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陳耀松 前進杏鮑菇王國
2011-11-01・產品故事
文/潘嘉慧 圖/周穎宗
一早與陳耀松相約在三義休息站,搭乘他的車前往碎木工廠探訪,然後再到台中新社的青松農場,了解杏鮑菇的栽培過程。陳耀松和一般農民不太一樣,他邊開車笑著問說:「跟我在一起很緊張吧!」的確,每個時間點都抓得很緊湊,而我也得抓緊時間提問,彷彿一刻都不得遲疑。忙碌的他卻說自己是農場裡最閒的人。採訪之後才了解他為什麼這麼說。原來,農場裡有條循環的工作鏈,每個員工都清楚的在自己的崗位上工作,從不需操心。
在環保與現實間拔河
在撰文前蒐集資料時,看見了十月七日《中國時報》一篇關於「稻草取代木屑,種菇省錢又環保」的報導中提到:「……隨著環保意識抬頭,伐木愈來愈少,培育用的木屑愈貴,菇類也就變貴,農業試驗所廢物利用,成功研發出利用稻草取代木屑。……」對於菇農來說,這當然是個好消息,但太空包裡的木屑品質會影響菇的生長、育成率,而價格則實際反映成本,兩者間權衡得宜,才能讓環保理念與現實收入達到雙衡局面。
不論是稻草或玉米梗等木屑替代品,還不能有穩定來源及測試完全適用各種菇類之前,木屑仍是太空包主要組成要素,因為杏鮑菇、金針菇、香菇等屬木生菌,必須靠含豐富木質素的木屑才能生長。陳耀松說青松農場培育杏鮑菇主要還是以木屑為主,少量混合黃豆渣、粉頭、米糠等副原料所組成的太空包,經過高溫消毒之後,才開始接種,培育出一朵朵的杏鮑菇。
前往木屑工廠直擊!
目前青松農場所使用的木屑來源主要是水庫所打撈上來的漂流木,或是林務局申請的合法伐木(近年來數目減少中),量不足時少部份來自進口木屑。陳耀松帶著我們實際走訪苗栗的碎木工廠,他與這間木業工廠合作十多年,彼此間建立了誠信關係。陳耀松說,養菇的木屑多來自楠樹、油桐、山麻黃等雜木,不過不能使用樟木或海邊拾回的漂流木,這些木材所碎出的木屑會影響菌絲生長,菇就長不出來了。
合作多年的默契和信任,碎木廠的老闆也熟知陳耀松的需求,不會加入影響菇菌生長的樹種。而八年前陳耀松最艱困的時候,杏鮑菇的產量還不穩定,菇場在一年內被大火燒了三次,付不出木屑的錢,積欠木業工廠上千萬,老闆仍然把每天把木屑往菇場送,讓他從苦裡熬了出來。
打造杏鮑菇王國
原本種植香菇的陳耀松,因為受到大陸走私低價香菇的衝擊,一九九九年開始改種杏鮑菇。他和合夥人王幼青老師一起合作創立了青松農場,但因為杏鮑菇對溫度、濕度、光線的敏感度,一年四季都不同,剛開始摸索時,還無法掌握種植技術,只要一個環節出錯,心血幾乎白費,短短兩年間,賠了三千多萬元。當時陳耀松和王老師幾乎日以繼夜的工作,不斷研究找出適合種植的方式,最慘淡時,連續欠了員工好幾個月的薪水,農場裡三十幾個員工卻沒有人因為領不到薪水而離開,一路相挺,身為老闆的他更沒有理由放棄。
我們與青松農場合作,也是從他們剛站穩腳步時,一轉眼已經配合超過八年了,一直以來,他們提供給合作社的杏鮑菇都是最佳品級的A級產品。而現在全台灣有一半以上的杏鮑菇都來自於青松農場,每天供應十七到十八噸的杏鮑菇,一天的產量就以足夠供應我們合作社一年的需求量。從失落到成功,不到十年的光景,青松農場從改善廠房設備,從菌種培育、生產到行銷,全都一手包辦,一步步建構出他們的杏鮑菇王國。
天生嬌貴的杏鮑菇
跟著陳耀松的腳步,快速和我們介紹整個杏鮑菇的生產流程,從木屑堆積處、添加配料到太空包的充填、高溫高壓殺菌,之後到了菌種接菌室、養菌室(閒人勿進,避免雜菌感染,我們沒有進入),走菌約三十天後,就會把佈滿菌絲的太空包送進有空調的菇舍中,等待杏鮑菇一朵朵冒出頭來,約兩星期後即可採收了。採收後菇舍利用六十度的蒸氣持續消毒三小時,徹底清潔之後,才能再送進另一批菇。因為菇蕈類最怕的是受到雜菌感染,但又不能使用有危害的藥劑進行殺蟲或消毒,這也是合作社堅持的安全原則。
陳耀松打開其中一間菇舍,第一次置身於被杏鮑菇包圍的菇舍中,一排排戴著帽子的杏鮑菇像是在跟我們打招呼,好可愛喔!陳耀松說:光線、溫度、溼度和二氧化碳的濃度是影響菇生長的四大要素。杏鮑菇屬於低溫菌種,為了打造適合杏鮑菇生長的環境,每一間菇舍都有空調控制溫度、溼度;而一開始杏鮑菇長得頭大身體小,菇傘容易在運輸時碰撞而破損,在調整菇舍裡的光線及二氧化碳濃度,讓杏鮑菇長成傘柄大小相近的圓柱體,好方便運送。
來到包裝廠,員工們個個戴上口罩、手套進行人工分級、包裝,儘可能減少一再碰觸,也是延長杏鮑菇保鮮期的原則之一,裝箱後以低溫運送到達每一個販售地點。社員把杏鮑菇帶回家之後,最好也要放進冷藏保鮮,若放置時間太長而有褐色或其他菌絲出現時,就不要再食用了。
建立回收系統
最後參觀農場的一個角落,陳耀松設計了太空包回收的自動化機械設備,將採收之後廢棄的太空包順著輸送帶往上走,太空包外層較輕的塑膠袋被吹往右側,由固定廠商回收再製成塑膠原料;剩餘的木屑則落在左側,由承包業者用卡車載走,回收成為有機肥供農民再使用。
陳耀松說,目前農場已經著手購置塑膠瓶來取代原本太空包所使用的塑膠袋,塑膠瓶可以多次利用,相較於使用一次即必須丟棄的塑膠袋比較環保些,不過全面汰換所須成本太高了,正在努力從少部份的太空包做起,待整體測試沒有問題之後,才會慢慢全面汰換。
在菇場穩定成長之後,陳耀松還是不斷有創新的思考,去面對每一個階段不同的考驗。他說:要跟自己競爭,才能不斷向前!
【BOX】創造另一種可能
陳耀松的新構想是將採收後的杏鮑菇,連帶根部少部份木屑,直接包裝之後供應,所以消費者拿到的菇同時有大、小朵,並不是依大小分級,這個改變一來可以減少人力分級的時間,二來則可延長菇的保存時間。消費者食用前再取適量大小的杏鮑菇利用,這個構想仍在試驗中,及尋找適當的包材,並沒有開始實行,也許在不久的將來,社員有機會看到這個新的嘗試!