如何營運……也都包含在內。
現階段,最需要建構的就是合作教育,去理解為何要以「合作社組織」來發展,合作社的核心理念就是我們與一般通路最大的區隔。
當社員真正理解,就會開始漸進的把家裡的生活用品換成本社的!(笑)我認為,教育是合作社最必要的投資!
總社教育委員會今年首次與人資行政部共同邀請社員幹部與職員一起接受「內部講師培訓」, 這個計畫的想法從何而來?
陳岫之:以往社員教育與職員教育採分開辦理,人資部門原本只負責職員的教育訓練,去年提出職員內部講師培訓計畫,今年嘗試著開放給社員幹部參與。總經理去年年底提出「社業務共同發展」方向,也持續列為今年度方針。我的理解是「本社除了業務需穩定成長外,也不能忽視合作社思想與運動的推展」,意思就是社員幹部要有事業經營者的思維,職員也要有合作社運動的理想性。
黃世昕:開這堂課之前,我觀察到社員幹部與職員需要對彼此有更多的理解,讓雙方一起上課的好處是:社員幹部有機會了解更多營運工作面的細節;職員則能從聽取社員幹部在地區活動的經驗中,連結回自身的工作內容。當彼此開始同理處境、體諒難處,往後才能開展更深入的合作。另外,我希望雙方都能發揮專長,所以請社員幹部提出長期關注的議題、請職員提出眼前急需解決的問題,請老師透過課程輔導成為結構化的內部教材,而每一個教材就像一塊樂高積木,之後能夠組合起來成為系統課程。
社員幹部跟職員一起上課,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可以跟大家分享?
黃世昕:對我來說,互相理解是很重要的!因此我們邀請社員幹部與職員一起上課,在有限的資源裡去盡量促成真正的交流。像是生活材委員會與產品部、教育委員會與人資行政部,平常除了開會之外,沒有太多交集。透過參與同一堂課程、在第三方老師的帶領下,針對特定主題交流意見想法,一起結訓成為種子講師……這對雙方來說都是很難得的經驗。內部講師培訓第一梯次結束後,我們收到來自社員幹部與職員的回饋:發現對方原來是這樣思考的!由此可知,透過老師帶領課程學習、小組競賽、小遊戲等方式,確實能增進交流、幫助大家開始用不同的角度看事情。
陳岫之:平常社員跟職員沒有太多交集,可能不清楚彼此有什麼需求,不知道對方其實不斷在改變。上課的過程也把合作社的核心理念、價值落實在管理面上,這也是一種共學。讓大家了解主婦聯盟合作社在台灣存在的價值、參與合作社對個人生命的意義,還有合作社怎麼運作。先認識我們合作社的藍圖,才能真正發揮影響社會的力量。
兩位在合作社曾經上過什麼課程, 讓你印象深刻或很有收穫?
黃世昕:我比較特別,到本社擔任人資行政部經理之前,先當SOP(標準作業流程)課程講師,透過上課了解幾個部門的作業流程和工作狀態。教課的經驗對於我後來加入營運團隊,協助部門主管做人員管理與發展、釐清各部門分工、與社員幹部或與同仁互動都很有幫助。
陳岫之:我記得很清楚,二〇〇六年三月三十一日,本社辦了一場地區營運學習會,我聽到日本生活俱樂部連合會河野榮次會長分享他們地區營運的經驗,當時非常感動。那時候我們合作社有班個配,但沒有地區組織,我很想做地區組織的推展,讓合作社變成社員共有的組織。那堂課影響我後來加入理事會、一路走來都以推動地區營運發展為主。
黃世昕:岫之談的地區連結就是向外去拓展。合作社現在在整合階段,有更多事情可以連結社員幹部與職員的力量共同完成,只要把分工做好,我們可以更好地運用人力資源。
社員們是出資者、利用者,也是經營者,經營者這個角色與職員一樣,身負著合作社的推廣責任。透過不同地區的教育,讓更多人了解合作社,合作社也連結更多人,讓更多人把合作社視為能託付生活的選擇,達到深入地區、影響社會的合作價值深化。
陳岫之:沒錯,我們可以服務更多人,讓合作社發展的夢想、願景,對每個人的生命更有價值,而且我希望這個教育學習的過程是很快樂的!
對談人|黃世昕
「社員是出資者、利用者,也是經營者,身負合作社的推廣責任,讓更多人把合作社視為託付生活的選擇。」
現任主婦聯盟合作社人資部經理。十五年人資管理工作經驗,專長為制定規章、作業流程與系統規畫,相信「做對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對更重要」。
對談人|陳岫之
「理解為何要以「合作社組織」來發展很重要,合作社的核心理念就是我們與一般通路最大的區隔。」
現任主婦聯盟合作社第七屆理事、總社教育委員會主委。歷任第三屆理事主席、社員代表等,長期參與地區營運,也是資深解說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