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紅花專欄】從小俊的便當菜談起
2014-07-20・親子食育
文‧圖/番紅花孩子們有時會和我聊起班上同學的便當,雖然學校有開放統一餐盒訂購,但仍有少數父母選擇親自為孩子料理便當,對我而言,只要學校的營養午餐不能做到非基改食材的承諾,不論工作多忙碌,我就繼續堅持親手為兩個孩子做便當,雖然生活因此多了一事,但成家立業、生養小孩多的恐怕不只是一事,每一天我卻在這些事裡,忙碌的轉身,獲得最多的回饋與樂趣。
十三歲男孩午餐吃什麼 反應出媽媽的用心
孩子今天和我閒聊他超級好友小俊的便當菜,這十三歲男孩午餐吃的是,雜糧飯、蒸南瓜、炒豆芽菜、燙地瓜葉和煮透抽,小俊每天總是把飯菜吃光光。大部分家有國中生的媽媽們,聽到這便當菜的內容恐怕都會很吃驚吧?首先,這是一個口味相當清淡的便當,多數青少年是無肉不歡的,且他們對於需要更多一點咀嚼的雜糧飯,通常也是敬謝不敏,更別提蒸過的黃豆芽和地瓜葉拿來當午餐的配菜,而透抽和其他同學訂購的雞腿、排骨比起來,也是口味淡雅的白肉,小俊的便當整體而言,可說毫無青少年眼中的主流討喜之物,小俊卻每天歡歡喜喜、甘之如飴,是個懂得品味天然飲食的大男孩。
而從結構來看小俊這個便當,可透視到小俊母親對於植物性和動物性蛋白質平衡的拿捏,除了雜糧飯提供豐富的B群,南瓜也是很好的澱粉類主食,透抽既可保護海洋的永續(註1),也比一般紅肉來得無毒健康,深綠色地瓜葉有鐵質和葉酸的營養,而黃豆芽是有名的延年益壽菜,高蛋白和豐富的鈣、磷、鐵、鋅,也是我經常拿來煮湯的好物。
從這個便當的組合,我看到小俊媽媽對食材營養的嫻熟掌握,看到他對兒子青春期發育的用心,看到他身為職業婦女、家有三孩的母職飲食堅持,並且,小俊跟娜娜說,他每日便當的所有食材,和我們家一樣,幾乎全數來自主婦聯盟!
家庭飲食教育潛移默化孩子對飲食的觀念
可見只要家庭飲食教育的用心,孩子並不一定只熱愛高溫油炸、酥脆、重口味的料理,小俊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因為長年食用媽媽的家常菜,他發育的速度正常、健康,必然也是因為日日餐桌上的溫暖,所以他樂觀、愛笑、情緒穩定平和、人緣甚佳、課業學習狀況良好,別小看只是「吃飯而已」,經年累月讓孩子好好地吃了好幾萬頓的飯,對孩子心性潛移默化的影響,是難以估量的。
因此經由這個便當,我對小俊的母親,心生敬佩之意。原來,做便當並不寂寞呢,還有好多媽媽也很用心的在做這件事。
不知道小俊今天的便當菜會是什麼呢?我為娜娜準備了金沙南瓜塊、香料炒杏鮑菇洋蔥丁、煎鯖魚,和蘿蔔乾烘蛋,都是價格不高的材料,但俱皆本土、當令、新鮮,當娜娜和小俊一起打開便當蓋,想必充滿了滿足的輕嘆吧。
透過親子共讀飲食書 讓孩子想像了滋味
每月我也會與孩子共同閱讀一本新出版的飲食相關書籍,除了可大幅擴充孩子閱讀的領域,增加他們對農業的關注與認知,深化他們對食物的情感,並且促進親子之間對話的多樣性,帶孩子讀飲食書的好處說不盡,透過嘴巴的實吃,孩子品嘗了滋味,但透過文字的細讀,孩子想像了滋味。
五月底我挑選了果力出版社的新書《小農復耕:好食材、好生態、好市集、好旅行》,來和孩子們一起對台灣本土小農的現況與發展,做一個概略的回顧與學習。這本書是由長期關注台灣小農的浩然基金會作者群聯合撰寫,像我這樣略具農業常識的普通讀者,可從第一章的「12個農業關鍵字」,更加看懂台灣農業的重點新聞,例如,我經常在演講時,花很多唇舌和聽眾溝通什麼叫做"糧食自給率",台灣逐年降低的糧食自給率是很多人還不知悉的重大議題,也是我急於和讀者分享的訊息,但有時仍感覺自己說得不夠立體,幸運的是,《小農復耕》這本書給了一個很清晰易懂的註解:
「糧食自給率以熱量計算的話,台灣在2012年的糧食自給率是32.7 %,這數字意味著台灣人平均攝取的熱量中,只有32.7%是生產於國內,另外67.3%的熱量是從國外進口的。」
這段話讓我很容易的就可以和小朋友溝通「糧食自給率」了,當他們在外面吃披薩、義大利麵、熱狗或麵包時,幾乎都是某種程度的拒絕了台灣農民的生產,都是大幅抑低了台灣的糧食自給率,我經常想,要提高台灣糧食自給率不僅是產官學三方的問題,消費者也有消費者的責任與自覺,既然我們每天都要吃,一輩子都脫離不了吃,如何去辨識並支持在地當令本土的安全食材,也是消費者的功課,這本《小農復耕》,用扎實有層次的書寫,色彩溫柔的美術編排,讀起來有深度卻不沉重,值得當作我們睡前的讀物。
而吸引我青春期孩子們目光的篇章,就屬美濃地區的「農家上菜」了,豬油豆豉拌飯的照片簡潔韻致,孩子們說:「哇,看起來好好吃!咱們上學前的早餐就來碗荷包蛋豬油豆豉拌飯吧!」另一道"老蘿蔔雞湯"也很勾引他們的食慾,他們愛喝熱熱的湯,海帶結玉米湯、雜蔬菇蕈湯、麻油豬肝湯,都經常輪流在我家餐桌出現,老蘿蔔雞湯可容易了,只要捨得珍貴的老蘿蔔!
關心台灣雜糧發展現況的讀者,也可從這本書看到中南部各地小農在紅豆、黑豆、芝麻等穀物的栽植上,堅持用有機或自然農法耕種的勤懇努力,雜糧的種植需耗費許多人力手工,成本甚高,在平均年齡偏高的台灣農村,已越來越少農夫願意或有能力、有體力去種植黑豆小麥芝麻等穀物,每一顆台灣穀物都需要得到我們消費者的關注與支持,市面上的進口雜糧類雖然方便便宜,但沒有承受過我們台灣寶島的日曬雨露,也沒有農法與農藥的檢測保證,亦沒有專業儲藏的承諾,如果可以選擇新鮮、安全、無毒、手工、自己育種的本土五穀雜糧,那正是煮飯的人,我所一直期盼的!
真心推薦這本《小農復耕》給大家,就像郭華仁老師的序言所說,「農業草根革命除了農村的生產外,還包括農產品的銷售與消費者的教育」,我們放進什麼樣的農產品在我們的菜籃裡,也深深影響我們的農村風貌,我們每天為自己為家人所準備的便當和晚餐,也關係著全國農夫的生計,關係著土地和河川永續,關係著田間鳥類蟲魚龜蛙的活存,從一個便當和一個菜籃,讓我們透過消費的過程成為一個守護田地與農村的小宇宙!
備註:
註1:由於透抽是一年生的頭足類,根據底食原則,多食用生態階低層的水產品,減少生態鏈高階魚產品的食用頻率,讓生態有喘息空間,減少對海洋生態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