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永續,從孩子的生命教育做起
2019-12-06・親子食育
文/朱雲瑋.鶵鳥藝文空間 照片提供/鶵鳥藝文空間
本次推薦兩本繪本,均為優質的生命教育親子共讀書本,包括《演化之書—生命起源的故事》和《捉鎖管》。前者介紹各式生命皆平等的觀念與來之不易的歷程;後者則是希望讀者可以對餐桌上食物的來源有更多認識。
演化之書 不斷適應環境的生存之路
演化是指生物體因為環境的改變而有所變異。照這樣看,演化並沒有正面與負面的意涵。生物體內的遺傳本就存在著變異,當環境改變並對生物產生生存上的壓力,最能適應新環境的生物就可以勝出。但是環境的改變是無方向性的,因此演化也就沒有方向性。所有現存的生物都是最適應目前環境的生物,也就沒有所謂的高等、低等生物。
此繪本從最原始的地球樣貌開始談起,最初地球沒有任何生物存在,經過高熱(火山爆發)、強大的能量(閃電)等,在偶然中產生了有機體。這些有機體慢慢地聚集,最後終於變成有複製能力的有機體。於是,演化出了形式最簡單的單細胞生物,接著是多細胞生物,然後就開啟了豐富的生命演化過程。
因為當時的陽光還有很強的紫外線,所以上述的生命都存在於海洋中。海洋中的生物不斷地演化不斷地增加,終於改變了大氣的結構,於是慢慢有生物從海洋遷徙到陸地。到了陸地上各位讀者可能就比較熟悉了,從海洋走上陸地,接著有了恐龍、有了顯花植物,然後碰到大滅絕,於是陸地從爬蟲類的天下變成了哺乳類的天下,接著慢慢地出現了各式各樣的靈長類,最終人類出現。
漫漫的演化之路走了超過35億年,不斷地有生物出現、有生物滅絕,所有地球上現存的生物都是最適應當前環境的生命,沒有所謂的高等、低等,大家同樣地共享這個唯一的地球。相信由此各位應該明白演化是什麼,不會再說成進化,也不會再說高等生物、低等生物這些錯誤的用語。
相招捉鎖管 反思永續海洋文化
鎖管就是大家都一直搞不清楚的頭足類之一,我們常吃到的頭足類有章魚、花枝、軟絲、鎖管、魷魚等。因為鎖管有趨光性,所以漁民在夜間會利用燈火引誘鎖管,等鎖管聚集到一定數量後再利用網具捕捉。
本書從漁民準備出海捕撈鎖管說起,介紹鎖管的生態、不同的捕撈方式,例如獨立作業或3艘船一起作業(3腳虎)、以及捕捉完畢後的保鮮作業等;此外也描繪了漁家人的日常與情感,作者希望藉此引發讀者探索海洋的興趣。
我們為什麼會不在乎食安?不在乎食物怎麼來的?去巷口吃碗滷肉飯,應該沒有人在意豬肉、醬油、米是哪裡生產的?買支手機都要比較規格、產地,但是對吃下肚子的東西卻毫不在意。因為我們離土地太遠,遠到無法關心與了解。而我們離海洋更遠,所有餐桌上的海鮮我們幾乎都不知道怎麼來的。希望藉由親子共讀這本海洋到餐桌過程的繪本,讓大家多了解餐桌上的海鮮, 進而有興趣去探索海鮮的知識,培養關心土地、海洋的態度。
每個生命都是重要的,但是人不是植物,靠著曬曬太陽行光合作用就能存活,人需要攝取其他生物才能生存。對我們所攝取的生命,不論是植物或是動物,都應該抱持著一份感恩的心,不浪費也不過度攝取,這樣就是最好的生命教育了。
FB 鶵鳥藝文空間 TEL 0918 750 429
ADD 澎湖縣七美鄉南港村尖山腳4號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