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籃讓身體與環境都安心的菜
2021-06-18・產品故事
20週年特輯|經典產品
生鮮蔬果是合作社最早開發的產品之一,以一個菜籃為單位的「一籃菜」也是不少資深社員熟悉的產品。20年來,即便合作社的籃菜隨著四季、節慶、家庭結構等變化出不同的風土樣貌,但堅持減氮栽培、作物多樣性、硝酸鹽檢驗把關、允諾計畫性生產與消費的理想,始終未曾改變。
減硝酸鹽栽培的安心蔬菜
20世紀的綠色革命浪潮下,全球農業步入機械化快速生產,為求提高產量而大量施用氮肥,有機農業也不例外,因而導致水、土壤和作物的硝酸鹽污染問題,不單環境受害,人體健康也可能間接受到影響。共同購買運動發起人之一林碧霞博士發現了這個問題,1996年,基於保護環境與食用安全的前提,她開始推廣蔬菜減硝酸鹽栽培。為鼓勵農友少量多樣種植、解決蔬菜賣相不佳銷售困難等問題,碧霞博士以每日蔬菜攝取量的概念,發展出葉菜瓜果根莖類皆有的「一籃菜」形式, 讓社員攝取充足營養,1999年起更將蔬菜硝酸鹽含量作為共同購買進貨原則之一。當時在許多嚴峻條件之下,依照每人每日各類蔬菜食用量計算,制定出蔬菜硝酸鹽殘留量標準的基礎,直到現在,也只有環保A 級低硝酸鹽的蔬菜可配入一籃菜。
這一籃菜的可貴與麻煩
從一開始佈滿蟲洞的蕾絲菜、老到不行的蒲瓜,到如今口感甜美且結實的低硝酸鹽蔬菜,這是一群有自覺意識的社員用持續購買,挺一群意志堅定的農友,相互支持的共同成果,過程中也包括許多人包容那「可貴的麻煩」。回首來時,生產者叫苦連天,減少施用氮肥等於減少收成,共同購買的資深蔬菜農友彭康偉更是第一個唱反調,碧霞博士始終苦口婆心地勸說,不吝給予技術與專業知識協助,整整五5不曾放棄。因著她的用心,彭康偉最後深受感動而投入減硝酸鹽的有機蔬菜種植,一種就是20多年。而為了將農友辛苦種出的所有蔬菜有效分配,不論數量再多再少,合作社的工作夥伴都會想辦法配入一籃菜;社員即使拿到像網球拍一樣的洞洞菜,或是不常見的菜種,仍然想方設法妙手烹煮端上餐桌,就這樣,一籃菜串起了台灣減硝酸鹽的良食供應鏈。
從消費裡看見的無形價值
曾有社員這樣說:一籃菜的設計,有種被強迫的幸福感。只要是農友種出來的、健康的、營養的,不論愛不愛吃通通配進菜籃裡,讓人不再只是依循習慣買相同的菜,多元攝取下對食物的接受度因此愈來愈廣,也改善了家人挑食的習慣。此外,現代家庭忙碌,不論晴雨,一籃菜讓社員不必提著菜籃在市場來回奔波,除了節省買菜時間,合作社提供的蔬菜皆在友善環境下栽種,不用擔心農藥殘留問題,僅需稍微沖洗,既縮短備料時間又節省水資源。而看天吃飯的農業,相較市場常因氣候因素菜價波動大幅度劇烈,合作社秉持公開、透明、穩定原則,不因颱風或缺菜而菜價飆漲,一年四季都能安心買菜,亦保障了生產者的收益。這一籃有感情的菜,拉近產地與餐桌的距離。近年來,因飲食習慣、人口結構改變,合作社與農友努力讓站所貨架上的生鮮蔬果供應無虞,籃菜利用量雖不見成長,散菜的選購與使用卻較往年增加。社員持續相挺,讓這場減硝酸鹽革命得以不間斷地傳唱下去,菜籃裡的人情故事說也說不完。
(主圖圖說:一籃菜是最具有提攜農友、計畫性生產等共同購買精神的代表性產品。)產品數一數
2020年一籃菜利用量 ▶ 約67,600 份(較2017 年減少約36%)
2020年散菜利用量 ▶ 約3,566,700 包(較2017 年增加約25%)
2020年硝酸鹽A級菜占總進貨量 ▶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