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的教育從家裡的餐桌開始
2019-04-03・親子食育
曼妮
多年前假日農夫風氣盛行,好多都市裡的爸媽都會趁著假日帶孩子來去鄉下農田體驗“種菜”。
也許是一季去一次,也許是一個月去一次。
我常在想,這些都比不上每天吃的三餐。
從家裡的餐桌做起,才是真正有意義的“食的教育”。
光是從認識蔬菜開始,就有說不完的故事。而教導孩子如何選擇想吃的食物,安全的食材,可以用哪些料理方式..等, 這樣的方法不僅能貼近生活,同時也更實際更豐富。
因為我認識很多台南農漁民,我會帶姪女們去找我的農民好朋友摘番茄,挖地瓜,採香瓜,拔白蘿蔔…每次我的小姪女都會問:阿姨,這次一樣要曬太陽嗎?會很累對不對?鞋子會弄髒對不對?手也會好髒對不對?
我的回答通通都是:對!沒錯!!
你的手採番茄會弄的青青黑黑的是因為葉綠素的關係。
地瓜要先把上面的葉子整串拔起,你才會看到地瓜在哪,然後向下挖土。
拔白蘿蔔你會看到各式各樣超級可愛的形狀。
高麗菜的採收也好辛苦,得先用刀子割..南瓜還要用剪刀
再一顆顆抱起來,都要費好大的力氣啊!
這些事情都不輕鬆,都要流很多汗,都要彎腰都要起立。
我的小姪女們雖然都很會“哀”~哀說跟阿姨出門很累。
太陽曬到暈,勞動到腰痠背痛,但是她們還是很愛,非常喜歡這些平常接觸不到的農作採收工作。
每次都玩得全身髒兮兮,頭髮像下過水游泳一樣。
但當回到家,吃著自己墊腳尖摘來的番茄,看著自己用兩隻手挖出來的地瓜,我的小姪女說:這是我用我的力氣我的雙手得來的。
是啊,農人何嘗不是如此?真正的體驗不是只有一天兩天,更不是撈撈水玩玩耍。
是你得真正腳踩大地,頭頂豔陽,汗滴禾下土才能明白的。
我常跟我的農民朋友們說:真正食的教育,是傳承。
一代傳一代,大手牽小手。
不是儀式,也不是鎂光燈下的光鮮亮麗。
今年我在台南站所的課程,致力推廣的理念就是希望媽媽們在廚房動起來。
每個人家裡的餐桌才是真正“食的教育”之起源。
孩子們餐桌上吃什麼,學會判別食材,明白糧食得知不易,自然而然地長大後就會要求自己,不會在吃這件事輕易妥協。
唯有如此,食的教育才是成功的。
同時我們在食材的挑選已經輕鬆許多,那麼動手煮,料理這件事更不難了。
吃食物的原型原味,避免過多的調味
吃當季吃著食,跟著時節農作走
均衡飲食多方攝取,不迷信有機且減少碳足跡
五行蔬果顏色搭配,色香味俱全美的饗宴。
這幾個原則掌握住
大家一起在廚房動起來,讓我們的餐桌充滿愛與溫暖
那麼她 將會是全家人最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