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姍的自學廚房團 讓社員成為料理高手
2021-06-25・主婦食堂
食譜設計/廖陳子姍 文/謝文綺 攝影/黃聖凱
可以當共煮團團主,應該很會料理吧? 主婦聯盟合作社台中分社站務廖陳子姍卻自承並非熱愛煮食,而是在合作社站所工作,經常面臨即期品要報廢、成堆的蔬菜社員不買,不忍心這樣好的食材損耗,所以會想辦法加以料理順便讓社員試吃。遇到不會處理的食材怎麼辦?子姍眼中放光、開心地說:「我們的社員就是我最好的老師,她們總是熱心地提供方法。」
開心共煮建立自信
當然還有參考各式各樣的食譜、查詢網路資料、看Youtuber 的示範等等,區會開會時,也把握機會和社員一起備餐給大家,甚至轉化成圖文並茂的食譜在手機群組上與親朋好友們分享。但是當她進一步要邀約擅長料理的社員到站所開課分享時,常常被婉拒。子姍心想是否改變形式,不是採用教課這麼正式的活動,而是幾位社員一起備料交流,最後還可以帶一道菜回家的輕鬆時光呢?後來在擔任東海站站長時,社員陳惠玲經常向她詢問食材料理的方式,想讓社員共煮的念頭就更強烈了。為了符合運用站所教室空間的規定,她邀集洪曉甄、林煒倩、白宥婧共5 人成立社團,發想團名時想到越來越多小朋友自主學習的趨勢,所以定名為自學廚房團,隨著子姍到后庄站代理站長,社團也轉移場地到后庄站開班。那時才加入的張月瑩在參與的過程中印象最深的共煮菜色是叉燒肉,容易做又很好運用,最重要的是每次都可以帶一道料理回家,有種覺得自己也是能幹家庭主婦的自信。

惜食並且激發創意
每次共煮的主題都透過討論決定,遇到站所量多的產品也會想辦法消化,或者遇到節日時做應景食物,例如製作蛋黃酥,所有的原料都是成員自己來準備,攪拌內餡時還因為豆沙太過黏稠,把鏟子都攪歪了。做蜜汁肉乾時,因為沒有經驗,多數的肉片太厚了導致失敗,但有耐心擀成薄片的人就成功。還有一次作福神漬,結果看錯比例導致口感太鹹,但團員帶回家後各自發揮,想辦法讓家人吃完。如同煒倩所言:「我在這裡被啟發出無限可能性,每種食材都會去試試看,不夠完美就自己想辦法改進,收獲很多。」

這次共煮一籃菜的活動,子姍設計將常出現的薑與山芹菜搭配羊肉片,做成薑絲羊肉湯與沙茶羊肉;玉米和大番茄切一切與雞肉煮成清爽的湯品;放入干貝醬燜煮的白菜滷更是零失敗作品,簡單又好吃。
貨量正多的蛋則是別出心裁地拿來做蛋餃,最後剩餘的蛋汁毫不浪費,變身成玉子燒,不僅惜食又激發出創意。


廖陳子姍
2005年在擔任第一屆社代好友的介紹下,經過前理事主席謝麗芬面試後,擔任組織部經理一職,後來再回到台中分社工作,因為這裡讓她不斷的成長,天馬行空的想法能實現,這是一般企業難以做到的事情。自許要發揮創意,將社員很少料理的食材變化運用,發出:「哇,原來可以這樣煮」的驚嘆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